-
帝国的迷思
本书的英文版首版于1991年,分析讨论了帝国主义与日本的关系,以及他们自身的国家目标。书中分别对乔治·W·布什总统当政下的美国所坚持的伸张政策、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扩张、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国自身也正在崛起为一个大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
武力与治国方略
本书自1983年出版后,在美国和加拿大被广泛用作国际关系专业教科书,并被不少著名学者誉为经典。两位作者皆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克雷格为研究国际事务的杰出的历史学家,乔治则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学家。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20章。第一部分阐述17世纪至今国际体系的演变,理论思考卓越地体现在历史论说之中;第二部分剖析维持国际体系所涉及的武力和外交问题(包括谈判、威慑、强制性外交、危机处理、结束战争、缓和、武力在外交中的作用、使用武力的伦理道德约束、外交在当代的巨大变化等), 历史实例的娴熟运用非常恰当地支撑了理论构建。 在1995年修订第三版中,作者对一些篇章作了扩充或调整,增加了有关海湾战争、冷战结束、东欧巨变、德国统一、苏联解体等方面的内容,及时反映了1990年代以来改变了的全球政治景观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 -
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这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到当代的诸位思想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思想,并围绕战争、财富、和平和权力这四个恒久不变的主题追述了其发展的过程。作者对国际关系理论传统的看法发出和挑战,并展示了七百多年来学者、士兵和政治家位在这一领域的思想成果。丛中世纪国家和 主权概念的起源开始,作者汲取了无数杰出思想家的精髓。从马基雅维里、霍布斯到黑格尔、卢梭、马克思,以及当代思想家,如伍德罗·威尔逊、列宁、摩根索和华尔兹,这些人都对20世纪国际关系作为独立学科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修改和增补后,本书的最后部分还介绍了国际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
战争的原因
《战争的原因》概览和分析了1700年至20世纪80年代近三个世纪的所有国际战争。其目的在于“迫使互相矛盾的战争(原因)理论彼此面对,互相斗争,或至少令其面对证据”,以辨识它们的谬误性或真理性。作者杰弗里·布莱内认为,“战争的开始、战争的延续、战争的结束以及和平时期的延续或缩短全都有着同一个因果框架。”正如杰出的国际关系理论家赫德利·布尔所说,《战争的原因》是“对战争原因的一项富含创见和鞭辟人里的考察”。 -
战后国际关系史
《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套装上下)》既是一部学习和研究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教材,也是一部专著。在本世纪行将结束,21世纪的曙光依稀可见之际,我们编写了《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实事求是地分析20世纪下半叶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力求准确、科学地揭示这一时期风云变幻、扣人心弦的历史进程。本书在体例上主要按编年系统撰写,共分6编23章,既反映战后国际关系史的连续性,也呈现一定的阶段性。书中依据的材料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原始文件,特别是二次大战后一些国家陆续公布的解密档案材料,同时我们也利用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一些新材料,并参阅了大量中外书刊。为了方便读者,我们在书后附录了1945—1995年苏联、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历届政府更迭表、大事年表、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和外国地名译名对照表。 -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
《国际关系:史现代卷》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国际关系史》三卷本的其中一卷,即现代卷。书中系统地阐明了1917-1945年期间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特点,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的消长、分化和重新组合,剖析了主要国家的外交政策和重大国际事件,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内在规律。全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刻意求新,是一部有特色的高等学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