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以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为基点,运用国际经济圈的理论分析论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近代亚洲经济圈的状况,兼及亚洲经济圈与西欧、美国经济圈的关系,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对以往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化中所采用的“西方冲击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中国和亚洲内部的传统因素中寻找中国和亚洲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书中所论述的商品流通渠道、货币汇兑渠道、香港在亚洲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和日本传统经济中的某些商业和金融组合形式对近代商业和金融组合形式的影响等问题都颇有新意。该书还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探讨了这些近代以前的传统经济因素和经济圈对当前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问题。书中采用了大量宝贵的外文资料,如英国议会文书等,对国内的研究者是不可多得的。 -
租佃关系新论
本书系知名学者黄宗智先生主编的“中国乡村研究专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 作者高王凌在写作本书时,在自己大量的实地调查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经济史角度入手,以地租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历史上农民和地主的关系问题。一改以往学术研究中地主即为剥削者的定势,更多关注农民的“反行为”——抗租。对历史上似已成为定论的地租率问题、地主与农民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改良性的反叛。 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问题的起源 1、有关地主占有土地数量的调查 2、有关地租征收对象的问题 第二章 地租征收量的下降 一、原额与实额,以及租额修订前后的对比 二、实收数与租额(或最高实收额)的对比 三、分阶段对比 附 图表:各地不同时期地租实收率 第三章 地租量下降的原因 第四章 农民抗租行为分析 一、日常行为 二、暴力反抗和有组织斗争 附 1,孔府佃户的有组织斗争 2,“伙子不偷五谷不收”——共产党在老区的调查 第五章 政府的有关法律和政策 附 雇工的身份与地位 第六章 几点余论 一、有关地租率的几个问题 二、有关土地集中农民竞佃的几个问题 三、有关土地制度的几个问题 四、农民文化的存在和农民斗争的历史作用问题 附 1,关于近代粮食亩产量的估计问题——《清代粮食亩产量研究》读后 2,口述史的收获——关于租佃制的几个未明问题 3,宋代的农民抗租和政府法律 4,近代中国的减租思想 -
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的空间透视
本书为清史项目之一。明中叶以降,江南地区涌现出大批商业市镇。尽管这些市镇在形式上已有别于传统村落,却并未游离于帝国行政体系之外,始终没能建立起一套类似欧洲中世纪城市那样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本书以苏州地区为例,结合社会经济史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力图突破从西方经验出发的“城乡二分法”及“城市化理论”的预设,对以往学界关注得不够的一些课题如市镇起源和镇管村机制的形成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索,从环境交通、赋役区划、民间信仰、主佃关系诸角度较全面地审视了清代江南市镇与农村的关系。 -
梁方仲文集
《梁方仲文集》内容简介:中山大学八十年的光荣历史,是广大师生追求真理与光明,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是历代学人引进、创新、传播现代科学和文明的历史;是杰出学人辈出、人才培养繁盛、教学科研精进日新的历史。在中山大学的发展史上,镶嵌着一代又一代著名学人的名字,陈寅恪等一批人文大师以他们在文、史、哲等各领域的宏大建树,奠定了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学术传统,也奠定了中山大学作为中国名校的地位。 -
明清歇家研究
-
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
本书所收文章共三十八篇,起于一九三四年,止于一九八四年。共分四部分,一是中国封建社会综论和治史经验,二是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与运作,三是明清社会经济研究,四是历史人物与思想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