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大撤退
1949年的大遷徙,是一個強烈的時代印記 當年蔣介石決定來台的原因與時機是什麼? 政府各部會遷台的經過如何?外省人遷台有哪些困境? 1949年的大規模戰後移民潮,究竟在歷史上占據著什麼樣的地位? 本書從蔣介石來台前的部署與撤退計畫、第三次下野,到來台初期的反攻努力與復行視事,以及政府各機關、重要文物的遷台經過詳情,還有一百多萬的外省人來台後,對台灣造成的衝擊與影響等。本書娓娓道來,值得您細細品味。 目次 前 言 第一章 戰後國共內戰述論 一、戰後國共攻防的策略. 二、國軍剿共失敗──論三大戰役失敗的原因 第二章 蔣介石來台前的部署與撤退計畫 一、來台前的戰略部署 二、大陸沿海地區的軍事撤退 第三章 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從南京到溪口 一、下野的原因 二、各方的態度. 三、與前兩次下野的比較 第四章 蔣介石來台──從溪口到台北 一、溪口歲月 二、選擇來台的原因. 三、何時決定來台 第五章 蔣介石來台初期的反攻努力與復行視事. 一、來台之初的反攻努力 二、聯絡反共國家 三、國民黨部遷台暨總裁辦公室的成立與復行視事 第六章 行政院遷台經過 一、行憲後行政院的演變 二、機關疏運計畫 三、從南京至廣州. 四、從廣州、重慶到台灣. 第七章 政府機關遷台及其問題 一、外交部及使節團 二、資源委員會與招商局 三、中央研究院 四、機關遷移的問題.. 第八章 重要文物遷台經過. 一、運台前的準備 二、分批運台的經過 三、文物運台初期的保管與運台過程檢討 第九章 外省人來台的途徑與交通 一、途徑與交通 二、來台的票價. 第十章 陌陌千里急急行──遷台的場景與悲劇 一、上海碼頭 二、渡台悲歌──太平輪事件 第十一章 學生遷台的個案──山東流亡學生 一、流亡學生的困頓 二、山東流亡中學生 三、從廣州到澎湖. 第十二章 外省人遷台數量 一、外省人民遷台數量 二、軍隊來台數量 第十三章 外省人遷台經過及抵台初期的觀感 一、外省人遷台的經過. 二、誰知他鄉變故鄉──抵台之初的台灣印象 第十四章 台省因應逃難潮──入境管制措施 一、實施入境管制的背景..及目的 二、實施的情形 三、入境管制的意見 四、施行後的問題及其影響 第十五章 外省人遷台的性質與影響 一、移墾與逃難──與明清時期漢人來台的比較 二、外省人遷台對文化教育的影響. 三、外省人遷台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結 論.. 附 錄 -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
本書以「蔣中正的一九四九」為題,並不準備對蔣中正在一九四九年的各項作為進行研究,而是將重點置於蔣中正自一九四九年一月下野至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一年多的時間中,探討他如何再起?再起的過程與機遇。全書除前言、結論外,分為五章:第一章「第三次下野」,探討蔣氏決定下野的原因,以及下野之經過;第二章「從溪口到臺北」,敘述蔣氏下野後,居留溪口的生活,以及轉赴上海、舟山、臺灣等地之過程;第三章「建立黨政關係常軌」,分析蔣氏在杭州會談、成立非常委員會,以及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院長等事中的地位;第四章「維護大陸最後據點」,探討蔣氏兩度至西南的情形,以及其在李宗仁出國後,角色如何轉換,從幕後走上前台;第五章「在臺復行視事」,探討蔣氏個人對於復任總統問題的認知,以及復職一事進行之經過。 本書重點在探討蔣中正在一九四九年下野之後,如何重新再起,復任總統的過程,以及他個人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判斷。資料方面以蔣氏所留存相關資料,包括國史館庋藏《蔣中正總統檔案》、《蔣經國總統檔案》與蔣氏家屬所保存《蔣中正日記》; 及史政單位所收集或保存之蔣氏相關資料,如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總裁檔案》、《會議記錄》等為主。此外並參閱相關當事人留存之資料,如張群之《中行廬經世資料》,邱昌渭往來函電,張群、吳忠信、徐永昌、閻錫山、居正、胡宗南、丁治磐、雷震等日記,以及李宗仁、黃旭初、程思遠、蔣經國等回憶錄。 -
1949浪淘盡英雄人物
在綿延不絕的歷史長河中,有些人掌握歷史的脈動,有些人刻畫近代中國的面貌,有些人則在改朝換代中繼往開來。 無數英雄豪傑聚首於1949。毛澤東創建紅色政權,蔣介石鞏固台澎金馬,美蘇對峙則為全球冷戰歲月帶來酷寒的冬天。扭轉歷史的人不限於「偉大舵手」和「最高領袖」,各路好漢也在風雲際會中改變人類的前程。儘管歷史長河漂滿了落葉,浪花亦會淘盡英雄,但時代巨輪總是不斷地向前推動。 1949年是天翻地覆的一年! 中國大陸變色,「金陵王氣黯然收」! 蔣經國說:「民國三十八年,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危急存亡之秋』……國運正如黑夜孤舟,在汪洋大海的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中飄搖震蕩……。」 經過六十年的試煉,台灣從風雨飄搖中走向康莊大道,大陸歷經動亂終能躋身強國之林。風雲人物左右歷史潮水的漲退,同時亦在動亂歲月中留下足跡。莎士比亞說:「以往的只算是序幕」。這些人物折射了過去,亦預示了未來。 中國篇 一九四八年香港民主人士奔向北京 蔣介石金陵遺殘夢寶島埋壯志 都是李宗仁惹的禍? 權傾一時的陳立夫 永遠被低估的嚴家淦 吳國楨慘遭政治流放 俞大維八二三砲戰血染征袍 從絢爛到淒涼的毛邦初父子 山東名將李玉堂夫婦冤案 孔家最後一片落葉孔令儀 從黃埔一期鄭洞國談起 忠肝烈膽的黃維將軍 淮海戰役中的共諜郭汝瑰 不可或缺的冀朝鑄 熊向暉臥底胡宗南司令部 專訪毛澤東私人醫生李志綏 中美關係篇 拉鐵摩爾與柯樂博的煎熬 生於四川的中國通謝偉思 出版家魯斯夫婦的另一面 作家約翰‧赫西的中國緣 紀錄近代中國脈搏的白修德 血管流著油墨的索斯伯裏 索玆柏格專訪蔣介石、周恩來 海格回憶五○年代台灣 呼風喚雨的右翼專欄作家艾索普 反共老將周以德其人其事 司徒雷登骨灰歸葬杭州 既開風氣且為師的費正清 勤耕民國史園地的韋慕庭 老布希在聯大保衛中華民國代表權 尼克森品評中國政治人物 -
抉擇:1949
1949終於不可抗拒的來臨,大變革時代的知識分子,或亦滄海之一粟,對於傅斯年來說,是準備歸骨於田橫之島(借指臺灣),對於沈從文而言,是『燈火已熄,船慢慢下沉,一切如自然也如宿命』,對於胡風而言,確是『時間開始了』,盡管他旋即陷入牢獄之災。不管怎樣,他們皆需面對不一樣的抉擇。 本書選取不同年齡、不同政治傾向並做出不同選擇的12位知識分子,從其1949年的私人書信和日記中讀取其或痛苦或彷徨、或矛盾或歡欣的時代抉擇。透過私人記錄,呈現出宏大的歷史敘事所遺漏的真實一面。而剎那間的抉擇,歷史和個體的命運從此橫跨兩岸,濤聲依舊,人事皆非。 12位傳主分別是自由派學者傅斯年、胡適、最後一個儒家梁漱溟、作家沈從文、見過光緒、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等中國五位第一號人物的出版家(商務出版董事長)張元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創始人、被視為中國摩根的陳光甫、鴛鴦蝴蝶派作家包天笑、氣象學家兼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文革前就被打成反革命集團而入獄的文藝理論家胡風、唯一敢稱呼毛澤東為『老毛』的天真爛漫的革命詩人柳亞子、以及浮出水面的中共地下黨、著名劇作家夏衍和《文匯報》、《大公報》總編輯徐鑄成。 -
1949大撤退
蒋介石赴台之原因与时机揭秘,国民党赴台前的种种部署与撤退计划制定内幕,蒋介石强弩之末的外交布局,政府机关、重要人士与文物迁台经历详情,漠漠千里急急行——人员迁台的场景与悲剧,1949大规模移民潮对台湾的冲击与影响…… 台湾辅仁大学历史系林桶法教授以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考证,解读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再现河山变色的大时代。 -
在台湾
本书从一个新视角,演绎了一部国学当代史。这曾是一段隐秘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另一种命运。他标示出一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并提醒我们,在此临界点之前,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有渊源、有传承的文化共同体中。至于这种文化血脉是如何被慢慢隔绝的,也许从这些国学大师的行动、言说与事件中,我们会有更多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