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旧影
《哈尔滨旧影(中英日文对照)》内容简介:昔日的照片,那是历史凝固的瞬间,是岁月遗留的请柬,邀我们去会晤消逝了的昨天,那是如烟往事的重见,那是依稀梦境地再现,那时发生过一切的真实记录,那是历史悬疑的准确答案。我们寻得许多哈尔滨的陈年旧影,以回顾这座城市遥远的从前,藉以跨越历史的长河,冲破时空的局限,领略其旧时风采,重睹她往昔容颜。它是一部形象的地方史志,向人们展现一幅老哈尔滨的历史风情画卷。 -
老照片豪华典藏本
《老照片豪华典藏本1-12(套装共12本)》内容简介:讲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伟人、名人发生在历史上的伟大的事迹,并给出图片让我们重温了伟大的中国这几十年来的沧桑。每一位作家都对他们感兴趣的人物发表了感慨,就他们对历史上的伟人以及名人在历史上的成就做出了自己的评价。《老照片豪华典藏本1-12(套装共12本)》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值得一看。 上世纪末,《老照片》一经面市,即风靡全国,开启了中国人的“读图时代”,被权威媒体与机构相继评选为“改变了中国人阅读的20本书”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之一、“共和国60年60本书”之一。 -
厦门旧影
厦门在我国邮政史和集邮史上也有重要地位,其侨批信局在我国集邮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集邮界对侨批信实寄封收集、研究者也日益增多。此书为“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历史文物丛刊”之一,收集了哲夫、翁如泉两位知名邮品收藏家多年来倾力收藏的与厦门有关的集邮品,包括旧邮票、明信片、实寄封、信件等,又由香港集邮名家余东方先生提供部分明信片资料,总计约240幅左右,介绍了近代厦门的社会历史与风土人情,对于集邮爱好者以及近代社会历史感兴趣的读者而言,是一本内容丰富,颇具参考价值的画册。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中珍藏有27000多张1949年以前的老照片,这些照片中有许多拍摄地点是在上海之外的。上海是中国的上海、是世界的上海,我们的收藏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一城一地。这套“旧城旧影”系列画册,既是哲夫先生收藏邮品的刊布,又是我馆对相关馆藏资料整理研究的成果。 -
人生况味
《人生况味》是本老照片集合册。书中的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抗日战争历史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
老照片(第七辑)
请读片断: 驼铃叮咚北京城夜色渐逝,晨曦初起。透过正在消散的薄雾,传来叮咚叮咚的驼铃声,一队一队满载各种货物的骆驼正踏着积雪不紧不慢地迈向京城(图①、图②)。退回半个多世纪,这是北京的寻常景观。北京原本没有自然生长的骆驼。利用骆驼在北京搞运输,始自元代。13世纪,蒙古大汗忽必烈修建了元大都城,初时有军民人口四五十万,至后期已达百万之众。为了解决军民日常所需,被蒙古统治者所熟悉和垂青的骆驼自然成为运输货物的首选。到了明代,北京的骆驼运输几近绝迹。清代,骆驼复又普遍出现在北京。当时,蒙古人向清政府进贡或来京做买卖,都是把贡品或货物用耐长途跋涉的骆驼运到京城北面的黄寺或外馆一带(黄寺,即东、西黄寺,分别为达赖、班禅来京的住所,蒙藏僧俗来京,必前至参佛礼拜;外馆则为少数民族贵族进京时的招待所)卸货,有时就地将多余的骆驼卖掉。清政府也在玉河桥、东直门外和通县张家湾设馆官养骆驼。但京城“驼户”的骆驼多是从张家口外的骆驼市上换来或买来的。那时,在京西的石景山、门头沟一带,京南的良乡、大红门一带,有很多靠养骆驼拉脚谋生的“驼户”。进入民国后,虽然开始有了公路和马车,但“拉骆驼跑城儿”仍很普遍,直到30年代初才明显地减少。这是因为:一则政府南迁后,城里的需求大大减少;二则交通逐步改善,郊区出现了火车,方便快捷的胶皮轱辘马车多了,再往后运货的汽车也出现了。拉骆驼跑城儿的逐渐少了,但仍有少量驼队给城里送煤。1949年北京解放后,骆驼不允许进城了,这种运输方式才渐渐绝迹。 本辑收入老照片79幅。 -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
《中国的建筑与景观》即为其中一本,收录了288幅摄影作品。内容涉及中国直隶、山东、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12个省,记录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各地的建筑、风景、文化及日常生活。有中文、英文对照作解。为研究中国建筑提供了大量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