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统到现代(全两卷)
《从传统到现代(套装共2册)》简介:《从传统到现代》(1966年版)是国内首本有系统地用社会科学知识论述中国现代化的著作。此次我们推出1966年版的增订版,现分为两卷,卷一是《从传统到现代》,卷二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补篇》。此两卷书从从历史、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中国的现代化变迁。卷一分四篇,中国的传统社会、巨变中的中国、现代与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讨论的是中国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文明秩序过程中中国的传统社会与过渡社会的性质以及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卷二收录《再论〈从传统到现代〉》等十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国现代化及其相关的议题与问题的讨论与诠释,(如传统在现代化中的角色,中国文化的复兴之途径,价值在现代化中之定位等),它们是《从传统到现代》中没有触及或讨论不足者,可说是一种补充。 -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本书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的文化转型》一书研究工作的继续,论证了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把经济和物质安全放在第一位)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优先目标(强调自我表现和生活质量)逐渐转变这一宏大主题。本书全面论述了经济发展、文化转型及政治转变这三者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从而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文化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并且会对政治生活带来何种影响。英格尔哈特指出,现代化的进程与工业社会的进步使得民主政治越发可能。它带来了文化转型,也就是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型,而这种转型使得民众愈发渴求民主制度并在民主制度建立时予以支持。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从事研究当代社会的文化转变长达30年之久,而这本最新著作代表了他在该领域中的又一创新性突破。没有几个学者能像英格尔哈特一样,如此娴熟地将历史转变的广博视野与细致入微的调查分析结合在一起,描绘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有内在联系的世界变迁。” ——《让民主运作起来》的作者 罗伯特•普特南 “为了评估政治和经济变迁的理论,罗纳德•英格尔哈特在这本新书的分析中采用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政治价值观和倾向数据。英格尔哈特版本的现代化理论很易于理解(而且经过了精妙的重新诠释),与其前期著作的做法一样,他旁征博引了诸多评论家的评述。但是,他所提供的依据与文化发展的逻辑丝丝入扣,这一点即便是最严苛的评论家也无法忽视。” ——杜克大学政治学教授 赫伯特•基奇特 -
现代化新论
《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以宏观史学视野,将现代化作为全球大转变的重要主题和内在逻辑,从整体上论述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总趋势和近世中国的社会巨变,并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作了专题考察。《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首次提出以生产力为社会发展中轴的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并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融理论与历史研究为一体,力图突破传统与西方的窠臼。《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增订本)》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本。 -
中国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对于想了解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化的读者来说,《中国的现代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我们到底要什么
尽管中国多次承诺要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但直到进入21世纪,各地政府官员们认同的目标仍然是“世界工厂”,尤其是不计代价地跑步加入全球化以后,发展的思路更加集中在如何跨越式高增长和创造GDP高速度上;这意味着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资源小国将继续着殃及子孙的“饮鸩止渴”,当然 会导致更多的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更大程度的被国际金融资本剥夺。 也许,这一切都只是迫不得已,难道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当大多数人热衷按照西方勾勒的现代化模式亦步亦趋的时候,作者却在扪心自问:作为跨世纪的中国人,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我们到底要什么…… -
现代化的陷阱
从平均主义盛行到悬殊的贫富差距,中国仅用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面对贫穷,中国的传统文化游刃有余,然而面对财富,却捉襟见肘。在公平与正义的旗帜下,人们有充分的理由追问:财富是如何集中在素质低下者和品质恶劣者手中的,又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诸如腐败、软政权化、分利集团化、地方恶势力以及黑色经济等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