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之上
“人这辈子迟早是要哭一场的”
布克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
荣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全球超过90个版本
《每日电讯报》评选的“亚洲十大小说”第二名,紧随《红楼梦》
奥普拉读书俱乐部选书 | 《泰晤士报》“25本此生必读经典” | 《卫报》“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
————————
一段比《活着》更为惨痛的民族血泪史,一幅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全景式画卷
一曲苦难与希望交织的生命之歌,一部写尽人性善恶与生活真相的文学经典
-
1975年的印度,民生凋敝,时局动荡,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阴云笼罩了这片大地。
从一场灭门惨案中逃生的伯侄伊什瓦与翁普拉卡什,经人介绍,乘火车去往裁缝迪娜的住处,以期获得一份工作。在火车上,他们结识了青年学生马内克。巧的是,马内克恰好是迪娜的新房客,于是三人结伴而行。
门铃响起,迪娜打开房门,背负着各自苦难的四人即将在这间小屋里开始新生活,他们的命运也由此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
《大地之上》是罗欣顿•米斯特里备受好评的长篇小说,以四位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印度数十年的风云变幻,描绘了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苦乐悲欢和他们坚韧的生命力。作品出版后获得极高评价,入围了布克奖短名单、国际都柏林文学奖短名单,并斩获加拿大吉勒奖、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奖等文学奖项。自1995年面世以来,全球已经有90多个版本,成为不断再版的经典之作。2006年,塔马沙戏剧公司将《大地之上》改编成舞台剧,在伦敦汉普斯特德剧院上演,荣获各界好评。
————————
米斯特里以极大的激情写作,他的作品展现了对人类处境的慈悲心和敏锐观察,这使他成为最激动人心和最重要的当代英语小说家之一。
——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提名辞
很少有人能够像米斯特里一样捕捉到印度所蕴藏的真正苦痛与难以置信的生命力,以及生活中的曲折与美妙。
——《时代周刊》
这部小说有勇气去记录并再次定义了我们是谁。它继承了那些伟大小说的传统,颂扬着充满光辉而永不熄灭的人类精神。
——《环球邮报》
那些喋喋不休地说着小说已经衰微的人,应该看看罗欣顿·米斯特里的作品。他不需要注入魔幻现实主义来使现实充满生机,在他看来,现实本就很魔幻。
——《纽约时报》
一部叙事宏大的小说,结合了狄更斯对底层人民的怜悯和索尔仁尼琴克制的愤怒,刻画了人类精神的韧性和梦想破败后的心碎。
——《柯克斯书评》
一部充满启示和慈悲的杰作。和其他所有伟大的小说作品一样,它改变了我们对生命的理解。
——《卫报》
在视野及洞察力方面,尤其在对人类的悲悯上,这是一部高水准的作品。
——《蒙特利尔公报》
这个故事展现了如蝴蝶展翅一般的优雅与美丽……太精彩了。
——《泰晤士报》
字字句句都像大海上闪耀的光芒……成就非凡。
——《苏格兰周日报》
-
达摩流浪者
1957年,《在路上》出版,让“垮掉的一代”登上文学版图,并让凯鲁亚克跻身畅销作家之列。仅一年后,《达摩流浪者》出版。相比前作,这部小说具有同样的开阔、幽默和对生活的感人热情,故事则更有凝聚力,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对佛法或真理的激情探寻。他们的冒险集中在对禅的追求,这最终引导他们攀上内华达山脉,去体悟孤独之道。
作为凯鲁亚克最优秀、最受欢迎的自传体小说之一,《达摩流浪者》基于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真实经历,当时他对佛教的精神理解模式产生了兴趣。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贾菲·赖德的原型即著名诗人加里·斯奈德。
-
天方夜谭谋杀案
【编辑推荐】
环环相扣 ☞ 久负盛名的安乐椅神探垂范之作
抽丝剥茧 ☞ 推理界天王令人叫绝的超强逻辑流
地道中文 ☞ 广大推理迷呼唤良久的全新精良译本
☆约翰•迪克森•卡尔,无可争议的“密室之王”
☆两夺埃德加•爱伦•坡特别奖,与阿加莎•克里斯蒂及埃勒里•奎因并称“推理黄金时代三大家”
☆曾获推理界的最高荣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终身大师奖”
明明11个疑点均已得到解答
而真凶仍深匿于11名嫌犯中
真相就摆在你眼前,可是你偏偏看不见
————————————————————————
【内容简介】
暗夜,陈列东方文物的博物馆外,两位不速之客先后造访。其中一位飞扑袭警并摔昏在地,随后突然不知所踪;另一位口袋中掉落的字条上写着:亲爱的G,得搞到一具尸体……苏格兰场巡官当即赶往博物馆,却看到守门人正绕着一方棺椁跳舞。而打开华美的旧式英伦马车,滚落的竟是一具东方男尸。
无异于天方夜谭的事件接连发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三位警方精英竭尽全力却逐一受挫,十一名嫌犯中,究竟谁是真凶?
大名鼎鼎的菲尔博士又能否揭开这博物馆之夜的神秘面纱?
————————————————————————
【媒体及名人推荐】
现今的推理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但卡尔总能。——阿加莎•克里斯蒂
若克里斯蒂是推理界天后,那卡尔就是天王。——安东尼•布彻
卡尔确可跻身英语语言国家继爱伦•坡之后三四位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之列。——埃德蒙•克里斯宾
卡尔的满星杰作!——安东尼•布彻
一个吊人胃口、妙不可言的好故事。——《纽约时报》
-
饥饿艺术家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饥饿艺术家》(Ein Hungerkünstler)是卡夫卡生前最后一部结集的作品,共收录四篇小说。当时的卡夫卡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数次进出疗养院。这部作品集是他在病榻上完成校稿的,最终于1924年8月,即卡夫卡病逝两个月后出版。
收录的同名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个痴迷于饥饿艺术的表演者从高光时刻到被世人遗忘,不被理解而郁郁寡欢,最终死去的故事。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卡夫卡生前在报刊发表,但未结集出版的十则短篇作品。
编辑推荐:
★“K经典”系列涵盖卡夫卡生前出版发表的全部中短篇作品。另收录6篇卡夫卡生前未发表的遗作、卡夫卡遗嘱、卡夫卡大事年表。
★8篇作品为彤雅立译本独有,其中3篇短文遗作为简体中文版首度亮相。
★世界顶尖书籍装帧设计师彼得·门德尔桑德操刀封面设计,打造“书中的艺术品”。他的设计被《华尔街日报》形容是“当代小说封面中最具辨识度与代表性的设计”。“K经典”打破了以往卡夫卡图书的沉重朴素,前卫感十足;抽象的图形,明快的颜色,赋予卡夫卡作品新的生命力。
★德文直译,单一译者。与市面上通行的汇编译本合集相比,“K经典”系列语言风格更统一;德文直译,纯粹地还原卡夫卡作品的精髓。
-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
第一部《英文词典》编纂者
备受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杨绛推崇的文学大家
塞缪尔·约翰生小说代表作
英国文学经典,频频出现在《简·爱》《小妇人》等作品中的小说
写给处在迷茫中的年轻人的成长寓言
◎ 编辑推荐
☆ 英国经典成长寓言小说,被翻译为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十几种语言,自首次出版迄今已有 500 多个版本,魅力经久不衰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写于 1759 年,约翰生为了筹措母亲葬礼的钱,用一周晚上的时间匆忙写就,未曾想一经出版便成为当时的畅销小说,多次再版。这部薄薄的哲理小说仅七日成书,却成为约翰生最受欢迎的作品,畅销欧美几个世纪。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英美中学生必读书,每年有数个版本问世,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让英语走向世界的约翰生博士小说代表作,频频出现在《简·爱》《小妇人》《米德尔马契》等作品中的小说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是第一部《英文词典》编纂者约翰生的小说代表作,也是其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充分表达了约翰生的理性主义和伟大的智慧,它在精确、理性的逻辑中进行着启蒙,有着务实的生活态度和反思精神,明智又充满人性。毛姆称其为“英语文学中一件不朽的作品”。
这部小说同时影响了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等大作家的创作,并频频出现在《简·爱》《米德尔马契》《小妇人》等作品中。
☆ “若你轻信那些想象的流言,急切地追求希望的幻影,若你期待少年的许诺会在成年实现,相信今天的遗憾能在明天弥补,请听我说拉赛拉斯的故事……”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寓言。拉赛拉斯王子厌倦了满足一切欲望的幸福谷,和妹妹一起逃离了。他们漫游世界,努力寻找幸福的秘密和理想的生活方式。他们在许多人身上瞥见幸福,却在熟悉后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痛苦,幸福如此短暂易逝,不可追寻。理想生活和幸福在哪里可以找到?在小说的最后,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 内容简介
年轻的阿比西尼亚王子拉赛拉斯,自幼被幽禁在可满足一切欲望的幸福谷,他厌倦了谷中岁月,设法逃离幸福谷,去外界寻找幸福的真谛。他同妹妹妮可娅、诗人因列沿尼罗河一路游历,穿越非洲,抵达亚洲,探访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群,他们见到智慧的演说家、拥有一切的总督、山中的隐士、疯癫的天文学家、年轻的智者,也经历着各种意外……
◎ 名人推荐
为了挣够钱埋葬母亲,约翰生博士匆忙地写完了《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虽然今天只有学生才会读这部作品,但它仍然是英语文学中一件不朽的作品。
—— 毛姆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比笛福和斯特恩两个加起来(的作品)都更有资格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 利维斯,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
这部小书是约翰生最受欢迎的作品。许多评论家认为它充分表达了他的理性主义和伟大的智慧。……它被翻译成“如果不是所有的现代语言的话,那也是绝大多数的现代语言”。
—— 陈嘉,《英国文学史》
它(《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只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文化巨子奉献的一碟小菜而已。然而,它却独占了18世纪英国哲理小说的鳌头,并且以它那对人生聪慧的见地和深厚贴切的人情赢得了许多读者。
—— 刘意青,《英国18世纪文学史》
◎ 读者推荐
《拉赛拉斯王子漫游记》不只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种哲学研究:它在精确、理性的逻辑中进行着启蒙,有着务实的生活态度和反思精神,明智又充满人性。今天仍然值得一读。
—— 英国亚马逊读者推荐
-
金阁寺
蓬勃而颓唐,自负而不安,因美而毁灭,谁能凭爱意将金阁占有?
“世界上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美是怨敌,语言大师三岛由纪夫根据真实事件创作而成,呈现一个自卑的完美主义者追寻美、而后毁灭美的心路历程。
《金阁寺》是世界公认的长篇杰作。1950年,日本京都名胜古迹金阁寺,被年轻僧人的一把大火焚毁,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这便是《金阁寺》的原型。三岛由纪夫根据当年僧人的一句独白,“我妒忌金阁寺的美丽”,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此有了这部著名代表作的诞生。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就,“我”在十几岁时因住持父亲离世,被托付到了金阁寺。整本书围绕着我对金阁的情感变化展开。我是个面貌抱歉的结巴,金阁是完美和永恒的化身,“世界上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未见时憧憬,初见时因为落差而失望,后来整日生活在一起,便觉得金阁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后来金阁在我脑海中幻化为我和真实世界的阻碍,尤其在我想做出格事情时,总会看到金阁显形,从而做不成……绝望之余 ,“我”将金阁付之一炬,亦打算与金阁同归于尽,然而在大火烧起之后,我放弃跟金阁同归于尽的想法,决定一个人好好活下去。
编辑推荐:
◆ 三岛由纪夫是日本著名文学大师,被誉为“日本海明威”,曾三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在国际文坛拥有高度声誉,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 三岛由纪夫一生著有二十一部长篇小说,八十余篇短篇小说,三十三个剧本,以及大量散文。为纪念他,日本山梨县设有三岛由纪夫文学馆,日本新潮文艺振兴会于1988年设立三岛由纪夫文学奖。
◆ 《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经典之作,曾荣获第八届读卖文学奖,是世界公认的长篇杰作。
◆ 本书呈现了一个人由感受美到毁灭美的心路变化历程,三岛由纪夫说:“我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仅仅靠‘美’这种浅薄愚昧的观念,就足以成为他对国宝纵火的犯罪动机。另一方面,要在现代生活下去,相信一个愚昧浅薄的观念并将其敷衍为生的根本动机,这完全可能。”
◆ 莫言力荐,“我认为《金阁寺》简直可以当成三岛的情感自传”。
◆ 著名日本文学译者曹曼全新翻译,字斟句酌,文笔更清新流畅,语感更直接现代,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
◆ 著名设计师操刀设计封面,运用色彩搭配三岛由纪夫肖像,凸显作者和作品本身的绚丽。
◆ 书中附有三岛由纪夫年表,结合其45年的生命历程,可以更好地去理解这本书。
追寻纯粹之美的人,都有一颗黑暗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