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大革命讲稿
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
革命与世界政治
本书探讨了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两百多年里革命运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了革命者的言行,国际因素对革命国家及革命自身命运的影响后,对现在仍在流行的种种解释革命的理论一一进行了评说。 作者认为,革命者胸怀理想主义抱负,为扫除人间不平事,建立起不同于以往“旧秩序”的新体制。他们不方面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和巩固新体制,需要支持其他落后国家的革命运动。另一方面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有必要与其他发达国家发展经贸往来。这就导致了革命政权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性。随着革命激情的谈化。发展经济水平的呼声的高涨,外交政策重点由追求理想向注策现实转化,不再号召“输出革命”,而是争取在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作者断言,在全球化时代,虽然有利于大规模革命发生的国际因素大大减少了,但是只要人类仍然面临不平等和处于被支配地位。对既有现状的激进抵制就不可避免。 -
斗争的动力
本书选取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18例斗争事件,试图通过比较性的分析,为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各类政治斗争事件提出一个较具一般性的方案。几位作者详细说明了他们在解释革命、民族主义及民主化问题时所使用方法的含义,力图辨明一再引发广泛的斗争政治活动的各种机制及其作用过程,如居间联络、范畴形成和精英背叛等等,由此对目前斗争政治研究领域盛行的静态的单一行动者模式提出批判,并将分析的重心转移到斗争中的动态互动上。 -
超越革命与改良
《三联评论》的任务是将学界精英及中青学人的成果推向学界和公众社会。《三联评论》丛书所追求的,是学术的原创性和多样化,鼓励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价值的学理知识,充分显示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和理性,在不违背主流意识形态所规范的秩序下,倡导学术文化的自由。 -
革命道德
从劳伦斯到卢梭,从列夫・托尔斯泰到甘地,从马克思到格瓦拉……该书在革命者那些耳熟能详的日常行为背后,发掘出令人惊诧的心理动力源泉。作者有意回避“革命问题”社会结构分析的康庄大道,而迂回潜入革命者精神世界分析的丛林险境,将惊心动魄的“革命事件”转换为“政治人物”意欲不止的理想激流。作者放弃了以性压抑为核心的传统精神分析方法,而把“内疚负重”向“拯救责任”的快感升华,看成革命者的无意识动因,从而在被人忽略的视角上,描绘出另一幅陌生的革命画卷。 -
革命与历史
本书以1920—19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为中心,在现代中国思想发展的脉络下,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起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明了其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他们对其时中国的革命性大变革的专注是如何塑造了他们处理理论和历史问题的方式的。作者认为,尽管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学术上存在着应受责难的瑕疵,尽管他们经常是在粗糙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是他们对于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却是持久的。无论如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是由其时中国的思想和政治背景所塑造和决定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主要并不在于如列文森所指出的是对“历史”与“价值”的矛盾作出了回答,而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