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纪中国思想史论(上卷)
本书为编选本思想史论著作,系统地汇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20世纪中国思想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分上、下两卷,分四辑,收录了23篇论文,第一辑为五四专辑,从经济伦理、自由与保守、启蒙与救亡、理性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个角度解析了五四这个复杂而矛盾的大时代,探讨了20世纪中国社会思想变化的根本原因;第二、三两辑重点讨论了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风起云涌的各种观念与论战;第四辑则梳理了五四以来激荡中国的各种思潮。
全书各论立论严谨,有冲击力,对于清理和研究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尤可资借鉴。 -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本书的副标题为《春秋时代的宗教、伦理与社会思想》,它指示出,春秋时代的思想观念研究为本书的主题;但须说明,这里关于春秋思想史的研究是限定在孔子以前,并以孔子和早期儒家以及其他早期思想学派的出现为其归结。 另外,一般思想史研究以人物和历史发展为线索,而本书则依照问题为线索;这是因为,虽然春秋时代的思想相当活跃,但思想家的思想多属片段,少有系统,不便于以一般思想史的叙述方式来呈现。 本书也可以说是《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的第二部。关于《古代宗教与伦理》,张光直先生曾赞为“以哲学家的写法作古史的研究”,本书在相当程度上仍是如此。不过,虽然陈来出身于哲学训练,本书研究的时代又是哲学发生的前夜,但本书的着眼点并不像西方的前哲学研究,去专注于自然哲学的一些早期观念的发展;而是以中国固有的子学意识去观照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 因此,本书并不是春秋文化的全面研究,而是从思想史家的立场,把孔子以前的春秋文化作为诸子学发生的思想史前史来研究。在这种研究之中,陈来一方面从文化哲学和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来看春秋时代的文化观念与西周文化的连续性,看它如何把西周的礼乐文化加以展开;一方面又把它作为诸子时代的背景和先导,看它怎样为诸子百家特别是儒家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本书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无论在总体线索还是在部分分析上,都提出了新的、具有创见的论点,为春秋思想研究开辟了新的视界。 -
启蒙的自我瓦解
1990年代的中国思想文化界,是一个重新分化的年代,80年代所形成的启蒙阵营到了90年代,围绕着中国现代性的重大核心问题,其内部发生了一系列论战,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断层和价值取向。本书通过对90年代重大论争的系统研究,褐示了当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内在复杂性。 -
中国思想小史
《中国思想小史》目前中国学界对于思想史的研究,似乎成为一门显学。而有关思想史的写法,也在不断地被争论。本书撰成于1920年代末。是时中国学界对所谓"学术史"与"思想史"的界定还极为模糊,而本书作者却明确地区分二者的异同,以为思想史不应当像学术史或哲学史那样,以个人为中心,而应当关注思潮、历史背景、地域环境。书中以思潮和问题为章节,同时运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解释背景,广泛吸收各家之说,不仅有许多别致独到的见解,而且时时贯穿着对当下的思索。作为近代史学史上"社会达尔文史观"的代表人物,常乃悳的这本思想小史。 -
中国近现代论争年表
“争论”是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主要表现形式。近百年来,有中国各界人士热烈而认真参与的众多争论波澜起伏,曾经不断地开拓出新的理论天地。 本年表按照年月顺序,排列出自1895至1989年近百年间,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各种理论争辩。首先由编纂者为每次争论标示出名称,然后列出参加这一争论的有关文章的作者、题目、发表报刊、出版年月,并为大部分文章做了内容提要或归纳。论争涉及政治、外交、军事、法律、经济、人口、道德、历史、科学、教育、语言、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范围相当广泛。从中不仅能够看出一个争论的前后时代背景,更可以通过年表查找有关线索,便于了解中国近现代某一思想文化问题的来龙去脉,省去了教学与研究人员如海底捞针式地遍查报刊与书卷之苦,是各大专院校文科教师与学生查阅中国近现代社会科学资料不可缺少的大型工具书。 本年表为日本著名中国研究家竹内实与十余位态度严谨的学者合作,历时多年编纂而成,是世界上首部有关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文化论争方面的大型工具书。其由日本同朋舍出版过日文版,售价为32000日元。后主编竹内实委托译补者程麻将其回译为中文,纠正了日文版中的某些舛误,并增补了部分内容。 -
中国思想史(上下)
本书为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的代表作。原由台湾水牛出版社出版,为加强海峡两岸学术思想交流,经作者同意由我社出版简体字本。作者研究中国思想史数十年,颇多心得,为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作者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写作,才完成了这部文笔生动活泼、见解独创的专著。全书在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孔子以前的文化与思想以后分为四篇,即甲篇子学时代――思想的多元发展(孔子――淮南子),乙篇儒学的制度化与玄学的兴起(董仲舒――范缜),丙篇佛学时代(初入――慧能),丁篇儒学的复兴(韩愈――戴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