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天人之際
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漢學家余英時院士的最新學術論著 《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 余英時院士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 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 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有關「軸心時代」、「軸心突破」一套說法,最初由雅斯培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提出,直到帕森斯為英譯本韋伯《宗教社會學》所寫的「引論」,「軸心突破」一詞,才有了定義:即指西元前第一個千紀時,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等地的人,對於宇宙和人生的體認及思維,都跳上了一個新的層次。 余英時院士從軸心突破的特殊角度探討中國古代系統思想史的起源,並將其置放於比較文化史的脈絡之中,加以系統的敘述,重新建構出一個條理井然的歷史敘事。 -
犹记风吹水上鳞
-
文化與歷史的追索
為什麽這位學者的英文著作比較少,可是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三所名牌大學任教數十年,而且是頭一位獲頒克魯格獎(Kluge Prize)的亞洲歷史學家?這位學者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教授。 研究中國歷史是余先生畢生志業之所在,他多年來在海外嚴肅的用中文發表學術著作,不但提升了中文著作在海外的學術地位,也提升了海外中國研究的水平。 余先生是國際知名的學者,他的學術思想博大精深,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在中國史學研究有多方面開創性的貢獻,更培養了許多出的中外研究人才。 余先生在2006年克魯格獎得獎演說的題目是〈我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追索〉,本書所收的各篇論文,也正是想要從各個不同的面向呈現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以表達對余先生的敬意。 -
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
余英时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史学家之一,他从史学的立场去认识、诠释中国历史与思想的独特传统及现代价值,试图为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更新与重建奠定历史和思想的基础。余英时秉持独立而开放的精神,饱含中国文化的情怀,以几十年宏博精深的著述探索融贯中西、化传统为现代的中国人文研究之路。唯其著述宏富,亟需一部编选精当、足资导引的文选,何俊教授编选的《余英时学术思想文选》正是这样一部著作。 -
历史人物考辨
本书收入了余英时的6篇文章:《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王僧虔〈诫子书〉与南朝清谈考辨》《评关于钱谦益〈诗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脉络中的医学观念》《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方以智晚节考》。这些都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及其著作和历史真实进行考证的成果。作者旁征博引,力图通过校勘、推理、比较、对隐语进行解读等多种手段挖掘历史真相。 -
史学、史家与时代
本卷所收12篇文章涉及历史观、历史思想与历史哲学、史学著作的比较研究等领域,传达出在史学研究中要求达到主客交融、恰如其分的境界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