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谐城市
《世界城市状况报告》由联合国人居署编著出版,两年一版,自2001年问世以来已经发行三版(分别为2001、2004/2005、2006/2007),是人居署根据城市人口和城市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人居议程所涉及的主要领域进行监测、分析的专门报告。通过整合全球城市发展信息,方便政府、地方当局和主要合作伙伴获得全球城市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的城市政策。 该系列报告的2008/2009版以“和谐城市”作为主题,作为联合国人居署2008年11月在中国南京举办的第4届世界城市论坛(WUF4)的主报告,首次在全球同步发行中文版和英文版。本年度报告旨在理解当今城市世界的发展,为应对城市化及其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重要挑战提供了实用工具。这一理念催生了许多关于城市的新思考,包含包容性、公平性、社会公正和治理等,这些特征互相影响,综合推动了城市层面的和谐。本报告通过寻求城市层面的解决方案来体现国家层面关注的问题,着重于三个关键领域:空间或区域的和谐,社会经济的和谐,以及环境的和谐。报告还讨论了对城市和谐做出贡献的各种无形资产,例如文化遗产、场所、记忆、复杂的社会与象征性关系等等赋予城市意义的要素,这些代表了城市灵魂的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同样重要。 文中第一章从空间的和谐入手,探讨了城市的增长和衰退。分别从地理学角度对全球城市进行了定位,总结了城市发展的模式,指出哪些城市在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最后介绍了“城市萎缩”(Shrinking Cities)。第二章从社会经济角度入手,将重点落在城市内部的不平等性上,分别讨论了收入的不平等、内城就业的不平等、内城教育的不平等,同时也将目光转向贫民窟,指出贫民窟的不平等性受区域和城市尺度的影响。第三章从环境和谐的角度提出了城市面临的危机,讨论了城市建成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的环境危机和发展,城市的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城市中的能源消耗,家庭层面的能源消耗,机动化的城市交通等。最后一章作为全报告的总结,针对前几章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和谐城市的措施,包括和谐的城市发展规划,建造没有贫民窟的城市,经营城市的无形资产——寻找城市的灵魂,建造社会资源与城市和谐之间的桥梁,城市对于气候变化的回应,大都市地区的管治,如何解决和谐的区域发展中的城乡分化问题。 -
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Winner of the 1994 Lewis Mumford Prize given by the Society for American City and Regional Planning History (SACRPH). Christine Boyer faces head-on the crisis of the city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aking us on a fascinating journey through theaters and museums, panoramas and maps, buildings and institutions that are used to construct a new reading of the city as a system of representation, a complex cultural entity. Boyer brings together elements and concepts from geography, critical theory,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in a synthetic and readable work that is broad in its reach and original in its insights. What finally emerges is a sense of the city reinvigorated with richness and potential. The City of Collective Memory describes a series of different visual and mental models by which the urban environment has been recognized, depicted, and planned. Boyer identifies three major "maps": one common to the traditional city—the city as a work of art; on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city—the city as panorama; and one appropriate to the contemporary city—the city as spectacle. It is a richly illustrated and documented study that pays considerable attention to the normally hidden and unspoken codes that regulate the order imposed on and derived from the city. A wide range of secondary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theoretical work is considered, with evident debts to structuralist analysis of urban form represented by Aldo Rossi, as well to much post-structuralist criticism from Walter Benjamin to the present. -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试图通过对一系列历史街区振兴案例的分析,将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予以综合考虑。本书所研究的对象是历史街区,即那种在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内集中了相当多的历史建筑的地区,以及以场所和地区为指向的各种城市设计与规划方法。许多城市都有以浓郁历史文化氛围见长的街区,它们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构成城市魅力与活力的重要部分。这些街区的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都与城市整体密不可分。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个案分析展示出多样性的城市振兴策略及其成果,从这些历史街区的经验中所获得的方法与思考构成了本书的核心内容。 《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作者均为建筑师或规划师。史蒂文·蒂耶斯德尔(Steven Tiesdell)毕业于诺丁汉大学,目前任职于该校城市规划系。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住宅,是《城市设计:装饰与装修》一书的作者之一。塔内尔·厄奇(Taner Oc)先后就读于中东技术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目前是诺丁汉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设计、城市更新与安全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装饰与装修》一书的作者之一以及《城市规划问题研究》第一册和第二册的主编之一。蒂姆·希思(Tim Heath)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和诺丁汉大学,目前任职于诺丁汉大学城市规划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
收缩的城市
“收缩的城市”是德意志联邦文化基金会的研究计划,由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负责人Philip Oswalt、莱比锡当代艺术博物馆、德邵包豪斯基金会联合完成;该计划至今仍在进行中,《收缩的城市》是该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 原著由Philip Oswalt编著,德国Hatje Cantz出版社出版(2005年),有德文版和英文版。 中文版将于2012年9月10日正式出版,全书712页,500张图片。 从英国、比利时、芬兰、意大利,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城市收缩现象无处不在。虽然近年来城市规划方面的讨论主要关注于大都市的增长,但收缩地带正在全球蔓延。去工业化、大量人口流失、老龄化、高失业率、资源枯竭等等都是导致收缩的原因,而全球化、社会体制转变等因素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支持的“收缩的城市”计划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城市收缩过程的成因和变化进行探讨,其研究成果之一《收缩的城市》以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美国底特律、俄罗斯伊万诺沃、德国哈勒/莱比锡及日本东京等城市为例,集合了全球数逾百位专家的深入研究展开全方位剖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速度与规模令全球瞩目,有关城市的讨论亦成为热点。而《收缩的城市》一书,却带给我们另一种声音:城市也可能收缩,并且,收缩已成为今日全球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收缩不一定表现为城市面积、规模的收缩,而是有复杂多样的方面。尽管有关城市收缩理论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长期、深入的工作,然而相关理论著作、资料在国内却极为匮乏,目前尚无中文版专著出版。而本书对于中国城市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49 cities
-
聚落探访
本书是作者为财团法人·住宅综合研究财团的机关杂志《住居论》中的“风纹”专栏撰稿迎来10周年之际,以连载的的内容为主线,并在其基础之上,大幅度地修改之后作为聚落论的总结而归纳形成。 目录 一探访之旅 1.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 2.聚落调查 3.探访视点 二构想的空间图式 1.空间图式 2.顺序化和中心概念 3.区域化和领域概念 4.符号化和表象作用 三差异性的表现 1.关于选址位置 眺望爱琴海的白色城市一桑托林岛卜的斐拉 托托拉(芦苇)的浮岛乌鲁族的湖卜住居 蔷薇谷的要塞??帕伯尔人的粮仓 2.关于聚落形态 飘浮在环礁湖上的阿兹特克的符号一一圣‘培德罗河的墨西卡利 耸立着的高大粮仓??特岁布里恩群岛上的粮仓 风水的造型一客家的八卦城堡 3.住居形态 芦苇和泥制成的超长拱顶??锡楠的线形住居 发髻形屋顶的建筑物一东高地的住居 神灵的家??塞比克河上的豪斯.唐巴朗 马空间形成的技法 1.布局的理论 塔状住居??城堡城市阿鲁?哈加拉 卡玛里窗映照F的城市??萨那的高层住居 沙漠中的摩天楼??西巴姆的高层住居 撒哈拉的沙漠绿洲??姆扎卜山谷中的7座城市 芦苇滩上的人工岛??阿拉伯河上的水上住居 男性的家和女性的家??高地地区的住居 巴里埃姆峡谷的桶形住居??达尼族的复合型住居 内包的住居??达尼族的女性的住居 奇特的室内粮仓群??泊多克族的复合型住居 重合的圆筒建筑群??古伦西族的复合型住居 分层的顺序??那布达姆族的复合型住居 矩形元素??马尔卡族和努努玛族的复合型住居 凝结成的土的造型??罗比族的复合型住居 2.配置的理论 象征性的屋顶??萨丹?托拉加族的船形住居 相对而立的船形住居??托巴湖上的托巴?巴塔库族 并列着的歇山屋顶群??卡罗?巴塔库族的住居共同体 神圣的戒律巴厘岛??印度教的小宇宙 分层构造的住居??亚齐族的底层架空式住居 小岛上的白色宇宙船??北尼阿斯岛上的椭圆形底层架空式住居 巨石和猎取人头的岛??南尼阿斯的底层架空式住居 安达卢西亚的地下住居??库埃瓦斯和换气简 神圣之巅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宇宙??尼瓦尔族的聚落 环形的土楼??客家的住居 3.形态特征的理论 人形住居??位于邦贾加拉断层的多贡族 与祖神(玛拉普)朝夕相处的家??松巴岛的松巴族 木造底层架空式4层住居??阿罗尔岛的阿布伊族 龙塔椰子的大屋顶??若逖岛的若逖族 草土块材的家??玻利维亚的奇帕亚族 用草土块材建造的拱顶??秘鲁的奇楚亚族的住居 块石拱顶??图鲁力之城阿鲁贝鲁贝鲁 沙漠绿洲的水系??伊朗的地下水路卡那托 风的造型??伊朗沙漠边缘的聚落 幸福的五色旗??西藏拉萨近郊的村子 扎绑屋顶的绳帘??也门蒂哈麦地区的装饰住居 带有采光中庭的蒂古雷姆托??摩洛哥南部德拉溪谷的住居 五结束语 1.关于风土的作用 2.想像力的尝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