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墨留青
竹刻艺术盛行于明清时代,到清末开始衰落,其后几至绝响。王世襄先生受家学影响,对竹刻历史及其艺术鉴赏深有心得。20世纪80年代,常州农民范遥青一边务农,一边摸索留青竹刻,王世襄先生赞赏其作品与精神,从此开始两人密切的书信交流。从1983年至2007年,二十五年时间中,通信一百余封。在信中,王世襄先生不仅向范遥青指点竹刻艺术的审美要求,更鼓励他用功刻苦,试恢复竹刻史上失传已久的陷地深刻、透雕、高浮雕等手法。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首次将王世襄先生的书信与手稿呈献给读者。通过这一百三十五封书信,我们不仅可以了解王世襄先生对后辈不遗余力的培养与提携,也可以深入了解竹刻这一艺术形式的文化内涵与魅力,以及范遥青是怎样从一个农民手艺人成长为一代留青竹刻大师的。 我认为刻十件寻常的不如刻一件极精的。刻平时常刻的技法,不如刻没有试过的技法。只有这样才有长进和提高。我认为这就是奋斗的方向。因此我劝你试陷地深刻及透雕或高浅兼有的浮雕。 ——王世襄致范遥青,1987年12月1日 三蛙皆不够精神,比较好的一件是正身伏地的一件,因为它属于“拙”的一类。刻件要拙则越拙越好,要巧则越巧越好,此理应知晓。如在不拙不巧之间,则全无是处。 ——王世襄致范遥青,1989年6月1日 -
明式家具研究(王世襄集)
本汇集了作者四十余年的研究积累和研究精华,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奠基之作。其重要贡献有三:一为创建了明式家具研究体系;二为系统客观地展示了明式家具的成就;三是从人文、历史、艺术、工艺、结构、鉴赏等角度完成了对明式家具的基础研究。作者对其所收藏及其所见的具有很高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明式家具,全面、深入地进行了学术性的研究,并结集出版。 -
中国金鱼文化
《中国金鱼文化》即是对传统金鱼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由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辑录古今相关著述十余种:前半部分为今人著述两篇:刘景春先生所撰《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从作者六十余载的实践出发,记述了老北京四合院内的养鱼方法和品种讲究;《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为生物学专家陈桢教授所著,通过大量考证和深入研究,呈现了对中国金鱼的变异、进化和遗传因素的完整认识。后半部分汇集明清以来有关的珍贵文献和图谱,包括《金鱼品》、《朱砂鱼谱》、《朱鱼谱》、《金鱼图谱》、《虫鱼雅集》、《金鱼饲育法》六种,及近人周瘦鹃《养金鱼》和郑逸梅《金鱼掌故》二文,理趣俱足,可供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参阅赏读。蓄养金鱼作为中国民间游艺的传统项目,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好尚和生活情趣。今走,传统的选种、育种方式已逐渐为大规模的工业养殖取代,懂行的玩家看了,难免摇头。
-
中国文博名家画传·王世襄
《王世襄》内容简介:从他的兴趣爱好与传奇经历中,人们可以看到公元20世纪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沧桑变化;从他的一串串丰硕的学术成果里,人们可以触摸到公元20世纪中国文物研究从无到有、曲折起伏的发展脉搏…… -
刻竹小言
本书由金西厓《刻竹小言》原文、名家题跋和刻竹目录三部分组成,由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整理、并首次将手写本和彩色插图合为一体,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刻竹的理论技法与明清以来的名家之作,融会贯通到一起,堪称“对竹雕作出最全面研究之作”。相信对于刻竹和书画艺术爱好者来说,本书是难得的佳作,有很高的研读和收藏价值。 -
中国画论研究(上中下)
本书是《中国画论研究》(六卷本,手稿影印本)的文字整理排印稿。它虽以“画论研究”为题,其内容实则是一部中国画论史。它不是画论研究的专题论文的汇编,而是呈现了中国画论发展史的全貌。全书内容上起先秦,下迄清季,探源述流,辨章考据,史论结合,以面统点,从理论、画法、品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发,可以说是亦巨亦细、亦作亦述之著。对于读者全面了解中国画论的发展过程很有帮助,可以说一书在手,全览中国画论发展历程。 ----------------------- 吾乡王君畅安《中国画论研究》一书,则又作家与批评家必读之书也。 畅安所研究者,上自先秦下而清季迨于民国,所收论画著述,都八百余种,其于理论之阐发,作法之详举,优劣只品评,派衍之叙述,事实之考证,或专一门,或涉多方,畅安一一为之抉择诠释,钩沉析疑,其为之若是之勤也。 ——林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