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书中收集了作者的《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中国古代陶瓷》、《古代镜子的艺术》、《谈广绣》、《蜀中锦》、《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等文章。 -
马未都说
书中分为四部分: <人情> :在枕之乐、警枕、西红柿... <事理> :书是什么、读书、猫书... <文化> :熟能生巧、真假道理、古董医院... <杂谈> :地震了、祈祷、人性光芒... 开篇寄语 :智者乐山 仁者永乐 ——论语 -
锦灰三堆
文博大家王世襄自选集《锦灰三堆》为《锦灰堆》、《锦灰二堆》之续编,收入文章二十七篇,编为音乐、文物、忆往、序跋四类。除包括有关汉代画像和琴书的两篇长文在内的六篇音乐类文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旧作外,余皆写成于近两年,忆及管平湖、张伯驹、郑振铎、张光宇、王季迁等多位文化界故友,涉及绘画、家具、髹漆、竹刻、传统工艺、民间游艺等多方面研究,还收有个人总结性质的访谈录。书末为新近所作的诗词二十首,对联则有早有晚,由作者手书影印,笔墨精彩,情思动人。 除延续前两集的设计,在书末加印彩版外,本集还附有图文并茂的作者“著述一览”,具有资料价值。爱好文物与传统文化的读者不容错过。 -
野人献曝
对于《野人献曝:沈从文的文物世界》(大家小书》的题目,沈从文这样解释道——近年来我写的东西实在太少,做的工作也不够多,这个小书能够出版,既欣喜且深深惭愧,真近于古人说的野人献曝,东西不足道,意思却还好。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
故宫藏美(彩图典藏本)
本书为朱家溍谈古代艺术的学术随笔集,共分古代书画、古代工艺美术、清宫戏曲三个部分。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谈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谈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 -
打眼
打眼是古玩收藏之路的必修课。新上路者往往像一个踌躇满志的猎人,刚愎自用,趾高气扬,无视路途荆棘密布,野兽出没,满眼只有猎物,没有危险;而长途跋涉者遭遇过蛇咬,变得缩手缩脚,常怀井绳之虞。以愚之见,这门课程的复杂深奥超出任何初学者的想象。 私有意识出现于人类社会那一刻起,生活变得丰富起来,随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戒贪。人性的弱点是会被人利用的。防止打眼,戒贪极其必要,其次才是努力认真地学习各类知识。从这点上讲,本书的重要性超过了任何一本指示收藏的专业书籍。读者应该珍重白明先生经验之谈,切肤之痛。勇于面对收藏之路的荆棘乃至陷阱,关键是事后的总结修正。读书不单是听别人上当的故事,而是要弄明白人生的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