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的孤独思考
他“身兼双重使命”,既有“为生民立命”而复兴传统的人文关怀,又有“为往圣继绝学”而改造中国的社会关怀,因此常陷于“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的矛盾中,徘徊于“志”、“事”之间。 “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是他对于自己人生的综述,这八字箴言也几乎成为他的口头禅。从青年时期便已显露的人格特质,到后来“乡建运动”及现实政治旋涡中,他始终保持不变,“不苟同于人”,“本所思而立,从所信而行,不随俗沉浮”。被视为社会名流之中很难得的一位“透明”人物…… 阅读本书的理由:在他父亲看来,“使他最感得意的是儿子漱溟的为人真挚,做事认真”。 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 在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看来,他是其“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 在台湾著名学者韦政通看来,“做人方面, 梁先生以一生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建议以下人群阅读本书:现代新儒学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中国问题”之研究家或爱好者,乡村建设之研究家或实践者,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之研究家或实践者,大中小学生…… -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Has Man a Future?—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并由艾恺教授亲自翻译成英文。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
我的自学小史
《我的自学小史》是梁先生于1942年时,将自己“自幼修学,以至在某些学问上‘无师自通’的经过,叙述出来给年青朋友,未始无益。”全篇文字简短,叙事朴实、精彩,全文从家庭出身写起,讲述了一个“瘠弱而又呆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以及各种思想的影响,通过自学,渐渐领悟学识真谛,步入学识殿堂。同时,本书还加上两篇文章:《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与《自述》。《如何成为今天的我》是梁先生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给青年学子的讲演,里面详细地剖析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述》为梁先生1934年所作的长篇讲话,是他当年向众多青年学者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历程。这两篇文章与《中学图书馆文库:我的自学小史》的内容形成互补,从中可以看到梁先生的一生正是一个自学成才的极好实例。 -
1949年后的梁漱溟
《1949年以后的梁漱溟》: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学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他的独特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的坎坷人生经历,一生坚持讲真话、表里如一的品格,是同时代许多知名人士所不能企及的。 本书记述了1949年以后梁漱溟的行迹,揭示了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一段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剖析了梁漱溟在反右运动中何以沉默不语,记述了60年代梁漱溟对自己思想问题的认识,以及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的风骨。 -
我生有涯愿无尽
《我生有涯愿无尽》大抵是由梁漱溟先生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文章辑录而成。先生自谓问题中人,且将其穷毕生之力孜孜探求的问题归之为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先生细腻坦诚的笔触之下,其披沥此心艰难跋涉于探求社会、人生两大问题之解决的征途上的踯躅身影清晰可见;而先生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变化以及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也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的大儒梁澈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资料。 -
梁漱溟问答录
《梁漱溟问答录》原由湖南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1991年再版,是汪先生与梁先生相互对谈的记录,当然经过汪选生据史料和梁著整理加工而成,也可以算是汪先生整理的梁先生的口述历史。外国史学界颇时兴口述历史的工作,我国史学界也开始使用这种史学方法。虽然因口述者年事已高,史实上未必确精当,但作为当事人的回忆,仍不失一种资料,供后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