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
当我们捧读伯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很容易会联想到文化史大师布克哈特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不过,本书侧重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社会,而这恰恰是布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所缺失的。研究布克哈特的学者都知道,布氏对意大利艺术有相当精深的研究。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问世前,他就出版了《意大利艺术品指南》,此后又出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最近,根据其遗稿整理成书的《以题材为主的意大利绘画史》也问世了。但不知何故,布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并没有对意大利艺术进行任何认真的讨论。从这个意义上说,伯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不啻为一个很好的补充。 -
知識社會史
本書談的是近四百年來知識在西方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部關於「西方近代知識與社會交融史」的導引。跨越的時間從一四五○年前後活字版印刷術在德國古騰堡的發明,到一七五○年代狄德羅陸續出版《百科全書》為止的三個世紀。 柏克從以知識為業的知識分子談起,然後提及建立知識的機構--大學和學會,知識的分布(知識地理學)、知識的分類(知識人類學),對知識施行控制的教會和國家(知識政治學),銷售知識的市場與出版界,知識的消費者--讀者,最後在尾聲中提出信任與不信任知識的哲學性問題。柏克的用詞力求通暢明白,所以一般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會有平常閱讀「西方大師」時的「大失所望」。 這本書著實對社會史及社會-文化史的貢獻卓著,但它同時也引起了科學史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以及地理學家的興趣。 -
制造路易十四
《制造路易十四》着力于路易十四公众形象的制作、传播与接受的历史,行文流畅、插图丰富,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历史文化领域的上乘之作。 本书全面论述了17世纪的形象制造者如何推销路易十四,如何以意识形态、宣传广告、操纵民意来包装君主,清晰地呈现了权利与艺术的互动关系。透过作者比较文化的精辟观点,读者定能对现今的媒体包装机制有另一番解读与省察。 -
文化史的风景
在“经典”形式的文化史(以布克哈特和赫伊津哈为代表)遭受质疑以来,文化史领域新见迭出,在研究对象、主题、视角、方法乃至研究者本身等方面都日益多样化。 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在《文化史的风景》中撷取了若干独具特色的研究主题——如社会记忆的历史、梦的历史、心态史,甚至玩笑和姿态的历史——进行细致描绘之余,对文化史的传统、问题、潜力与趋势也做出了总体的反思。他认为,尽管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但“经典”形式之后尚未出现新的“正统”,文化史研究门派繁多,呈现出一幅“众声喧哗”的景象。 -
历史学与社会理论
第一章 理论家与历史学家 第二章 模式和方法 第三章 核心概念 第四章 核心问题 第五章 社会理论和社会变革 -
欧洲文艺复兴中心与边缘
在介绍本书之前,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它的作者--彼得·伯克。伯克是我国学术界较熟悉的一位西方史学家,1999年9月,他曾应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邀请来华讲学,他的一些著作也被翻译成中文。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伯克的介绍和认识尚存在些许偏差,因此,笔者不揣浅陋,打算在此对伯克再作些补充性介绍,以便国内读者对他的了解更准确和更全面。 又是一本论文艺复兴的书?如何证明其合理性?对文艺复兴的持续研究是对其进行一项新研究的最明显理由。事实上,或许从未有过像今天这样多的人撰述文艺复兴的方方面面。所有这些工作共同形成或者说应该形成一个新解释。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恰恰是研究成果的增多使总体性的综合越来越难。假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作家和学者重返人世,必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曾参与其中的运动被切割成了论述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的大量专著,如建筑史、哲学史、法国文学史等等。在撰述“文艺复兴人”的重要性时,许多专家把多才多艺视同瘟疫,唯恐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