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梁皇室的佛教信仰与撰述
兰陵萧氏作为齐梁皇室,在南朝的政治史、佛教史以及文学史上都有独特的位置,历来都是南北朝文学、史学乃至哲学研究的热点话题。《齐梁皇室的佛教信仰与撰述》一书不拘于学科限制,以晋唐佛教文献以及传世史部、集部文献为基础,以齐梁皇室的佛教活动与相关撰述为主要线索,融合文史,深入讨论了齐梁时期的佛教、佛教影响下的士人思想变迁与诗文创作,以及内外典籍编撰等诸多领域的问题。
本书是对目前中古史研究领域细致分析史料、诗文等文本的进一步延展和开拓,动态地解读了佛教文献的文本变化,深度分析了其年代、层次、史源,并发掘佛教文献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对现有南朝文学史、佛教史、政治史乃至中古士族等领域的研究模式有所突破。
-
胡僧东来
《胡僧东来——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家和传播人》由尚永琪著。胡僧东来传教,有陆路和海路,海路一般是从扶南(今柬埔寨)或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搭乘商船转道而来;而陆路则是越过帕米尔高原,通过丝绸之路南道、北道或中道,经过和田、库车、伊宁等地,辗转到敦煌,然后沿河西走廊东向中原或江南。 负笈东来的胡僧们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这是令人感兴趣的问题。《胡僧东来——汉唐时期的佛经翻译家和传播人》描绘了背负经卷、疾步前行的西域胡僧,为我们了解这一群体提供了鲜明生动的实例。 -
敦煌学与佛教杂稿
白化文先生多年来从事佛教、敦煌学、目录学等学科的研究工作,对有关佛经、佛寺与佛像的问题、敦煌遗书目录和敦煌变文的问题及佛经目录的问题的研究有深厚造诣。本书是白化文先生在敦煌学与佛教方面的研究情况的总结,主要收录了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有关敦煌学的,共二十篇,主要是敦煌俗文学与敦煌遗书资料及其编目工作方面的探索。第二部分,以《汉文大藏经简述》为主,及后续的几篇补充之作,主要探索了佛经目录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有关汉化佛教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四篇序言,第五部分是五篇纪念性的文章,这九篇均用文言文特别是骈体文写成。最后还有一篇与儒释道三教均有关联的文章。 -
中国东南佛教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论说中国佛教在东南地区传播、发展及其演变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东吴之国与佛教初播”、“东晋—佛教在中国立足的关键时期”等18个专题,系统而又完整地论说了自三国至明清时期,佛教在东南地区初播、立足、兴起、演变的史迹;揭示了东南民俗、魏晋玄学等对于佛教在这一地区兴盛的关系,以及东南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这一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之间的关系。 -
南宋佛教制度文化研究(全两册)
本书创造性地研究了南宋佛教制度文化及其在国内外特有的文化影响力问题,从三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是政府行政机制与寺院体制关系;南宋朝与户籍配套的僧籍体制、通过敕额进行合法寺数控制、敕差住持制度、寺院住持体制等,提高了佛教的社会文化影响力。二是寺院体制关系本身;嘉定年间出现的五山十刹体制及作为其外在物质形式的寺院建筑功能等,形成特定制度文化,成为佛教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鼎盛期。三是寺院体制内部结构关系;因体制内涵的经营性质而体现的寺院经济经营模式,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互动的和谐性质,成为相应制度安排的特有表现, 研究视点从以往习见的僧团、教派转移到以寺院为主体,用详实的资料和鲜明的观点说明南宋佛教在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互动中建立的寺院体制,成为佛教发展迄今的基本制度。 王仲尧,哲学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美国西方大学等访问教授。 -
隋唐佛教史稿
本书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其子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出版。书中内容涉及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宗派及传布等。这本书在佛教史研究上的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至今仍然是研习相关专题的必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