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
《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不仅在捐纳制度史方面,而且在科举制度史、官僚铨选史研究方面,均有重大的突破和推进。《中国的捐纳制度与社会》创意和创新突出,一是视角新颖。清晰揭示了捐纳对于社会流动的重要作用,将捐纳对社会流动的功用论述明晰,从本质上把握了捐纳的制度与运作。二是左右兼顾。翔实阐明了捐纳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将捐纳结合科举制度考察,再比较捐纳制度与科举制度的特性,从而形象地再现了捐纳制度和科举制度在中国社会的功用。三是一以贯之。深入探讨了捐纳制度与官僚铨选的关系,通过学理的分析,展示了捐纳候补官缺的丰富内容和候补官的“就职难”的实态。四是拾遗补阙。较大程度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捐纳制度的基本内容,如报捐、印结、赈捐、明代捐纳,以及商人在捐纳实施中的角色等,既有研究不够或不足的部分,均有推进。 作者伍跃积十数年研究之力,搜集和征引了大量一手材料。全书除了引用大量大陆和台湾之已刊未刊档案,引用政书近50部,捐纳资料2 7种,登科录、缙绅录、职官录22种,尤其是缙绅录、职官录多达19种,奏议、日记、年谱、文集、笔记、官箴书70余种,不少是中国、日本各公藏机构的稀见珍本。 -
朕知道了
Saha. 朕知道了。 (Saha是「知道了」的滿語發音) 藉著祕奏,雍正幾乎知道他的帝國發生的一切,甚至是邊疆角落裡的一聲嘆息。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後世,他變成史上最被誤解、謎團最多的皇帝;他統治的13年,成為史上最被低估的王朝。 ——————————— 和父親(康熙)和兒子(乾隆)相比,雍正呈現出如此衝突、多元、復雜、孤獨,甚至混亂的面貌。他的癖好個性、他權力來源的正當性、他的死亡、他的政治風格、他的政治遺產,都充滿了各種彼此對立的評價,纏繞著諸多疑問。而他的內心世界,我們更是無從知曉。 無疑,一方面是因為,他活在康熙和乾隆這兩個盛世巨人的夾縫之間。雍正王朝的13年(1722-1735年),猶如是兩束巨大光環之間的史學陰影,也宛如兩座巔峰之間被忽略的低谷。另一方面是因為,漢人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誣陷,以至於這位皇帝要親自編寫一本書,為自己辯護。而兒子乾隆下令銷毀這本書,又徒然增加了世人對他和滿清的誤解。 因此,他的一生,幾乎是被塗抹上層層厚重脂粉,更加撲朔迷離。而現代坊間電視傳奇,更是將這些誤解推向極致。他變成風月皇帝、他的後宮充滿了矯情的賤人、邪惡的陰謀。 處在康乾盛世的光環下,雍正以及他運轉的帝國,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他們的內心世界又是什麼?而雍正本人,何以願意承擔責罵、罪名、譏諷,對帝國肌體進行更為超前的手術呢? 翻開本書,如有親臨歷史現場,史景遷式的歷史寫作風格,再現「朕這樣平常皇帝」的心理圖景。打開書,雍正就赤裸裸地站在我們面前。 【本書附贈:「雍正和年羹堯的祕密對白」,滿漢文版雍正硃批奏摺,引領你體驗雍正內心及清帝國真實語境。】 -
清代宫廷服饰
《清代宫廷服饰》全书十一万字,一百幅图。介绍清代宫廷服饰制度的起源、形成和演变。详细描述了清代皇帝、皇后以及皇室成员和文武大臣在各种场合穿着的服饰,主要有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便服等等。 -
天国的陨落
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与太平天国的政治密切相关的。本书很好地把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单纯地就宗教论宗教,而是透过宗教对太平天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影响,对宗教与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失败的关系,都做了相应的连带研究,有较充分较深入的论述。所以,这本书实际上超过了它的书名所示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是涉及太平天国全部主要历史的著作,体现了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本书对太平天国研究乃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是一个贡献。 这本书对太平天国的宗教——春涛很有理由地称之为“上帝教”,做了细致充分的研究。它考察了洪秀全创建上帝教的过程,上帝教的教义、经典、仪式、节日,上帝教在太平军中和在民间的传播,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及与中国旧有民间宗教的关系,同时又研究了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诸方面的影响,以及它与太平天国兴亡之间的关系。这就将太平天国宗教的正反诸方面都纳入了研究的范围,显示出视野的宽广和研究的深度。 -
崩溃前的大清帝国
本书首版于1836年,四年后鸦片战争爆发的同一年,此书再版。这本书显然是英国读者在战前了解中国的重要参考,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成为出征中国的中下层军官的行动指南。如今,借助这位后来的香港总督的记录,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再认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 作者运用了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等科学方法,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系、风土人情、重要城市、释道儒三教、文学艺术、农业与商业做了重点介绍,并进行分析,正是运用这些科学的方法,西方人揭开了神秘中国的面纱,看透了清朝“国富民强”的假象。 书中有几十幅珍贵图片辅以说明。 -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日记》讲述了在日记中,曾国藩披露了他所掌握的智慧要点。他将人世间的事务分成两种,一种是人力所及的;另一种是自己所无法掌控的。明智的选择,就是将精力倾注干自己所能掌控的领域中,而对于自己所无法掌控的,只能是抱以无限的乐观期许,但注定是无能为力。曾国藩写日记,就是为了提醒自己,要将自己的努力牢牢地锁定在自己能够掌控的范畴之内。但是有意思的是。他频繁地玩出界,于是,他的一生就变得琳琅满目,丰富多彩起来。终其一生,曾国藩孜孜以求的是成为一个普通人,斗室书斋,揽月自赏。然而这个人生目标于他而言太过于艰难了。一旦抵达智慧之颠,再求诸于普通寻常,必然是劳而无功。再没有一条路径比得上对日记的品评,更易于走入当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