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会链
本书是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代表人物哈里森·怀特(Harrison White)的成名作。他在本书中以网络作为社会结构,来看待社会网络对个人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了组织中影响个人流动的一个系统模型,其意义不仅在于理论的突破,更在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奠基和完美运用。该书自出版后,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社会理论:现代性与本土化
每一代学人都应该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学科传统。社会学虽源自西土,但若要在中国真正生根,就必须精心培育及呵护自己的传统。苏国勋和叶启政教授作为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对后辈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论文集既是通过三代华人社会学者围绕韦伯及其他社会理论主题展开对话,来感受这一初生传统的激荡,并庆祝苏国勋教授华诞及叶启政先生荣休。 -
布莱克维尔社会理论家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布莱克韦尔出版社出版的“布莱克韦尔社会理论指南”丛书之一。本书分两部分介绍了25位最著名的社会学家的生平和著作,讨论了他们的理论、社会和知识背景,并对他们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进行了公允的评价。第一部分引介了孔德、斯宾塞、马克思、韦伯、涂尔干、齐美尔、吉尔曼、杜波依斯等古典社会学家,第二部分介绍了默顿、科尔曼、丹尼尔•贝尔 、埃里亚斯、福柯、哈贝马斯、吉登斯、布尔迪厄、鲍德里亚等当代社会学家。本书是对古今著名的社会学理论家的综合考察,它从这些社会学家的最重要的著作入手,用他们的作品来阐释他们,并参考大量的研究资料,对他们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评析,并历史地考察了各种社会理论的演化和走向,为读者了解社会学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景的视角。 封底语: 这是一部智识力作,一部由一流理论家撰写的论文合集,极具独创性,令人震撼。堪称理论原著不可或缺的伴读材料。每一章都针对一位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家在其时代、国度和历史时期的地位展开了出色评介。在全书开篇,编辑撰写了博学的前言,大胆预测了新世纪里有可能涌现的社会学新理论。 ——诺曼·K.邓津,乔治·华盛顿大学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知名人士,更涉及一些知名度不甚高的社会学理论家。书中有不少论文都对传主的生平进行了详细叙述。瑞泽尔的这部作品实际上对社会学理论的扩充做出了贡献。 ——露丝·A.瓦伦斯,乔治·华盛顿大学 目录: 1前言 1撰稿人简介 1绪论:通向一个更开放的标准 第一部分古典社会理论家25 第1章奥古斯特·孔德 / 玛丽·培克林53 第2章哈里特·马蒂诺 / 苏珊·霍克尔·德瑞斯代80 第3章赫伯特·斯宾塞 / 乔纳森·H.特纳103 第4章卡尔·马克思 / 罗伯特·J. 安东尼奥142 第5章马克斯·韦伯 / 斯蒂芬·卡尔伯格203 第6章埃米尔·涂尔干 / 罗伯特·艾伦·琼斯249 第7章格奥尔格·齐美尔 / 劳伦斯·A. 斯卡福278 第8章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 / 查尔斯·莱默特304 第9章乔治·赫伯特·米德 / 德米特里·N.沙林346 第10章杜·波伊斯 / 查尔斯·莱默特371 第11章阿尔弗雷德·舒茨 / 玛丽·罗杰斯393 第12章塔尔科特·帕森斯 / 维克多·里兹 第二部分当代社会理论家439 第13章罗伯特·金·默顿 / 皮奥里·斯托姆卡460 第14章欧文·戈夫曼 / 加里·艾伦·法恩菲利普·曼宁487 第15章理查德·M. 埃默森 / 卡伦·S.库克约瑟夫·维特梅尔516 第16章詹姆斯·科尔曼 / 西格沃特·林登堡547 第17章哈罗德·加芬克尔 / 安妮·罗尔斯582 第18章丹尼尔·贝尔 / 马尔科姆·沃特斯605 第19章诺贝特·埃利亚斯 / 理查德·基尔明斯特斯蒂芬·门内尔633 第20章米歇尔·福柯 / 巴里·斯马特653 第21章于尔根·哈贝马斯 / 威廉·乌思怀特672 第22章安东尼·吉登斯 / 克里斯托夫·G.A.布莱恩特大卫·杰里698 第23章皮埃尔·布迪厄 / 克雷格·卡尔霍恩733 第24章让·鲍德里亚 / 道格拉斯·凯尔纳754 第25章朱迪斯·巴特勒 / 帕特里夏·克拉夫773 补记 -
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
Szelényi, Iván (2010). Essays on Socialism, Post-communism and the New Class Beijing: Academy Pres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13 essays, published between 1978-2005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上)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第六版(上)主要是反映了社会学及其理论变迁的特质。共分四编:功能主义理论、进化理论、冲突理论以及交换理论。 本书希望通过对理论的形式化让更多追随科学的人、学生甚至普通人,能够更容易地理解理论。 -
理解社会
本书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对社会的理念解释,使之不仅能够帮助阐明那些形塑当前社会生活形式的转型和发展的重要维度,而且也有助于厘清那些范围更广的关于人类社会一般特征的争辩。与那些认为“社会”这一概念在现今时代对于发展社会学分析已是一个过时的基础的观念不同,本书的主旨是指出有必要的进一步审视和发展“社会”这一概念,而非丢弃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