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狂野
*一部动物视角的美国早期殖民史
*一段北美动物抵抗殖民进程的血泪史
*“子弹打不穿河狸”,鹿有“漫游的自然权利”,“大自然使努力的人有大福报”,但屠戮的哀歌却响彻北美大地!
*欧洲移民追逐丰饶的北美生物,殖民当局推出宏大的殖民版图,天生野长的无主之物竟为殖民愿景中心,猎杀之徒从东部海湾游荡到南方平原 !
*以北美生物资源为切入点和线索,探讨北美洲殖民化三个阶段的特点与变化过程,同时揭示这一过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与调适。
《天生狂野》是一部动物视角的美国早期殖民史,讲述了一段北美动物抵抗殖民进程的血泪史。
本书作者以北美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切入点和线索,将野生动物视为英属北美殖民进程的参与者并以“河狸、狼、鱼、鹿和野牛”为不同章节的具体主角,再现了北美野生动物抵抗殖民的真实故事,逐步合理地探讨出野生物种阻碍殖民者重塑北美地貌计划的发展过程,同时揭示了这一过程中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与调适。另外,从文化史的角度看,本书还列举了展现北美生物物资源丰富的宣传史料和图像资料,记录了探险家、旅行者、测量员、博物学家和其他推动者的多次北美之行。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极具可读性的学术科普读物。
-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
-
命运之痒
蚊子是人类历史中的令人生畏的杀手。按照死因排名,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因蚊子而死亡的人数约为200万。蚊子吞噬了我们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恐龙等许多动物因蚊子而走向灭亡。蚊子并非孤立存在,由于自然与社会原因,相应历史事件应运而生,蚊子对现代世界秩序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命运之痒:蚊子如何塑造人类历史》为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戏剧性的新视角,讲述了蚊子在人类历史上的统治,你将按照年代顺序,踏上一条饱受蚊子之苦的旅程。蚊子因其传播毒性强且进化程度高的疾病,决定了国家的命运,决定了关键战争的结果,影响了宗教和经济的发展。蚊子从汉尼拔手中拯救了罗马人,从蒙古人手里解救了欧洲,其引发的蚊媒传染病帮助海地赢得独立,也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为了对抗蚊子引发的疾病,人们发现了咖啡和茶的妙用,进而推动了咖啡和茶的产业发展。
为了抵御蚊子的致命叮咬,人类开启了对医疗、卫生、科技的不断探索。蚊子促使我们的DNA序列发生了改变,人类世代相传的疟疾防御机制逐渐形成。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或许可以让人类避免命运之痒。但是即使面对现代科学与医学,蚊子依然是人类面临的危险的动物。全球自然气候变暖速度加剧,蚊子开辟了新战线,进入曾经不受蚊媒传染病困扰的区域展开行动。我们不得不承认,讨厌的蚊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意义深远,它让我们看到昨天的世界如何改变并塑造了人类的今天。
-
成为三文鱼
三文鱼由来已久。它们早于我们存在,作为一种可靠的季节性资源,一种来自远洋深处的营养物质,它们在近海地区可以被方便地捕获,从而成为了海边人群的生计支柱。我们曾拥有共同的历史,然而近些年来这种历史发展出了新的方向。
本书是关于“鱼的城市”的第一本民族志。基于作者自2002年始在三文鱼养殖业的田野,以多物种民族志的视角检审三文鱼养殖如何成为全球化的水产资本产业。它讲述三文鱼如何成为养殖的动物和如何被赋予情感的故事。这是关于一个出人意料的、正在崛起的产业故事,这个产业已给世界渔业资源的格局带来了巨大改变。随着三文鱼的全球化,这也是关于一种新型生物资本改变人类与非人类、自然与文化之间关系的故事。本书重点描述构成三文鱼养殖的脆弱而不可预料的关系实践,以及其催生的多种“成为三文鱼”的方式,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切面如何在三文鱼的旅途中不断赋形,又塑造着彼此。
以往,“它们的”故事在生物学家中寻找读者,“我们的”故事在人类学家中寻找读者,但讲故事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
这本书既是对三文鱼和饲养它们的人之间相互影响的敏锐探索,也是一封引人入胜的写给民族志的情书,它阐明了这种工作可以扩大我们思考科学和社会棘手问题的界限……这是一部人类学著作,它向所有人讲述了我们的食物系统和被卷入其中的动物,以及不确定性的不可避免;它以一种高超的声音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没有结尾的答案。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一个及时的贡献……总的来说,《成为三文鱼》对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进行了详细而有启发性的研究,提供了对照料实践的关键见解,这些实践确实将鱼作为食用动物带到了生活中,并贯穿其间。
——《工作人类学评论》
《成为三文鱼》展现了生活中平庸的一面,揭示了它们令人震惊的陌生感。玛丽安娜•伊丽莎白•利恩追溯了这种陌生感——通过理论、历史、民族志和凄美的个人叙述——来说明人与非人的关系是如何处于我们生活的核心的。
——本-奥洛夫(Ben Orlove),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教授,《变暗的山峰:冰川退缩、科学和社会》的合著者
作者带我们进入神秘的贸易区,在这里,人类和鱼类等不同物种相互接触,并决定彼此的命运。
——罗安清(Anna Tsing),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人类学系教授,《末日松茸》作者
-
洪水与饥荒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故事究竟是影视杜撰还是真实存在?
花园口决堤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早有准备?
1942年的大饥荒究竟是否可以幸免?
详实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带你一探究竟
◎ 编辑推荐
☆题材独特:本书的故事背景是花园口决堤,这是个十分重要却又相对被较少提及的历史事件。事实上,众所周知的1942年(电影《一九四二》)河南饥荒就是该事件的一个结果。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故事究竟是影视杜撰还是真实存在?花园口决堤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早有准备?1942年的大饥荒究竟是否可以幸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带你一探究竟。
☆史料罕见:文中所用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类一手电报、书信、日记,这些材料为本书展开论述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作者为撰写本书,跑了九家档案馆(包括美国、台湾地区),书中的很多材料亦较罕见。
☆故事性强:不同于其他的历史类学术作品那般晦涩,本书注重故事性。除了宏观叙述外,作者也通过单一家庭和个体,从微观上将这些苦难的故事同读者娓娓道来。
☆反思与现实意义:在这本以环境史为视角的著作中,国民政府最终选择决堤诚然是两难之间无奈之举,在阻击日军和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之间,国民政府选择了前者。而如今,我们亦仍然面临另一种两难,那就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环境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论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对黄河进行的战略性改道以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试图解释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如何使得中国的环境成为今天的样子”。本书共分为七章,作者穆盛博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花园口决堤的前因后果以及在这一整个事件中环境、军事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种种联系。
◎ 名人推荐
在这部构思精妙的作品中,穆盛博通过流离失所者的回忆录以及有关河流的档案,讲述了黄河的环境历史,并以此重塑了中国近代历史。
——叶文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讲座教授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研究著作,该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史上由战争引发的一场严重灾难。1938 年,作为战略性防御武器,黄河的水能被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军队释放到华北平原。这部作品详尽地展示了这场灾难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可怕影响。这是环境史与中国历史的一次开创性融合。
——戴安娜·拉里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概念化军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穆盛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丰富的方式来思考战争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德万,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亚洲与中东研究院院长
-
洪水与饥荒
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故事究竟是影视杜撰还是真实存在?
花园口决堤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早有准备?
1942年的大饥荒究竟是否可以幸免?
详实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带你一探究竟
◎ 编辑推荐
☆题材独特:本书的故事背景是花园口决堤,这是个十分重要却又相对被较少提及的历史事件。事实上,众所周知的1942年(电影《一九四二》)河南饥荒就是该事件的一个结果。电影《一九四二》中的故事究竟是影视杜撰还是真实存在?花园口决堤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早有准备?1942年的大饥荒究竟是否可以幸免?本书以详实的史料和精彩的论述,带你一探究竟。
☆史料罕见:文中所用史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类一手电报、书信、日记,这些材料为本书展开论述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作者为撰写本书,跑了九家档案馆(包括美国、台湾地区),书中的很多材料亦较罕见。
☆故事性强:不同于其他的历史类学术作品那般晦涩,本书注重故事性。除了宏观叙述外,作者也通过单一家庭和个体,从微观上将这些苦难的故事同读者娓娓道来。
☆反思与现实意义:在这本以环境史为视角的著作中,国民政府最终选择决堤诚然是两难之间无奈之举,在阻击日军和维持当地生态环境之间,国民政府选择了前者。而如今,我们亦仍然面临另一种两难,那就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环境史角度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论述了1938年国民党军队对黄河进行的战略性改道以及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试图解释复杂的历史进程是如何使得中国的环境成为今天的样子”。本书共分为七章,作者穆盛博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花园口决堤的前因后果以及在这一整个事件中环境、军事和普通民众之间的种种联系。
◎ 名人推荐
在这部构思精妙的作品中,穆盛博通过流离失所者的回忆录以及有关河流的档案,讲述了黄河的环境历史,并以此重塑了中国近代历史。
——叶文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讲座教授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研究著作,该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史上由战争引发的一场严重灾难。1938 年,作为战略性防御武器,黄河的水能被抵抗日本侵略的中国军队释放到华北平原。这部作品详尽地展示了这场灾难的演变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其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可怕影响。这是环境史与中国历史的一次开创性融合。
——戴安娜·拉里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来概念化军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穆盛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而又丰富的方式来思考战争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德万,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亚洲与中东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