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门窗
《中国古代门窗》中介绍的门窗实例,均散佚民间多年。作者十数年里奔走于穷乡僻闾,将其一一收集起来,并加以修复、拍照、测量尺寸,方成此书,功莫大焉。捧卷拜读,由衷感佩作者对历史遗存的呵护之心。横三竖四堆码的杂货,也不是孤零零地遥立历史的陈迹上的朽木。作者纵横交织地将古代建筑的发展版,对建筑、文物研究者,大有裨益。 中国古代门窗,一向附丽于建筑及园林营造之中。历代写园林的书,汗牛充栋,而论及门窗,常常一笔带过。宋人著《营造法式》,辟“小木作”诸章,始有关于门窗、栏杆和室内隔扇、罩、屏等制度、功限的专论。然而一千年过去了,未有一部关于门窗的专著问世。 -
醉文明 伍:收藏马未都
醉文明系列丛书第五册涉及的收藏知识和文化常识更加丰富和深入。皇帝大婚都用什么瓷器?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叫什么?衣冠禽兽一词的来源,竟然是古代官员朝服上的补子? 本书展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以及其他主要朝代官窑瓷器的特色,介绍了相关的鉴别知识、古人日常的生活乐趣和各种体育运动,同时对相关常见汉字词汇的来源做了通俗生动的阐释,读来妙趣横生,独具特色。正如马先生所说,五千年文明延续未断,文化物证随处可取,生在这样一块文化土壤,不知不觉中受到滋养,何其幸也。 -
醉文明
《醉文明:收藏马未都4》延续第叁册的文化主题系列,以藏品为载体,以主题为线,讲述了传统“五福”系列、“中华传统美德”系列、历代龙纹系列、君子六艺系列、瓷之纹系列等等,全面展示了几千年文明的恒常与流变、古人今人的风骨与气质。以小看大,见微知著,在这里宝物与文化交相辉映,尽显我们历史长河中温情感性的一面;藏品背后蕴含的最朴素的人生智慧,更是历久弥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
瓷之纹(上、下)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大胆地在陶瓷上绘有纹饰了 这是一种充满期冀和自信的内心表达 尽管这种表达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其他因素制约 但它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陶瓷装饰中 纹饰可以直接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它可深可浅 可含蓄可直白 可信马由缰 亦可墨守成规 我们的祖先极喜具象表达 宋代以降 世俗化倾向的纹饰逐渐形成风尚 至明清成为陶瓷装饰的主流 陶瓷作为物证,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纹饰这一章节所包含的内容丰富翔实 实际上也是解读当时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的最好资料 今天读来 可以辅助我们了解历史 -
坐具的文明
《坐具的文明》内容简介:我们今天坐在椅子上不过是个偶然。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我们的先民在早期文明活动中席地而坐,随遇而安。坐的姿态在中华文明中一直要求甚严,成语中有“正襟危坐”,俗语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对坐姿提出了超越舒适的要求,上升为社会礼仪。 人类的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两千多年前,人类文明昌盛的两大板块——亚欧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起居方式,即亚洲的席地坐与欧洲的垂足坐。究其成因,应与气候相关。亚洲大陆的气候相对干燥多风,欧洲大陆相对潮湿阴冷,独特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制约人类坐姿的首要条件。坐卧立行这四个人类的基本形态,前两者为休息,后两者为劳动:在坐卧休息中,坐为有意识,卧为无意识,这就是起居方式为什么以坐姿为标准的原因。 起居习俗是一种基础文化,许多文化由此派生。在亚洲席地坐的国家(民族)中,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变成垂足坐,而且这一学习来的习俗已完全彻底地延续千年以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孟加拉、缅甸、蒙古、伊朗、伊拉克等都还习惯于回家坐在地上,享受着古老的起居习俗。 而我们,只在文化中残存着席地坐的痕迹,不经意地保留了席地坐时养成的意识,尤其在语言文字里对席地坐保留了情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文明史的证据,这些证据,小处证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襟怀,大处证明了中华古老文明为何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存今日。 -
百盒 千合 万和
《百盒·千合·万和(套装上下册)》分为上下两册,以材质分类。上册遴选了100个陶瓷盒子,自唐至清,横跨千年,没有间断;下册集其他门类的盒子,也是100个,仍按年代先后,基本上也是按材质分类,只是镶嵌一类过于漂亮,不忍将其散溶在其他门类中,只好另集一类,想必读者可以理解。 我们面对这些小小的容器,体会着古人历经千辛万苦的发明,我们不一定能够充分理解古人的意图。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表面的华丽,体会的却是多年之后的世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