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大师之死
同道先生的这本书,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书名——《国学大师之死》。书中所写的13位国学大师,中国的知识界并不陌生,但为什么集中写他们的死亡呢?换句话说,通过国学大师们的死亡,读者能看到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出版者的理解推荐给大家: 为了说明作者的意图,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学”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在前期调研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 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 -
狂人刘文典
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关于刘文典的传记。刘文典是一位长期被历史忽略的国学大师,他“二十岁就名满大江南北”,极具传统士大夫的傲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总是一副“狂生”模样。他师承刘师培、章太炎,结交胡适、陈寅恪,瞧不起闻一多、沈从文,追随过孙中山,营救过陈独秀,驱赶过章士钊,痛斥过蒋介石。刘文典曾为学人气节而坚守,也曾因时代弄人而无奈妥协,在他坚守与妥协的背后,正潜藏着对于整个社会命运的痛苦思考与深切悲鸣。作为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之一,刘文典内心追逐的永远是独立与尊严。本书作者历经三年多时间,搜集大量一手资料,为读者展现一个个看似平淡的历史片段,实则寄寓对当今知识分子命运的观照与叩问。 目录 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 第一章 缘起陈独秀 第二章 两位“疯”老师 第三章 追随孙中山 第四章 变身新青年 第五章 五四“守夜犬” 第六章 朋友胡适之 第七章 中西沟通家 第八章 痛斥蒋介石 第九章 风雨清华园 第十章 千里走联大 第十一章 偶像陈寅恪 第十二章 恩怨闻一多 第十三章 国宝级教授 第十四章 “骂鲁迅”风波 第十五章 “握手”毛泽东 第十六章 “眼睛在头顶” 结篇 并非尾声的尾声 附录一 刘文典年表 附录二 参考书目 后记 -
在台湾
本书从一个新视角,演绎了一部国学当代史。这曾是一段隐秘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另一种命运。他标示出一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并提醒我们,在此临界点之前,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有渊源、有传承的文化共同体中。至于这种文化血脉是如何被慢慢隔绝的,也许从这些国学大师的行动、言说与事件中,我们会有更多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