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为1987年4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的增订版。原书包括作者利用古遗址材料所从事的建筑考古学研究的论文19篇,《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增加为66篇。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内容包括:原始社会聚落,诸如西安半坡、郑州大河村、浙江河姆渡等遗址,以及夏代二里头宫殿、商代偃师和小屯以及盘龙城宫殿、周代的周原宗庙和殿堂、秦代咸阳宫殿与始皇陵以及绥中海边“碣石门”与“碣石宫”、西汉长安明堂和王莽九庙、洛阳北魏永宁寺塔、隋仁寿宫和洛阳则天门、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与麟德殿和华清宫浴殿以及青龙寺真言密宗殿堂等遗址的复原研究。作者通过遗迹、遗物,结合文献材料作了具有说服力的考证,得出可信的复原成果。其中,尤其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是,作者于1997年在日本权威学术杂志《东方学报》发表的论文,引用日本考古材料对照中国文献得出日本神社源于中国的结论,“彻底反转了日本上古史”,“引起日本学术界的极大的震撼”,以致“使一些人哑口无言”(台湾学者著文评论)。另外,书中还包括有甄别认定新石器时代经济分期的重要工具——石楔和石扁铲,破解“黄帝时明堂”、“黄帝合宫”、“夏后氏世室”、秦以前墓上享堂,考订若干与建筑有关的象形文字,以及斗棋起源和凹曲屋面的发生与发展等论文,也特别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对中国建筑史学、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对于文物、考古、建筑史、科技史等专业工作者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蔚县古堡
-
中国江南禅宗寺院建筑
-
局部的意味
一本关于皇家建筑的休闲读物。一个古建筑工作者和一个摄影师漫步在紫禁城,他们将这组古老的皇家建筑比作一处林地,并不时的捡拾一朵朵落英。他们从一瓦、一柱、一门入手,将抽象论述,变为形象的闲谈。虽然是一本通俗读物,却不是街拾路捡的戏说,而是认真严谨的趣谈。在展示局部意味的字里行间,作者还融入了一些历史背景、建筑美学等宏观方面信息,力求使本书有一些小中有大、以小见大的味道。 -
唐风建筑营造
本书作者对“唐代建筑”(营造于隋朝和唐代——581~907年)和“唐时代建筑”(汉朝以后,南北朝转型期开始到元代末年——420~1368年,依唐风为体的营造方法来营建的建筑——唐风建筑)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收集了较多的唐风建筑遗构调研和唐宫复原研究设计资料,从壁画启示、遗构调研、复原研究、东瀛唐样、构架探微、斗棋解析、细部构造、设计要点、设计实例、装饰纹样十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配有大量的图样。 本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实用性,且直观,易懂,能帮助设计人员较好地掌握唐风建筑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并在建筑设计中参考运用;本书为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进一步探讨唐风建筑提供了较多的信息,可供学习参考。 -
斗栱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具魅力却又最为深奥的部分。它以極为简单又極標準化的構件,组成了千姿百态又千变万化的种类,承擔起中国建筑中出檐懸挑、承手艺梁袱、装点檐下、顯示等级等功能,其检讨卯之精巧又作为中国建筑木工技术的最高典范。本书作者在这一领域中研究兴實中式逹四十余年,並以十二年的努力寫成此书。斗栱的歷代變化悉收书中,榫卯之堂奥盡呈眼底,共绘图纸三百余幅,照片一百四十余张,斗栱分件图一千余件,可谓斗栱研究之宏大展覧。 本书是古建筑设计兴施工、古建筑保護兴修善、建筑歷史研究兴教学的一本全新的不可多得的参考工具书,適合於中外研究中图傅统建筑的学者、大专院校师生、古建筑公司、古建筑设计院及古建筑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