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大范男孩(郑鸿生作品)
本书是郑鸿生的又一本“常民史”(见《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却用心更深,视角从台湾女性——母亲——转到了台湾男性:他的祖父、父亲和他这一辈。祖孙三代的历史就是台湾一个世纪的历史:清朝遗老的祖父、日本皇民的父亲,而在父权失势、由坚韧的母亲呵护长大的“我”这一辈人(作者与马英九、陈水扁乃同代人,台大校友),如今已执掌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大权。 作者写这本书的核心关切,即是书名所示:“寻找大范男孩”,意即,台湾男性(尤其是父亲和“我”这一辈)如何在一个世纪大历史的左右下,失掉了男性的自尊、心胸、气度,难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用作者的话讲,即是台湾男性的“欠缺”和“萎缩”。 作者对自己父亲一生的追索尤令人动容:曾为日本皇民、并为日本陆军服务过的父亲一生沉默和不得志,在家里也没有权威。作者通过几张老照片,在父亲死后如探案般地追踪父亲在日本几年的行踪——这是父亲带到棺材里去的秘密,连母亲都不知道。——如此挖掘不足为外人道的家痛,足见作者的勇气,和他把自己摆到台湾历史的进程中、以家史写国史的抱负。 -
總力戰與臺灣: 日本殖民地的崩潰
吳密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 若林正丈(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栗原純(日本東京女子大學教授) 張隆志(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費德廉(美國Reed College教授) 蔡錦堂(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薛化元(政大臺史所教授兼所長) 聯合推薦 臺灣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在戰後又為何走向「光復」,而非「獨立」?本書作者以「史家之眼」對此提出最精準的詮釋。 本書的中譯雖屬「遲來」,卻恰好證實了近二十年來的相關研究,無一超越本書。 日本學者近藤正己的《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是第一部對日治臺灣後期的戰時社会與政治,作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之作。本書不取前人慣常從日本帝國主義軍事失敗的角度,而是從「殖民地本身」的角度來探討日本殖民統治的崩潰。作者認為,戰時的「總力戰」(總體戰)體制對殖民地臺灣的全面動員,是殖民統治崩潰的重要因素。 《總力戰與臺灣》全書分為兩部(上、下冊),共十章,含圖表107個。第一部「戰時的殖民地統治結構」(第1章至第6章),論述臺灣自1930年代捲入總力戰體制的過程:臺灣軍部勢力抬頭、總督府南進,以及殖民政府如何對臺灣社會從「人心」動員開始,到把「人力與人命」驅至戰場,最後皇民化運動導致「殖民地主義的終結」。第二部「臺灣光復運動的展開」(第7章至第10章),則轉向追蹤在中國的臺灣人抗日政治勢力──臺灣義勇隊、中國國民黨臺灣黨部、臺灣革命同盟會,以及其重要人物如宋斐如、李友邦、翁俊明……,以了解為何臺灣在殖民地崩潰當時的走向,是「光復」而非「獨立」。全書之兩部,作者分別從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地戰時統治,以及臺灣人在中國進行的抗日運動這兩個深具歷史意義的面相,探究日本在臺灣殖民統治崩潰的完整樣貌。 豐富史料的運用,為本書另一特點。書中使用的第一手檔案文獻、公私文書,極為全面且多元,諸如日本內務省、外務省、臺灣總督府的各類檔案與文書,戶籍簿,中日文雜誌、報紙,相關人的日記、當事人訪談紀錄……綜觀全書,本書既有宏觀理論建構,亦有微觀精采描述,其詮釋觀點是建立在紮實史料基礎之上的。 閱讀本書,讀者定可感受到作者细究人事物的來龍去脈及其運用史料的細膩功力。書中尤以論及皇民化運動部分,揭示殖民政府是如何執行集體移住、改姓名、待遇改善、精神教化、軍夫動員等措施,以及其過程及成效,使讀者得以全面了解日本為達總力戰目標,於戰爭期間推動的皇民化,對臺灣當時及其後所帶來的鉅大影響。本書的日文版自1996年出版後,就因其分析觀點與方法論為學界所重,至今已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重要代表著作。有評者認為,在此碰究議題上,尚未有「新的研究超過本書」,當為篤論! -
被混淆的臺灣史: 1861-1949之史實不等於事實
原定臺中省城為何轉移到臺北? 臺灣人也愛抽鴉片?裹小腳? 吳鳳捨生取義竟是教化樣版? 十一篇精采翻案,真實還原近代臺灣歷史的面貌 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歷經大航海時代,國際貿易發達,十七世紀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朝版圖,後來因甲午戰敗簽訂《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開始了長達五十餘年的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本書以主題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真實的臺灣社會面貌;以生動故事敘述方式、配合珍貴圖片說明,完整呈現近代百餘年來的臺灣歷史真相 名人推薦語 宋光宇(佛光大學生命與宗教學系教授)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偉鳴(九八新聞臺臺長) 曹永和(中央研究院院士) 莊永明(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 陳鳳馨(九八新聞臺財經起床號節目主持人) 駱芳美(美國Tiffin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當真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宋光宇教授 王國維《人間詞話》提到讀書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思是要廣讀各種書籍,增廣自己的見聞。 第二種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為了一個專題全神灌注,上窮碧落下黃泉,竭盡自己所能,把相關的資料找齊。這是研究者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然後到第三種境界:「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最後才發現,原來要找的答案就在那裡,唾手可得。 駱芬美在做學問這條路上,已經有王國維所說的架勢。她原本是研究明史,近年來由於教書的需要,改行碰觸臺灣的歷史,這一系列的書就是她從事有關臺灣歷史的研究報告。讀她的書,就會有第三種境界的感覺。噢,原來是這樣啊! -
決戰熱蘭遮
史景遷的筆觸、鄭成功的傳奇 中荷戰爭350週年紀念代表作! 《槍炮、病菌與鋼鐵》、《大崩壞》作者賈德.戴蒙高度評價: 「本書探究了世界史上一件最大的未解之謎!」 歐洲是否真的是靠槍炮、病菌與鋼鐵征服了世界? 東方與西方的初次武力交鋒,究竟誰輸誰贏? 荷蘭人與鄭成功在熱蘭遮的對決,是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 也正是歐洲與中國軍事實力落差最小的一段時期…… 荷蘭在十七世紀建立了全世界最活躍的殖民地帝國,不但與英國競爭勝出,還攻下了西班牙與葡萄牙的殖民地。然而,在這場於一六六一年展開的中荷戰爭裡,荷蘭人卻遇到了一位來自中國的強勁對手──鄭成功。他統率手下的將領戰勝荷蘭人,拿下了荷蘭人手中最大、也最富有的一座殖民地──台灣。他是如何辦到的? 本書檢驗了當時歐洲與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各自的長處與弱點,而為長久以來人們對西方強權、中國勢力與戰爭本質所抱持的假定提出了平衡的新觀點,並且為當前的時代提供了珍貴又出人意料的教訓。 -
臺灣人四百年史
-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五十年史
1895~1945年,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之久,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建立总督专制统治,构筑严密警察网络,复活封建保甲制度,控制台湾经济命脉,压制中华文化,引入日本文化。企图将台湾人民同化成为畸形的日本人。台湾人民深受民族歧视,政治上没有参政权,经济上备受压榨,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台湾人民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至台湾光复,重返祖国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