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9世纪羊城风物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以下简称“维院”),座落在伦敦西南的南肯盛顿区,占地79,373平方米。她的成立,与1851年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有密切关系。当时大不列颠国国强民富,英女王维多利亚的丈夫阿伯特亲王酷爱艺术,他在伦敦海德公园以大幅玻璃和铁枝盖了一幢临时展览厅,邀请全球各国将他们优良的产品送展。博览会在5月开幕,吸引了大批参观者。他们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贫富或社会地位,不约而同地在展柜间流连忘返。到10月博览会闭幕时,参观人数已超过600万。入场费的收益,扣除一切开支后还有可观的盈余。大会主办人决定用那笔钱建一所博物馆。经过6年的筹划和建设,“南肯盛顿博物院”于1857年落成启用,1862-1897年间又扩建了数次,1899年改名为“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到今天已有146年历史。其藏品之丰富,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 1860年,维院购入第一批中国外销画。“外销画”是1949年后美术史家开始使用的名词。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间,虽然中国画工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卖给洋人的,但买家则没有将中国画分为“外销”或“内销”的习惯。欧洲人买中国画,是因为他们对这遥远的国家充满好奇。在摄影术未发明以前,图画是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事物的最佳媒介。事实上,欧洲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他们贸易的地方购买一些富有当地色彩的图画,不以中国为限,维院珍藏中就有不少印度水彩画和日本版画。中国外销画的历史不超过200年,到今天能自成一格,成为美术史家和历史家研究的对象,得归功于广州的一群优秀画工。他们技术精湛、头脑灵活,善于迎合顾客口味。中国外销画不独题材广泛,而且价格便宜,因而得以大量输往欧美各地。当年广州画工为“榲两餐”而绘制的图画,其中部分进了博物馆,成为今日研究晚清风貌的重要资料,这应是画工们万万料想不到的。 -
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
岑仲勉先生(1886-1961)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历史学研究,在隋唐史、先秦史、古代文献学、中西交通和民族关系、史地考证等方面,均卓越有建树,为国内外史学界所推重。 -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经行记笺注
慧超于唐开无间赴印求法,归国后写成《往五天竺国传》。该书记述途经各国情况,为研究八世纪间中亚、印度的重要资料。全书已佚,现仅残存敦煌遗书中。中外学者考订颇多,笺释者吸取众长,加以已见,并对史事作了较详细的论述。《经行记》作者杜环于唐天宝间为大食国军俘虏,历经中亚、西亚各地,后归国撰此书述经各国见闻,为中国记述伊斯兰世界的最早著录。原书已佚,现据《通典》辑录,并加详细笺注。 现笔者队根据敦煌残卷原件照片作出断句,加上小标题外,并就半世纪来海内外对敦煌卷子中俗字别字的研究,订正了历来对原文释读中的谬误。此外笔者也注意利用学术界研究南亚和中亚的较新成果,对藤田笺释中的不足或欠妥之处进行补充与订正。 -
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
《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汇集了作者关于中亚史的论文。在西域史地方面,作者比较注重新材料的考释和分析,比如穆格山粟特文文书、阿富汗出土的巴克特里亚文文书等,都是中国学者较少涉猎的。在摩尼教方面,《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能综合利用各国学者对于中古波斯文、帕提亚文、粟特文、回鹘文、希腊文、拉丁文和科普特文资料的释读,超出传统史学研究的方法,侧重分析其义理。《摩尼教与古代西域史研究》将摩尼教与基督教、拜火教、佛教进行比较,尤其对于其宗教符号的分析,时有新见。 -
中外交流史事考述
蔡鸿生《中外交流史事考述》序 上编 唐代九姓胡的贡表和贡品 唐代九姓胡礼俗丛考 唐代九姓胡崇“七”礼俗及其源流考辨 唐代“黄坑”辨 毕国史钩沉 唐代社会的穆姓胡客 突厥奉佛史事辨析 突厥年代学中的十二生肖 突厥事火和拜天 突厥法初探 突厥方物志 哈巴狗源流 狮在华夏 “叱拨”考 唐宋时代摩尼教在滨海地域的变异 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 宋代广州的市舶宴 下编 《朔方备乘》俄罗斯馆纪事补正 清朝使臣与俄国汉学家的交往 “商队茶”考释 俄芙公司与广州口岸 《四述奇》彼得堡纪事释证 俄罗斯馆“秦缓”的医术和学术 《三字经》在俄国 《红楼梦》入俄旧闻辑述 天津教案中的“俄案” 清代瑞典纪事及广州瑞行商务 清代广州的荷兰馆 王文诰荷兰国贡使纪事诗释证 清代广州行商的西洋观??潘有度《西洋杂咏》评说 近代南洋华工史迹 南海之滨的舶影文光 《陈寅恪集》的中外关系史学术遗产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 我和唐代蕃胡研究 后记 -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
《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讲述了: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现已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而《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致力于对以礼研究相对薄弱的“西史东渐”进行历史的寻绎和价值的重估,也因之凸显其原创性。作者认为晚清西方史学译著的传播对中国史学产生过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使晚清史学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为了使上述结论坚实有据,全书力图在资料上有新的开掘和突破,在方法上立足于实证研究,并借鉴了“ 阅读史”和“译介学”研究中的接受理论,在论述体裁上则采用符合论题意蕴的“专题史”样式。全书将对问题的解读建立在一定的量化的基础上,力求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也试图在传播与影响研究的层面上来回应和修正前人研究的不足。作为《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附录的《晚清(1822-1900)历史译著提要》收录所统计到的各种门类、体例的西方历史译著单行本多达89种,是一份珍贵的史学史资料;《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以1815至1900年西方历史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另附有比较完备的人名、书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