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徘徊的灵魂
本书以王石拜谒耶路撒冷为主线,途中王石反思了自己,反思了万科和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探索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源头。 2008年对于王石,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经历了“拐点论”、“捐款门”,也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之下企业的发展困境……惯于在理性王国中游走的他,不断观察自己,观察企业,观察社会,希望为自己徘徊的灵魂找到前路,找到精神家园。 他和同行业的企业家一起来到耶路撒冷,带着富足的躯壳、迷茫的脚步,到他这里来寻求启迪。途中王石反思万科发展历程,与同行的企业家们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在90年代初房地产业的高歌猛进中,给了万科怎样的惨痛教训?2007-2008年“拐点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万科做了哪些准备?如何安然过冬?……认识市场规律,探寻企业未来,这是身为企业家的王石必须做的功课。功课越做越深,反而要重新思考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问题:生命的价值、企业的价值,探索精神的源头、理性的本质…… -
生命在高处
全书分在高处、在路上两篇,内容包括:生命的承诺——活着回来,走进东非大裂谷,阿拉斯加麦金利,北大山鹰精神永存,美国琐记,青藏万里行等。 -
道路与梦想
王石,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阳光式的领袖人物。他同万科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共同引领万科,用3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 在30年来企业经历的风风雨雨中,他如何带领万科经历时光考验,锐意成长? 在多元化和专业化争论不休的业界,他怎样做出抉择,并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得公平回报? 在市场经济起步之初,他又怎样拒绝利益诱惑,坚持职业化底线,带领公司建立了透明完备的管理体制及职业经理人团队? 在新经济的不断冲击和房地长市场迅猛增长的年代,万科又如何面对新的挑战,坚守自己的原则? 在《道路与梦想》中,王石不仅以坦率而诚挚的方式讲述了他的人生风雨历程,回顾了万科的成长故事,更描绘了他对万科未来的憧憬。这里,是一位中国企业家中领袖人物的人生心路,也是一部企业成长的真实记录。 -
王石这个人
《王石这个人》 一个财经以外的王石. 一个作为普通人的王石 一个有趣的王石 一个真实的王石 《王石这个人》以词为章,通过18个词语展开的描述,展现了著名企业家王石在财经领域之外的生活和成长经历。为了写作这本书,作者多次对王石进行了专访,并搜集了大量关于他的资料,王石的许多鲜为人知的逸事都第一次呈现在读者面前,一个更真实、更平民化的王石跃然纸上。该书文字风格生动亲切,文中配以王石个人以及其亲自拍摄的大量照片,图文并茂,颇富冲击力。.. 该书是中信出版社继《道路与梦想——我与万科20年》之后,又一本以王石为主角的著作,也是中信出版社“企业家传记”产品线上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
王石说
这是第二本讲述企业家的王石。在这本书中他讲经营,讲产业,讲制度,讲社会责任,他是冯仑眼中的公益男、企业家、淡定哥及其他。 如果恰巧你买了这个系列的第一本《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20321/ 拍照发微薄@蓝狮子图书 就有机会收到这本书! ~~~~~~~~~~~~~~~~~~~~~~~~~~ 我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从无到有打拼创立这个公司,无论在公司还是在社会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讲也有企业家的领袖魅力。但是,你总有一天要离开,离开之后这个公司还会怎么样? ——王石 王石好象有着一种很深重的“病人情结”,他把万科当成了“病人”,它超速长大青春激荡,病疾 不断常常莫名发作,因而必须时时警觉,日日维新;王石把房地产业当成了“病人”,它暴利惊人游戏诡异,充斥着令人迷失的金色陷井,因而必须让欲望遏制,令心智清明;王石把他自己当成了“病人”,在没有约束、众星捧月中又有多少人能找到自我?王石把这个时代也当成了“病人”,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到底什么是人们真正的渴望? ——吴晓波(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 这样一本书非常之特别,百分之百的真实、百分之百的原汁原味、百分之百有兴趣,你读着它不会辛苦,就像跟你聊天一样亲切。这本书形成的过程无意中雕刻出来一个过往三十年里最真实的王石,让我看到了三个形象:一个是作为企业家、领导者的形象;一个是作为公益人士的更加宽广的思考者的形象;以及作为一个真实的男人淡定、睿智的形象。企业家、公益男、淡定哥的混合,共同组成了王石的真实形象。 ——冯仑(万通控股董事长) 1999年,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一职,背上行囊,踏遍世界各大高峰,但是,王石对万科的精神引领,从未动摇过。 本书源于时代纪录对王石三年的贴身跟踪拍摄,从大量的跟拍记录中摘取最能体现王石对于万科、特别是对万科的未来思考的言论。万科如何成为且做好行业领跑者?地产企业如何保持“合理的利润”?企业如何承担起社会责任?本书从经营、制度、产业、利润、社会责任五个角度,为读者呈现王石独到而精辟的管理思想,读者也能从中一窥万科的未来方向。 -
生命高处
锁在迷雾云中的珠峰恰在我们到达珠峰大本营的的的黄昏时分豁然出现在眼前,同车的人没有一个言语。我呆呆望着,心以默念:珠穆朗玛峰,我们来啦。这是1997年9月。 在珠峰人本营,负责接待10支外国登山队的中方联络官也热情地接待了深圳来的两位不速之客。晚上,高山应让人难以入眠,我们靠聊天消遣时间。聊天内容围绕着一年前珠穆朗玛峰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山难:1996年春季珠峰南坡4支探险队伍中的9人死亡,其中包括著名登山家新西兰人霍尔和关同人费希尔,另有3人在5月底相继去世。那晚还谈到中国登山史最惨丕的山难:梅里山难。 1998年台湾登山家吴锦雄先生送了我一本《INTO THIN AIR》。这是专门记述1996年珠峰南坡山服的书。作者乔恩·利牧七尔是为刊关名记者,本身是个业余登山高于,参加厂声尔组织的探阶队。新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山地全过程。其激情的描述、冷峻的反思和翔实的珠峰史料令我爱不释。连续三个夜晚读完,掩卷沉思再读二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