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冠中谈美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全书共分“精神家园”、“寻美屐痕”、“人间美丑”、“心灵之窗”、“揽镜中西”、“大师身影”、“话外情思”等几部分记录了大师艺术与人生的心迹。用吴先生的话说就是:这些文章是零零碎碎地写成的,时间跨度很长,但新书首次集中了他数十篇新作,因而称为'新作本'。书中散文抒情韵味浓郁,展示了艺术家一颗忧郁敏感又热情奔放的心。 -
吴冠中
吴冠中1919年生于江苏复兴,起初他学工科,因一次机缘参观了当时由画家林风眠主持的杭州艺专,便立即被五彩缤纷的艺术美迷住了,下决心改行从艺,奉献终生。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了杭州艺专。大学毕业后,吴冠中于1946年考取留法公费,毕业时正值新中国成立,于是他毅然回国,到中央美院任教,后来又到中央工艺美院任教授。他志在将中西艺术结合在一,将中国绘画艺术推向世界。他的精神正可用一本书名来概括,那就是“要艺术不要命”。 吴冠中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画面充满诗意,他特别重视点、线、面的结合与搭配。最近几年他的画风有所变化,在一批反映黄土高原的作品中多有粗线,自成一种意境。 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他为中国现代绘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长期长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他执着地守望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吴冠中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的艺术观念和绘画创作就适应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绘画观念的演变和发展。 目录: 吴冠中的生涯与艺术 吴冠中的文章 1946年公费法试卷吴冠中的答卷 是非得失文人画 说“变形” 笔墨等于零 邂逅江湖——油画风景与中国山水画合影 吴冠中年谱 -
生命的风景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 冠中先生的自传,他以独特的人 生视角审度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一 代中国画家寻求生命价值和审美 理想的艰辛历程,真诚地写出了 他在这一漫长历程中的心灵感 悟。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吴冠中 从故土到异乡,又从异乡回归故 土,为走出融贯中西的创新之路, 熬白了少年头。江山依旧,痴情依 旧,吴冠中以他的一身正气和傲 骨,树立了一代中国画家为人从 艺的风范,它植根故土,饮誉四 海,成一代风流。 -
吴冠中-世界名画家
《世界名画家:吴冠中》是吴冠中之子吴可雨先生的倾心之作,展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的风采。书中作品为吴冠中各个创作时期的代表性杰作,其中多数作品已无偿捐赠给公立美术馆。“父亲最大的人生快乐就是创造,就是艺术创新,第二大快乐就是看到更多的人欣赏他的作品,认识他所创造的艺术价值。、”“父亲走了。但吴冠中没有走,他用毕生心血为人类创造了不朽的艺术,吴冠中将在这艺术中永生。” -
画里阴晴
有人说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参照自己长期实践的经验我认为言之有理。造型艺术的形式、音乐的韵律、戏曲、舞蹈、诗歌……无不依靠对比、均衡、虚实、空灵等等抽象因素,而所谓音乐的,等于抽象的。抽象,或被认为近乎空灵,其实是艺术不可或缺的潜在载体。 “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是什么呢,是情意,是诗意,是一种难以语言表达的感受。如果没有这”意味”,那么形式美失去了灵魂,空洞了,虽美,却乏味。我对”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的说法不认同了,而感到一切艺术都倾向于诗,诗比音乐深一层内涵,她比形形式式偏官感的抽象美感更富思想深度,拨人心弦。众技皆求归于艺,诗就在艺之堂奥。 我自己作画。一向探索形式之美,但同时竭力追求意境,这是诗与画的邂逅吧,自己并未分析。只是,有画意时作画,而有时,似有灵犀。怀孕了,却并非形式感,是一种难以描画的异种,近乎诗了。我以文字表达这类情思,不知不觉,日积月累,写出了一百几十万字的随笔或散文。常有友人说我这个“名”画家的画他并不完全了了,而对我的文却十二分欣赏,认为胜于我的绘画。 或文或画,一母所生,良知良心一色,见仁见智,当由读者感受。文字的流传比绘画方便快捷,其读者群的扩大,很可能超过绘画,作为双胞胎的母亲,希望生下一双郎才女貌的完美后裔。 湖南美术出版社正在出版我的大型绘画全集,今山东画报出版社又开始出版我的文字全集,男婚女嫁,母亲该心安了。 -
横站生涯五十年
我青年时代爱文学,被迫失恋,这一恋情转化而爱上了美术,并与之结了婚,身家性命都属美术之家了。从此我生活在审美世界中,朝朝暮暮,时时刻刻,眼目无闲时,处处识别美丑,蜂采蜜,我采美。 在世界百花园中,奇花异草引人瞩目,奇花异草必有其独特的土壤与根源,顺藤摸瓜,最终能摸到其故国的、民族的因素。但如根本缺乏对艺术的纯正爱怜,一味标榜民族的特色,强加于人,以自尊掩饰自卑,只能掀起假花市场。 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艺术的失落同步与感情的失落,我不信感情的终于消亡。 鲁迅先生说过因腹背受敌,必须横站,格外吃力。我自己感到一直横站在中、西之间,古、今之间,但居然横站了五十年,存在了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