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日那年我21
冷静和卖痞的表皮下,鲜血和眼泪一样真实。 《末日那年我21》是90后人气作家张晓晗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包括了她的人气代表作《少年祝安》、《七年之痒》、《喜喜快跑》等。张晓晗的小说以都市青年人的生活为题材,恣意挥洒的情感与摇摆不定的爱情,带来的是一段段值得细细咀嚼的青春年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能掀起一股涟漪。她文字中的有青春的肆意、洒脱、鲜活,但也透露出年少的摇摆与不安定,在她的文字世界里释放的青春焰火,让每一个离青春或远或近的人都能得到片刻享受。 张晓晗,《萌芽》杂志目前人气最高的女作者之一,是《萌芽》最女王、最女流氓、最Nice Legs三项奖的大满贯获得者。也是人人称道的微博段子王。她常以女神、女王、女流氓的多面体展现在读者面前,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
萨特小说集(上下)
伟大的思想家萨特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把深刻的哲理带进了小说和戏剧。其中《厌恶》(1938)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他通过主人公――一个知识分子单身汉安东纳・洛根丁,细腻地描写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恶心感受,表现了萨特本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长篇三部曲《自由之路》,第一部《理智之年》和第二部《延缓》都发表于1945年,第三部《心灵之死》发表于1949年。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萨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初期的岁月为背景,通过一个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选择,揭示他的“自由选择”的哲学主张的积极意义。《文字生涯》(1964)是萨特的自传,萨特以生动、细致的笔触描述了他童年的经历,深刻地分析了这不平常的经历对他的一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密林中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期望在荒原、巨山,或者无法泅渡之河中遇见另一位伙伴。 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 只有抛却失望的人,才能继续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 ——周嘉宁 21世纪初的上海,二十岁的阳阳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在地下文学论坛、里弄咖啡馆与边缘音乐会中寻找着同类。十年过去,大部分的文艺青年被无益的幻觉耗干,生活一路走向沉闷,也有少部分人获得了命运的垂青,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生于阳阳而言更像是漫游在黑漆漆的密林,不再期望能遇见另一位伙伴。 她曾深刻地爱过一个浑然天成的天才,也在最迷惘失落时陷入与一个已成名中年作家的关系。然而她并不想成为谁的女友,她想成为的是艺术家本人——单独地,直接地,以正面强攻的姿态,面对整个外部世界…… 在这部小说中,周嘉宁以冷峻穿透的笔触,勾画出一整代文学青年的精神流浪简史,独具一种忧郁气质。 -
美丽是心底的明媚
女人之美: 面相是心境的反射,下半生是上半生的轮回 在欲望驱使的世界里 你是不是只顾向外张望,忽略了烛照自己的内心,常感到迷离? 你是不是走得太远,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远,变得面目全非? 你是不是也以外界为主场,摆布自己的人生,而变得疯狂? 本书是本书是毕淑敏最新的心理散文。她以心理咨询师的心思,以文学家的关怀,讲述了女孩的心理修养:如何修养心灵的高度,让美由内而外丰富而常驻,如何在世俗世界里爱本真的自己,如何安放情感中容易受伤的自己,如何在未来笃定自己的心灵,如何于美丽与哀愁,坚强与脆弱,不幸和伟大,善良和敏感,纯粹与决绝中,找到最高傲的生活姿态。 -
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
记述作者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旅行经历。9928公里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是俄罗斯的脊髓,无数历史与城市依附铁路而生。作者搭乘列车旅行全程,记述沿途的风景与城市,记述在列车与旅馆中相逢的人——哈萨克的金矿工人亚历山大、萨哈林的流落小旅馆的亚历山大老头、布里亚特蒙古人小阿廖沙母子、安加尔斯克的亲爱的奇斯佳科娃·亚历山德罗夫娜老太太、新西伯利亚租住床位在里异乡谋生的漂亮姑娘、叶卡捷琳堡的书商米哈伊尔——人与城市的故事,也即是国家的故事,关于俄罗斯,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沙皇俄国。 全书精选114帧黑白与彩色胶片摄影作品,是作者旅途之中的114个瞬间。用以佐证那些风景、城市与人的存在,同时也为更加直观地展示作者经历的俄罗斯,列车的车厢、城市的旅馆、街角与一切偶然相见。 -
暗恋古董衣
国内第一本文化时尚治愈系小说,被誉为青春爱情版《解忧杂货店》。 意外的礼物让失恋女孩娄依凝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探索。一件来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小黑裙,让娄依凝走进家族里几代人隐藏在心里的秘密。看似平凡的长辈们,原来都各自背负着惊心动魄的爱情往事。而那些神秘的古董衣,一层一层揭开了上一代的爱恨情仇,也解开了娄依凝心底有关暗恋的故事……与其说娄依凝是在寻找古董衣服的故事,不如说她是在找回迷失的自己。原来,一种服饰风格的流行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重大关系,而每个女人选择的服饰也体现了个体的性格,隐喻着她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