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尔和吉姆
儒尔和吉姆是两个作家,亦是莫逆之交,儒尔和女画家卡特原本是一对夫妻并已有两个女儿,后来卡特又爱上吉姆,儒尔同意离婚,并帮助他俩办结婚手续。卡特同吉姆出现感情罅隙后,又同儒尔结婚,但卡特还是挺喜欢吉姆,仍和他行夫妻之实,儒尔与她基本上只是形式上的夫妻,但儒尔与她偶尔也有露水之情。这期间,三个人连同两个女儿及卡特的挚友玛蒂尔德共六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点儿像原始部落群婚的生活方式。 -
再見楚浮
楚浮的電影描繪人類情緒動動搖的瞬間、自信的崩退和翻湧於人心中的 羞怯、迷惘、激情。他的作品帶領觀眾進入狂野世界,他所展現、所關心的是 人性中勇敢與怯懦、感情與慾望之間的微小分際。 「電影比生活來得和諧,在電影裡個人不再重要,電影超越了一切;電 影列車一般向前駛去,像一班夜行列車。」楚浮如是說。 ------------------------------------------------------------------- 楚浮為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第一部劇情長片《四百擊》即 已在坎城影展奪得大獎,其後的《夏日之戀》、《華氏四五一度》、《巫山雲 》、《日以作夜》、《最後地下鐵》等都是影史上重要的。 -
眼之快感
《眼之快感》精选了法国电影大师弗朗索瓦·特吕弗的重要谈话,从不同视点真实地叙述了电影大师的生命历程、电影创作过程、对与其合作著名演员的精彩评述、电影观念和技术上的革命以及电影叙述的种种策略,使这位天才电影艺术家的栩栩如生的动人自白,充满了灵气。 -
弗朗索瓦·特吕弗
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成就举世公认。21部长片,在许多影迷心中,部部经典。五十二岁的人生,他把自己献给了挚爱的电影。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怎样一个人呢?外界历来有种种的猜测与误解。他本人在世时也一直有意无意保持着神秘。只是在又一部的电影里,他隐约描绘着自己生命的轮廓,如安托万·杜瓦内尔这个人物(让-皮埃尔·莱奥扮演的《四百下》中的少年、《偷吻》中的青年、《夫妻生活》中的新郎),以及其他影片中的人物《美国之夜》中的电影导演费朗、《男人爱女人》中的勾引者贝特朗·莫拉纳、《绿色房间》巾将生命献给死者祭坛而自己却未受到安慰的朋友朱利安·达维纳。而现实中的弗朗索瓦·特吕弗,个性更为复杂,要全面地了解他,有必要写作一部传记。弗朗索瓦·特吕弗的众多朋友提供了大量证据,他本人也遗留下数量惊人的私人资料;基于这些丰富资料,本传记揭示了弗朗索瓦·特吕弗多姿多彩的一生。 《弗朗索瓦·特吕弗》是一部值得仔细品读的传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为一位敏感热情的电影人写的传记。本书首版由法国伽利玛出版社出版于1996年,曾获1997年法国《她》杂志女读者大奖(文献类图书),以及1997年法国电视二台奖(论文与文献类图书)。《弗朗索瓦·特吕弗》出版后受到广泛好评,法国伽利玛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了修订版(《弗朗索瓦· 特吕弗》的简体中文版系根据修订版翻译)。 -
希区柯克论电影
一九七五年再版前言 艾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这本谈话录早在一九六六年,已由罗贝尔·拉丰出版社首次出版;如今,承蒙比埃尔·雷米尼埃先生坚持不懈的努力,它又再版了。 自从我第一次去美国参加自已的影片献映以来,我一直对以下的事实感到惊讶:美国许多影评家在评论希区柯克的创作时总持以傲慢的态度。一九六○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把该年度的最佳影片奖授予威廉·惠勒的《宾虚》,而我觉得,该奖授予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更为妥当。一九六三年,奥斯卡最佳持技奖授予《埃及艳后》,就因为该片中有两三次将凯撒杀害安东尼的镜头迭印在伊丽莎白·泰勒扮演的克娄巴特拉女王的脸上,可是在这一年里恰恰是《群鸟》风靡全美!不久前,美国一位大名鼎鼎的影评家对我说:“你之所以喜欢《后窗》,是因为你不甚了解格林威治村。我则回答:“《后窗》不是一部关于格林威治村的影片,它只是一部关于电影的影片,而我对电影是了解的。”后来,我想到:希区柯克做广告的天才是萨尔瓦多·达里所望尘莫及的;前者尽管常被那些吹毛求疵的采访所诋毁,但也毫不犹豫地嘲笑了它们。我想,如果他同意---他生平第一次同意---对一份关于他的艺术及其手法的尽可能全面的问题表作系统回答的话,那么这本书最终将有助于改善他在美国知识分子们心目中的形象。 这就是此书问世的全部 海伦·斯科特作为我进行这项活动的早期助手,很快把此书搞成了美国版本。它在出版界旗开得胜,如今,精装本已发行了四万册。每年,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再版一次。结果,此书成了许多教授电影的大学里举行的每次学术会议上的必读之本。 在最后十年里,希区柯克终于获得了奥斯卡奖。这是对他整个创作的嘉奖。两年前,纽约电影协会在林肯中心专门为希区柯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年会。我们有幸在一个晚上重新看到了他的所有影片---所有“辉煌作品”的片断。这些片断分门别类,加上了如下一系列标题:“追逐戏、爱情戏、凶杀戏、悬念戏和灾难戏”等。而这每一类别的片断在放映之前,先由希区柯克影片的最佳扮演者作简短的发言。她们是格蕾丝·凯利、琼·芳登、特丽莎·赖特、简妮特·利。那天晚上,当我重新看到这所有熟悉影片的精彩片断时,心里十分激动。不过这些片断同原来的影片完全割裂,因此对于希区柯克的创作来说既是虔诚的做法,同时又是粗暴的做法。我觉得,所有的爱情戏都拍得象凶杀戏,而所有的凶杀戏又都拍得象爱情戏。我谙熟希氏的创作,自己也深信这点,可是当我面对这目睹的一切时不由惊愕。银幕上尽是些牵连、冲动、性交、叹息、喘气、尖叫、流血、眼泪、搏斗等。它们使我觉得在希氏的电影里做爱和谋杀好象成了一回事。 希区柯克的影片将比其它任何影片更加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是以高超的艺术和匠心拍成的。它们在电影院里或电视荧屏上堪与任何最吸引人的新片媲美。任何人,即使不怎么爱好电影,也一定看过五六部希区柯克的影片,而且每部看过好几遍。 希区柯克的影片如此深受欢迎的情况,他本人一直未挂在心上---至少他还没想让人知道。但是,没有一个电影家能比他更好地把他自己的创作门道描述出来,而为了让观众了解推动故事发展的齿轮,他一直运用着这些门道;以他决定作自我介绍并向我们介绍。 当我在编写这本书时曾满怀一种要说服大家的愿望,如今我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了。但坦率地说,关于希区柯克,至今已无必要去说服任何一个人了。因为,希区柯克同伯格曼、布努艾尔他们一样,乃是电影的创始者,尽管那些最吹毛求疵的批评家们企图诋毁他,可他和他的影片仍然赢得了永恒性。 弗朗索瓦·特吕弗 1975年8月 -
眼之愉悦
《眼之愉悦》将弗朗索瓦·特吕弗的电影论文、电影评论,以及艺术主题的随笔整理结集,见证了特吕弗在拍摄电影的同时从事的写作活动。为电影爱好者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的创作和思维提供了第一手的翔实资料。 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特吕弗撰写的电影评论数量最多了:20世纪50年代,他作为影评人和笔战者撰写影评,当上导演以后,他又以随笔家的身份为朋友的书写序,或者重新评论他最喜爱的导演。他在电影作家与电影导演的双重身份间来回游走,如鱼得水。 20世纪80年代初,他计划出一本新的影评集,作为《我生命中的电影》(1975年)一书的续篇。这本《眼之愉悦》精选了特吕弗在其电影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的大量作品:从早期发表在《艺术》和《电影手册》上的影评(其中包括1954年发表的那篇著名的《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到晚期对拍摄电影的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