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时光匆匆流去
沈昌文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经当过银楼小学徒,出版社校对员,当过社长秘书、主任、副总编、总经理;他曾主持《读书》杂志和三联书店;他曾策划《万象》杂志 和“书趣文丛”;他就是本文作者,自称为书商的前三联书店总经理兼《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先生。在这部文字平白、看似东拉西扯的小书中,他记录了一个编辑、出版人“以文会友”办杂志“谈情说爱”当编辑的历历往事,彰显出为他人做嫁衣而不厌苦累更不计名利的高尚风范,他对出版事业的满腔热情,更可从中看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艰难前进步伐。 -
师承集
《师承集》是著名出版家沈昌文的一部书信影印集,收录了吕叔湘、陈原、陈翰伯、黄仁宇、董桥等出版界前辈和海内外知名学者作家写给作者的书信、手札百余件。书信内容均围绕当时《读书》杂志和图书的出版展开,涉及选题意见、审稿意见、出版方向等各个方面,从中可以窥见老一辈出版人是如何做出版,以及当时一些文化事件背后的故事。全书四色印刷,均为影印的书信,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
世路心程
“海豚文存”是海豚出版社继“海豚书馆”之后推出的系列丛书,“文存”不做细致的划分,内容比较杂,不那么经院,不那么学术,追求新鲜感、冲击力和可读性,有趣,有意思,是丛书的两条标准。第一辑出版的“三老集”,包括沈昌文《八十溯往》、钟叔河《记得青山那一边》、朱正《序和跋》。2011年,正值三位先生80高龄,此时出版三位先生的小集,作为向三位出版前辈的致敬之意,有着特别的意义。(1) 该书是继海豚出版社继“海豚书馆”后推出的又一大型丛书“海豚文存”的开山之作。(2) 沈昌文先生是知识、文化和出版界的大家,久负盛名。(3) 沈昌文先生以往推出的随笔集都是经久不衰、让读书人津津乐道的长销书,如《书商的旧梦》、《阁楼人语》等。 -
编书记
三十多位著名和非著名编辑,或书写自己编辑一本书的过程,或书写做编辑的甘苦心得与宝贵经验,他们所讲述的图书背后的故事,并非我们日常所见“前言后语”之类索然无味的“序跋”文字,也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应景儿”之作,而是编辑从幕后走向台前,说以往真正想说而不便说、不能说的真话。 …………………………………………………… 我们所见的,那些外表光鲜、内在出众的好书,它们带给读者精神的愉悦,它们给作者罩上耀眼的光环,它们承载着传播知识与文明的光荣使命。我们却很少想到:好书是如何产生的?一本好书,从作者完成创作、把书稿交付出版方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出版过程?在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中,编辑付出了怎样的劳动?在这个幕后操作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读一本好书,受益匪浅,编一本好书,感慨良多。让我们听一听编辑的声音,听一听,好书背后的故事…… …………………………………………………… “一本图书的产生与质量高低,实际上是编辑决定的。”也许不能概括所有的书,但这是对站在幕后“为人做嫁衣”的编辑付出的辛勤工作所作的最有力的肯定。 ——高艳华 假如有一天我失忆了,要重建记忆,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我曾经当过编辑? ——马学海 -
也无风雨也无晴
透过书,他成为中国大陆文化界的重要推手;透过他,可以看懂中国大陆六十年来社会、文化与政治环境的变化。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著名出版家、文化人沈昌文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回忆录。该书详细地记录了沈昌文如何从上海银楼里一个初中都没有读完的“小伙计”,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各种机遇,而一步步地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和《读书》杂志主编,以及退休后的生活与出版活动。这本书不仅记录了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同时,它也可看作是中国当代出版史的一个缩影。书中披露了当代出版史上不少不为人知的细节,具有丰富的史料和研究价值。 -
阁楼人语
本书是关于中国最著名的人文刊物《读书》的历史记录。作者为著名出版家沈昌文。沈昌文任《读书》主编多年。以1984年始开始发表“主编后记”,这些文章涉猎广泛,思想敏锐,文采飞扬,对中国思想界、文化界、读书界诸多话题娓娓道来,既记录着八十、九十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与学术的发展轨迹,也全面反映了那一历史时期的出版、文化动态。此书必将引起广大知识分子和《读书》爱好者的极大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