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间集 花间集补 尊前集
-
蘇軾詩集合注(全三冊)
《苏轼诗集合注(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郭纶、初发嘉州、犍为王氏书楼、遇宜宾见夷牢乱山、夜泊牛口、牛口见月、戎州、舟中听大人弹琴、泊南牛口期任遵圣长官到晚不及见复来、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渝州寄王道矩、入峡、江上看山、涪州得山胡次子由韵等内容。 -
红楼梦(连环画)1-16
《红楼梦》一个让人遐想的名字,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记得小时侯,常听大人谈起毛泽东说过的一句话“我们中国有两个骄傲:一个是万里长城,一个是《红楼梦》。”在这份好奇的心境下匆匆地知道了宝玉和林妹妹爱情悲剧,当时随不懂那些风月情浓,却也流了些许的泪。 如今,重温旧梦,捧起《红楼梦绘画本》,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酒!一幅幅凄凉柔美伴着童年的回忆再一次走进那难以言表的“大观园”。 -
从诗到曲
本书是“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也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编、中编、下编三个部分,是以郑骞的《景午丛编》与《龙渊述学》为基础选编的。词与曲在形式与规律方面有相同点,都偏于潇洒、轻俊、美秀、疏放,而缺少庄严、厚重、雄峻,然而词是翩翩佳公子,曲则多少有点恶少气味,词所表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阴柔美,曲所表现的则是中国文化衰落时期一般文人对于现实的反应,两者可以说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本书旨在说明词曲与中华文化之关系,探讨的是词曲的前途问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作家与作品。 郑骞的散曲学以“考据”与“文学”为两大支柱,诗人意识在其散曲学中最为独特和突出。郑骞的“诗人论曲”的研究路径在散曲研究中显得十分特殊和孤寂,但是也可为散曲文学的探求激荡出不同的思索。 -
唐代的诗人研究
这是一部关于唐代诗人研究的论文集。第一部分主要收录盛唐、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王昌龄)的传记和文学方面的论文,第二部分则由关于白居易的传记以及白居易与李商隐之间关系的论文和考证构成。 -
中国离别诗形成论考
本书所概括的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中期约六百年间的离别诗的历史。离别的主题,从历史上的萌芽,到后来成为形式多样的重要主题作品,再到最后离别诗形式的僵化,以及内容上的千篇一律,从而退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主要舞台。这些事实描绘出了离别的主题在文学史上萌芽、形成、确立、衰退的巨大消长的弧线。亦即在文学中,主题是固有模式的同时,也是历史的产物;离别主题自身所形成历史的轨迹,便是这方面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