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詩注疏(全三冊)
《詩經》是周代至春秋時代詩歌的總集,由漢代毛亨作傳的稱為《毛詩》,漢代鄭玄曾加以箋注。到了唐代,孔穎達又為之作疏,稱為《毛詩正義》或《毛詩注疏》,後人將之列為《十三經注疏》之一。本次對《毛詩注疏》的標點校勘整理,以日本足利學校所藏的南宋劉叔剛一經堂刊刻的《毛詩注疏》為底 本,此本是真正的宋刊十行本,是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本子。參校本則博采眾書,如唐石經、阜陽詩經殘簡、《四部叢刊》影印宋刻巾箱單注本、嘉慶二十年阮元所刻注疏本等等,達數十種之多。校勘成果則撰成《校勘記》,附於每卷之後。 -
诗道与文心
《詩道與文心》自序: 澂幼入家塾,受教於華亭封耐公夫子。稍長,從同里鄭質庵先生習吟詠。先君子雅善辭章,趨庭之際,略聞緒論。歲己未,入吳興施蟄存先生門下爲研究生,治唐代文學,而性之所近,終在宋詩。數年後,負笈美利堅,治學在子、史之間。轉徙海外,積習未除,間亦爲吟詠之事,以寫幽憂之思。於集部之書,仍不廢誦習,時有述作,發布於海内外各期刊。光陰荏苒,已二紀有餘矣。敝帚自珍,散佚是懼,乃都爲一集,題曰“詩道與文心”,志微尚也。集中諸文,因時地之異,體裁未能畫一,玆不復更改,一仍其舊以存真。黃君曙輝,英年好學,酷喜古籍,校點刊印,不遺餘力,可謂合抱經、獻縣於一身。承不棄,代謀剞劂,鴻寳齋張金鴻、蔣鳳君伉儷以推廣文化爲己任,惠及下走,捐資付梓,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准予刊行,無任銘感,謹致謝忱。拙著承楊蓉蓉女史盡心校讀,一一核對引文,疏漏之處,賴以彌縫。復承陳沚齋、呂振端二先生題簽,以爲光寵。在此一併鳴謝。己丑八月十二日上海嚴壽澂識於星洲。 -
诗经全注
《诗经全注》为2007年7月第1次印刷。中国诗歌有着久远的传统。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就出现了一部经当时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后世儒家学者所尊称的《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之间产生的三百零五篇作品,主要出现于当时的北方中原地区,是培植于我国黄河流域古老文化土壤中的艺术花朵,它以贴近现实,淳朴自然为特征,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文学园林中最早的硕果。现存《诗经》一书,是按风、雅、颂分类编排的。 -
搜神记
《搜神记》内容简介: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解放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个时期人们打破了儒家不语“怪力乱神”的传统,大谈神仙鬼怪,并且不是借鬼怪言人间,而是“发明神道之不诬”,把神怪传说当做事实来记载,干宝的《搜神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作。 -
缔造选本
《花间集》是一文学史上首部文人词选集,但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本书揭示出《花间集》后,数代读者皆视其为重要选本。通过重新认识该选本的文化和文学语境,作者不仅展示了它与唐代文学的联系,同时深入地诠释了蜀地词人如何运用一种特别而又巧妙的方式,言说论述词体的未来模式。对于人们认识《花间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深远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从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角度,探察《花间集》成书的文化语境及其词作的诗学艺术,并强调二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作者分析指出,一方面,花间词乃唐代文学和文化潮流的产物,作为文化产品,它们极能反映十世纪蜀国的社会文化风貌;另一方面,花间词在诗艺方面有其自身发展的一贯性。全书共分两大部分:上部为“文化语境”,分别阐述“时代之‘风’:唐文化与曲子词”、“诗人之‘位’:十世纪蜀国朝廷与文化”、“撷诗之‘英’:唐和蜀的选本”;下部为“诗学实践”,具体内容为“由仿到创:《花间集》的诗艺”、“体、象、声:花间词里的性别”、“神女:《花间集》中的仙子形象”。通过分析,揭示了《花间集》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为人们重新认识《花间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 -
唐音佛教辨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