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宣城集校注
《谢宣城集校注》作者谢脁,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诗风清新自然,婉丽多姿,尤以山水诗为最擅长。他是当时继谢灵运,鲍照之后最优秀的作家,人称“小谢“,在中国文学史上不着重要的地位。这次整理出版的《谢宣城集校注》,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本子,内容包括校、注、集说、附录四部分。诗赋以吴骞拜经楼本、文以严可均《全齐文》为底本,并用十多种本子作样勘。注释为《谢宣城集校注》的主要部分,重在疏通文义,证引典实。集说则辑录前人对谢氏诗文所作具有参考价值的评论。附录收辑了谢?作品的佚文、序跋、诸家的综合性评论。传达室记以及校注者新撰的《谢脁事迹诗文系年》。 -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本书所收论文是作者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三十几年的结晶,其中大部分文章都曾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主要是对六朝文学史的研究以及这一时期作家、作品的研究和考证。文章钩沉索隐,考证严密,论证有据,见识不凡,弥补了六朝文学史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四溟詩話 薑齋詩話
《四溟诗话 姜斋诗话》内容简介: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人,学者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壬午举人,永历时官行人司行人。入国朝,隐居不出。从祀孔庙。有《姜斋诗集》。四溟山人,眇一目,称“眇君子”,然其论诗真天人具眼,弇州《艺苑卮言》所不及也。诗之工,则有目者咸识之。全集中有《诗家直说》四卷校订而授之梓。惜未得善本补其残缺,又何敢嫌其繁冗,谬加删削为哉?山人之义心侠骨,非徒以风雅见重。奕世犹将兴起,而同时有挤而抑之者,交道之难,可慨也。王阮亭绿诗,以山人冠嘉隆“七子”,所为序,亦极意推崇,存之以当山人小传。若赵王为之刻集,籓邸诸君颇多题跋。然文之所传者少,故不具绿。乾隆甲孟夏,绣水石斋胡曾撰。 前明谢四溟先生为赵籓重客,尝刊其全集以行世,迄今又二百馀年矣,梨板无存,日就湮没,良可惜焉。行箧中有先王父一斋公手抄《四溟诗话》,然非足本,河北观察使胡韭溪访求全集,幸而得之。公子石斋汲古既深,阐幽更切,披览《诗话》,有契於心,因属顾君稼梅缮写发雕,而自为校订,不加删削,则珍惜之意也。计甫草之过鄴,请於当事,立原先墓门,是四溟生前知己既有康王穆王,殁世既久,又得甫草石斋为之表彰,四溟可以无憾。若贾姬之赠,载於《恒史》,王固爱才,姬亦守节,“眇君子”之荣,不远过於“七子”“五子”之流也哉。乾隆甲清和月,海昌沈维材跋。 -
古诗笺(全二册)
《古诗笺》是清闻人倓据王士禛《古诗选》笺注的一部五、七言古诗读本。选编者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清初著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除著有《带经堂集》等书外,还编选了《唐贤三昧集》等诗歌选集。对于诗歌,他标榜“神韵”说,意在扭转宋元以来直率空疏、缺乏情致的流弊,对当时诗坛有较大的影响。《古诗选》分五言故事和七言古诗两大部分。王氏认为五言古诗上接《诗经》,所以两汉之作,几乎全选,魏晋以下,选择就逐渐严格,但也不废南北朝和隋之诗,于唐只选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等五家,其用意在于“明其变而不失于古”。对于七言古诗,王氏以为“去三百篇已远,可以极作者之才思,义不主于一格”,因此所选范围较广,不以时代为限。其选诗既反映了王氏自己的文学观点,又大体上反映了我国五、七言诗的发展情况及其重要流派的面貌。笺注者闻人倓,字讷甫,江苏松江人。据自序说,这部书的笺注工作,是经过二十余年的搜求钩稽,再经过长期的修订,几乎花了毕生的精力才得以完成的。其笺注大致简明平实,对作品有关的时代背景和本事等多有阐述,对诗中较难理解的字句或段落,也作了扼要的疏解,对理解原诗很有帮助。 -
曹丕集校注
《曹丕集校注》即以张氏辑本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参伍勘证。凡引《三国志》及其注文,均从中华书局标点本。注释本仍以文体形式分类编排。张溥的编排顺序是赋、应用文、诗,我们从现在人们对文学的爱好出发,略加变动,按照诗、赋、应用文之顺序编排。 -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
《元本琵琶记校注》,南戏剧本,系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而成,是南戏的代表作。《南柯梦记校注》系根据唐朝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