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
-
近代中国建筑学的诞生
本書闡述的是有關中國近代的建築學誕生的歷史,是追溯清末民初中國對“建築”認識從古代向近代轉換軌跡的歷史。全書共分5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古代“建築”的概念、近代中國“建築學”學科的誕生——清末建築學的導入、民國初期的建築學的發展之二——美術建築的提倡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
近代哲匠录
本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编者经十余年不懈努力,并在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档案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汇集有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字及图片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填补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相关领域的空白。系迄今最具权威性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著作。 本名录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 本名录可作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工具书,同时可供其他历史学者、建筑界专业人士和对中国近现代建筑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
"大上海计划"启示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大上海计划”可以称为是近代上海城市规划史的分水岭。《"大上海计划"启示录:近代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将上海城市规划体系的变迁放回特定的时间与空间,嵌入特定的制度脉络,将其视为都市计划在中国的移植转化,对“大上海计划”的时代背景、重要内容、技术特征、运作模式及延承与变异进行考察;最后,以史立论,对上海城市规划变迁和空间演进的历史意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展望。 《"大上海计划"启示录:近代上海市中心区域的规划变迁与空间演进》可供城市研究人员、城市规划人员阅读,也可供社会学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师生学习。 -
“立面”的误会
本书从历史和理论的维度,对以梁思成和刘敦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学者所建立的中国建筑学术体系有很尖锐但中肯的分析与批评,认为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和学术上的古典主义造成了梁思成建筑学术体系的矛盾性和悲剧性,其影响至今不绝。 本书还对中国建筑的木构传统进行了重新诠释,多角度呈现了中西建筑理念和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乃至误解;并对当今中国建筑学术界机械接受和翻译西方理论的状况深感忧虑,认为中国建筑的理论体系应该有可能从中国本土的历史文明中归纳出来。 -
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
本文集汇集了作者十余年来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内容涉及到中国建筑现代转型的诸多重要问题和个案,其中包括近代建筑制度的建立,晚清新政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物陆军部衙署及其设计者沈琪、中国近代第一部建筑学著作《建筑新法》及其作者张锳绪、中国近代建筑人才的出现和学科确立的过程及建筑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建筑美学思想的发展、民国时期最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南京中山陵的设计、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杨廷宝的建筑特色、杰出的建筑家梁思成和其妻子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史写作、他的历史研究与现代中国风格建筑的理想在他于1949年以前参与设计的惟一“大屋顶”建筑——南京中央博物院——中的反映、以及近代国民党人经营时间最长的城市——广州——在1910至1930年代的发展。 在研究中作者从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和艺术史多学科角度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历史方法,进行史实考证、数据统计、文本解读、形式分析,乃至跨文化比较,使得其建筑史研究不仅见物,而且也见背景;不仅见人,而且也见思想;不仅回答“是什么”,而且也回答“如何是”,“为何是”。 本书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建筑史、建筑史学史、设计史、城市史、视觉文化史都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