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生活除了美好,还要追求点什么。 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爱你所过的生活,过你所爱的生活。 了解一门艺术,精通一门手艺的人,大多都会生活得很美好,因为可以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闫月用钢琴,用音乐剧,用电影,表达自己越简单越快乐,越专注越富足的状态。不必想困难,只知道喜欢什么,专注于什么,像她一样,凭着这个劲,有时真的想到就能做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往往就是如此,单纯而且执着的人就能做到。 愿读过本书的人,心中也能升起这样的念想:磨砺心智,为此读书,听音乐,欣赏戏剧,接触文化,用心经营生活的美好。 愿你柔软、简单、专注,特别美丽,特别平静,有见识,有涵养。 -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
这是一部为当代人心灵解压的原创美文集,教你知福、惜福、为自己造福,从容应对生活艰辛、日子琐碎、世事无常、人情疏离、社会浮躁的重重重压,重新收获来自心灵的力量和资本。 上官阿雅从工作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从家庭的角度、从亲情的角度、从友情的角度、从日常俗务、从人情世故等一个个细腻的窗口,向我们诉说一个个平常而又非同寻常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你幡然觉悟,你洞开壅塞的心…… 别让你的世界太拥挤,试着放下疲惫,卸下包袱,洗去心灵上的灰尘。你不需要那么匆忙,那么煎熬,做淡定而从容的自己,细心感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 本书不是拼凑小故事,说教大道理的心灵鸡汤,而是源于真实的经历见闻,任何人都可能有相似的遭遇,因此很容易引人共鸣。 文笔非常优美,真切动人,毫不矫情,接合地气,疗愈人心。只用一本书的时间,改变你的全世界。 -
温度决定生老病死
谈到温度,大家并不陌生。虽然温度无处不在,而且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个气象学上的概念,只在天气预报时才会去关注。至于温度在维持我们的健康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温度怎样决定我们的生老病死,我们又该怎样利用温度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恐怕就很少有人去思考、去探究了。那么就让我带你踏上神奇的生命探索之旅,去发现温度的决定性作用,去运用温度来保证健康、应对疾病、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吧。 -
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
所有旅人的故事,都变成一个故事。 那些无人理解的感觉,在一个特定的瞬间会突然被理解。 我感到自己本身成了一个通道,一个导管, 那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早已埋藏在心里的故事,破土而出。 我携带着这些故事行走,心里充满简单的感激。 【编辑推荐】 “每当人远行归来,总有许多故事可说。” 始终如一的脚步叩问灵魂与大地 六段不同的旅程诠释生命之极 旅途必须足够遥远,你才能看得清地上的一切。 它的存在,是为了更新我们的目光。 当你决定探索,就要坚持把不可能变得可能。 -
树新义室笔谈
本书共分八卷,包括:卷一齐周旧事;卷二李唐遗闻(上);卷三李唐遗闻(中);卷四李唐遗闻(下)等内容。 黄永年先生是复旦历史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学(华中一校长当时交大毕业分配到了复旦,这种故事现在不太有了。最近几年复旦有若干人投奔了交大,占据了好几个学院院长的位置,但好像没有交大的人来过复旦),然后随着高校布局调整到了西安交通大学,文革后在陕西师大任教,直到今年年初去世。 黄永年先生的《树新义室笔谈》,收入了上海书店出版社的“当代学人笔记丛书”,先生研究隋唐史,是处处以陈寅恪先生为标杆的,所以当出版社指定要用书斋名的时候,黄先生就随便拖了“树新义室”来,借用的就是陈先生说的“幸俱未树新义,以负如来”。笔谈选了黄先生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学术笔记,虽然有点凌乱,但确实如黄先生所说,文章都是自己的见解,有一些新意。这里我把印象深的记下来。 一个是讲玄武门事变。记得媒体说金庸在剑桥读博士学位,选择的研究方向就是玄武门之变,因为根据史书的描述和地理方位有不少的出入。黄先生的文章就是要回答陈寅恪先生的一个问题,玄武门地势这么重要,建成和元吉怎么能对埋伏没有任何防备呢。黄先生分析了建成和元吉从东宫到海池拜见高祖李渊的行进路线,玄武门是必经之路,玄武门由大内禁军守卫,陈先生就怀疑李世民和禁军勾结发动政变。不过黄先生从《尉迟敬德传》中太宗几为元吉相扼和敦煌写本《常何墓碑》(常何为当时禁军将领)中常何在政变之后职位的变迁分析,认定当时实为冒险一搏,论说很有道理。 一个是武则天之后李唐复位。前阵子有个流行的电视剧讲狄仁杰,这个电视剧着重讲狄仁杰如何依靠张柬之等的帮助,和武三思等斗争,逐渐说服武则天把皇位传给睿宗李旦,恢复大唐江山的。黄先生先后有几篇文章着重分析这一过程,例如讲武则天在位时如何经营武、李两家融为一体的李武政权,张柬之政变如何因为触及武家利益而功败垂成,韦后乱政之后李隆基如何和武氏势力相结合夺回政权并逐步去除武氏的力量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政治势力之间变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个是马嵬坡之变。晚唐郑畋有诗云: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有不少人从这首诗里读出了肃宗和杨贵妃之死的关系,确实在马嵬坡之变之后,唐玄宗就被架到了一边。确实存在着肃宗主导马嵬坡之变的逻辑。但黄先生分析了主持马嵬坡事件的禁军首领陈玄礼在事变之后的命运,由此推断这次事件更可能是高力士内廷和杨国忠外朝冲突引起。这个分析方法和玄武门事变是一致的,确实言之成理。 “狄仁杰奏毁淫祠”一篇,分析了这些淫祠的名称来历。黄先生举了《宋书》的例子说魏晋以来的统治者都有过禁毁淫祠的措施。补充一点的是,在《三国志》开篇“武帝纪”里就引了《魏书》里的记载,说“禁断淫祠,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说朴刀”一篇,黄先生把水浒里关于朴刀的描述都整理了出来,发现使用朴刀时皆用动词“挺”,放在一边也大多“倚”在墙边或者门边,和腰刀的用法不同。因此朴刀应该是有长柄的大刀,而不应是《辞源》里所说的短柄。水浒里武松血洗鸳鸯楼一段,武松先用腰刀砍到缺坏后再取了朴刀来砍,金圣叹评曰“忙杀腰刀,闲杀朴刀,得此一变,令人叫绝”,实际上完全是因为朴刀有长柄,在室内施展不开。 西游记版本一则,很有启发性。在比较了几个版本之后,黄先生自问自答,为什么有了高水平的百回本之后还要编造低水平的连诗句都鄙俚不堪的杨本、朱本呢?显然是书商为了牟利。因为西游记成了畅销书,所以书商就把内容压缩到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和讲八仙的《东游记》、讲华光的《南游记》和讲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的《北游记》凑到一起来买,售价低廉,颇受欢迎。可见,按照原先小说内容丰满程度来断定版本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 有一篇回忆陈子展先生的文章。黄先生考复旦史地系的时候,国文的卷子是中文系主任陈子展看的,给了满分。不过黄先生因为受古人某种姿态的影响,从来就没去拜访过陈子展先生。后来章益校长组织丽泽学会,这是一个高年级优秀学生参加的团体。黄永年也得到了三位教授的推荐,一位是胡厚宣,就是不久前回母校任教的裘锡圭先生的老师,当年胡先生研究甲骨文,是摸过几乎所有的甲骨片的。另一位是蒋秉南,是陈寅恪先生的弟子,是章培恒先生的老师,现在我们都知道陈寅恪先生晚景是很凄凉的,老朋友高喊“法高邮不如法韶山”,得意弟子成了梁效的成员,在这个时候,蒋先生是低调的,他只是做了一个弟子应该做的,80年代,正是蒋先生的《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掀起了陈寅恪热。当时出版社送来稿费,蒋先生退回了,他说,弟子给先生编书,怎么能收钱呢。(黄永年先生也写过回忆蒋老师的文章,不过是在这本笔谈出版之后)这第三位就是陈子展先生。陈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湖南自修大学的时候就认识毛泽东,也曾是老资格的革命者,不过57年的时候被划成右派,关于这段经历文章很多,黄永年先生的文章里只是一笔带过。他只是提到,文革后期的时候,陈先生去北京,让毛泽东知道了,要请他去叙旧,但陈先生没有应召,出京游泰山去了。由此可见名士风范。 -
對照記@1963
一個時代.三地人.三種對照 台灣的楊照、香港的馬家輝、大陸的胡洪俠 他們仨,唱出了時代的記憶,也唱出屬於我們的共同回憶 三個說故事的高手,以50年來最常用的22個日常詞彙 共同書寫公共話題中的私人記憶 從初戀、青春欲望到成長記事 譜出兩岸三地的共有記憶 時而感性陶醉、時而傷懷、時而驚奇、時而捧腹大笑…… 台灣、香港、大陸開放後,彼此交流已密不可分。但在同樣的華人外表下,因文化歷史、成長環境、教育背景的不同,在思想觀念或生活行為上又有什麼異同? 透過台灣楊照、香港馬家輝、大陸胡洪俠這三位「五年二班」的嚴格「寫文」對照,精挑細選兩岸三地五十年來,22個日常生活詞彙,大至談台灣、香港、大陸;或是影響華人社會深遠的人物,如孔子、耶穌、瓊瑤;或是尋常生活一定會接觸的火車、電車、男廁所、報紙;或談及少年時代的初戀、女老師、女同學…… 這個讓人眼睛一亮的「創意寫作」,對作者是考驗,對讀者卻是趣味恆生的閱讀經驗。三人連袂完成(或說彼此較勁)一個通過記憶互相對照的寫作,道出自己生命中種種的喜悅、疑惑或不堪,有私密的、社會的、國家的……我們將看到這一代人成長的三個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