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训导书
尼采恣情,克尔凯郭尔羞涩;尼采崇生命的强力,克尔凯郭尔惜生命的脆弱;尼采纵情审美的人生,克尔凯郭尔纵身上帝的深渊;尼采对女人既惧又恨,克尔凯郭尔对女人既羞又惜;尼采呼吁残忍,克尔凯郭尔赞颂牺牲;尼采的文体恣肆,时有神智不清的夸张,克尔凯郭尔的文体沉郁,时有简朴温情的反讽;尼采与克尔凯郭尔尽管都属非理性思想家,但非理性的含义在两人那里绝然异质:前者苏格拉底,后者崇苏格拉底,就是证明。概言之,尼采与克尔凯郭尔都看到“虚无”和“主义”的来临,并力图抵抗之,却基于截然不同的个体心性编织出截然不同的思想。无论如何,两人的思想构成的张力,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嬗变和现代性问题的突进,都是决定性的。 为什么汉语中国思想界偏爱尼采,而非克尔凯郭尔?这是否反映出汉语思想的某种结构性气质?在汉语思想者家谱中,据说可以找到与尼采同气质的人——庄周,但迄今还找不出一个与克尔凯郭尔同气质的人。若果如此,克尔凯郭尔思想就会滋补汉语思想的体质。可以设想,当年王国维先生读的若是克尔凯郭尔,其人间词话的写法就会不同。无论如何,克尔凯郭尔思想之在是对每一当下属己的个体之生存脆弱的痛惜。汉语思想界只知尼采而不知克尔凯郭尔,不仅对现代性思想结构的了解是残缺的,更重要的是,对属己的生存在性的理解是贫乏的。在我看,与克尔凯郭尔交往,更重要的是个体自我理解的更新。 -
群山
《群山》内容简介: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反映西北革命斗争历史的长篇人物传记《群山——马文瑞与西北革命》出版面世已经过去了十余年。这些年来,世界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许多许多的事情,我个人的生活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我所尊敬并深入了解过的此书主人公——西北革命的领导人之一马文瑞同志,以及他和他的战友们所生活和奋斗过的那个极不寻常的时代,都已经随着他们的相继辞世而变得更加遥远了。我自己也由开始撰写这本书时的一个热血青年,进入了“知天命”的年龄。连亲手给这部书颁过奖的文坛巨匠刘白羽先生也已作古。但许多关于《群山》的往事和动人情景,却还历历在目,或总在心头萦绕。值此《群山》再版之时,把这些讲述给亲爱的读者,或许也是作者的一种责任。 -
曾经男人的三少女
克尔恺郭尔是19世纪丹麦哲学家, 后世公认的存在主义哲学始祖。本书共收入他的四 部作品。《酒宴记》通过几位青年哲学家之口,带有明 显辩论色彩地探讨了克氏那个时代,人们所普遍困 惑、面临的思想难题。《曾经男人的三少女》通过三位文学名著中的女性形象,揭示了人们反思自己命运 时的困境。《我看婚姻》中,作者以已婚男人的口吻酸 溜溜地言不由衷地颂扬着婚姻,言外之意则要揭穿 人们的幻觉,棒喝人们谨防它的陷阱。《日记选》撷取 了克氏日记中的精彩片断以及几则短小精妙的演讲 辞,它们以轻骑兵般的敏捷机警,短促而有力地叩击 着人生和哲学的命脉。作者既是一位存在主义大师, 也是一位卓绝的文体家。将高深莫测的哲理思辩与 精彩绝伦的隽言妙语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形成了克 尔恺郭尔的独特魅力。本书很突出地体现了克氏作 品的这一特色。 -
克尔凯戈尔入门
-
论怀疑者
《论怀疑者》属于哲学思想的自传性作品。基督信仰是生存经验的新生,是个体生存意味的根基之重设,因此,克尔凯郭尔的自传性叙述是基督教信仰论的重要文献。《论怀疑者》并未就怀疑与基督信仰的关系展开论述,这部自传性残篇提供的只是个体思想的历史痕迹,结论性的东西应在克尔凯郭尔的其他著作中去寻索。《哲学片断》正是这样的著作之一。它简洁明晰地表达了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自路德之后,基督思想史中唯信论的再一次重大推进,具有思想里程碑的意义。 -
或此或彼(上下)
本书分为两部。上部共八篇,托名“A的论文”。下部共三篇,托名“B的论文”。全书各篇看似各自独立,分别讨论不同的问题,却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或此或彼》意在表明:存在的本质即是选择——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同选择之间不存在一个比另一个更优越。上部中“A”的八篇作品主要讨论审美的人生态度,构成了“此”。下部“B”的三篇作品主要讨论道德的人生态度,提出了人生选择的问题,并涉及了宗教的人生态度,构成了“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