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彷徨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的小说,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1926年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同。 书的扉页,有作者的题记: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彷徨》鲁迅先生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 “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彷徨》目录: 《祝福》 《在酒楼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长明灯》 《示众》 《高老夫子》 《孤独者》 《伤逝》 《弟兄》 《离婚》 -
沈启无卷
《沈启无卷》主要分为论著、散文·论文、诗歌、附录四部分。论著:收沈启无所作《 校注》,是根据沈氏手稿整理而成。散文·论文:收录各种体裁的文章,以发表的时间排序。诗歌:收录全本的《思念集》。沈氏一生出版诗集两部。其一,是1944年新民印书馆出版的他与废名的新诗合集《水边》;其二,是1945年武汉大楚报社出版的诗集《思念集》。期刊刊载过的散篇,收于《水边》,又重复收于《思念集》,有些换了名称,内容却是一样的。如《水边》中的《儿童诗》,在《思念集》中改换名称为《多情的敲梆人》《春夜》。可以说《思念集》几乎网尽了沈启无1945年前的诗歌创作。我们选择全本的缌念集》,就是为了呈现沈启无的诗歌创作的全貌。附录:收录周作人、俞平伯为《近代散文钞》作的序,林语堂的书评,周作人写给沈启无书信二十五通,关于老作家问题的系列文章和当时人所作沈启无的介绍文章一篇。 -
东北偏东
中国图书领域中,“反黑题材”是稀缺资源。这是中国首部直接描写黑社会以及反黑斗争的长篇小说。它透视一种地下规则,并将人性的野蛮赤祼祼地暴露。它展现一种男儿的血性,也孕育着一种难得的宽恕与包容。哪里有人性的沉沦,哪里就有自我的救赎!我的出身是上天注定的,但是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单纯而懵懂的开端——我一直在苦苦追问江湖在哪里?后来才发现,原来它就在你身边沉沦而肆虐的剧情——当我做英雄的时候,边上没有记者;当我做流氓的时候,台下尽是熟人。救赎中寻觅着的归宿——海滩是上帝写了一半的剧本,句号得由那些沉船打捞者来完成。晨曦熹微,街道清幽。城市的一隅从朦胧中醒来。慢慢的,一座巨大的广场开始在葱郁的阳光里闪烁发光,那是华贵的石材反射出来的绚丽。广场上聚集起三三两两的老年人,渐渐地越聚越多,变成界线分明的几群。老年健身操、秧歌、太极拳……仪态各异的舞动中却可以感受到同样的珍视与眷恋,那正是对时光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眷恋。广场前横亘着新修的八车道高标准马路,马路两边的绿化带还没完工但也初具规模。广场的两侧是一栋栋崭新的欧式商住楼,沿马路向前排列着,样式奢华,色彩艳丽。广场背面是一座凹进去的半圆型欧式白色拱门,上面醒目的凹刻着“锦绣花园”四个黑色大字。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同样风格的洋楼,还有依稀可见的各类生活设施,花园,绿地,希腊风格的石雕喷水池……所有的一切都是簇新亮丽的,似乎在炫耀着城市里又一处现代化高尚新区的诞生。 -
嬗变
《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修订版)》对辛亥革命时期、1912-1919年、五四时期三个阶段不同的文学风貌做了梳理勾勒,着重揭示出中国文学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从“旧”到“新”的历史性嬗变。 《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修订版)》引用了大量史料,包括来自各种类型作品的大量实例。作者力图在别人不经意处发现历史信息和艺术内涵,进而抓住文学历史的种种征候、发展进程的点点轨迹,既描绘出一幅幅文学史画面,又提出了一个个值得人们认真思索的见解。 -
岁月沧桑
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年代这一时期的生命历程为观照对象,通过大量的新材料,深入他们在时代的大转型大变动中的投入、挫折、碰撞、困惑和坚守,透视其个人性格、理想与时代、社会之间的交流激荡,重现了那个年月的社会风云,个人命运遭际、幽隐,以及精神的尴尬与波澜,检讨了历史经验得失及其包含的启示。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