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诗杂论 诗与批评
闻一多 (1899— 194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人士。曾留学美国,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著有诗集《死水》、《红烛》、学术研究以诗经、楚辞、周易、庄子诸领域见长。
‘唐诗研究’涉及宫体诗、初唐四杰、孟浩然、杜甫的创作风貌及李白诗英译:诗与批评”重点评论现代诗人诗作 包括郭沫若、俞平伯、田间、臧克家。虽然本书评论的对象从唐代到现代,时间跨度和风格差异较大,但由于作者本人 -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的进路与上述的研究有同有异。分别的地方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主要以个别的“文学史”书写文本为对象。简言之,也就是朱星元所提的“写法”和“读法”的进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各章略依时序讨论:由晚清京师大学堂《章程》与现代“文学”学科观念的建立,以至与“文学史”草创期书写的关系开始,到“五四”前后胡适以“白话文学运动”建构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观,再到40年代林庚以“诗心”唤起“惊异”的《中国文学史》,转到由中原南迁的柳存仁和司马长风在50年代及70年代香港进行的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史书写,最后以两种“进行中”的书写活动为对象,看“中国文学史”要添加“香港文学”部分时,或者“香港文学”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所要应付的各种书写问题。 -
诗与哲学
卢克莱修、但丁与歌德,他们所遗留下来的诗篇决不只是一顿菜肴丰富的筵席。从他们的信条和气质看,他们似乎相当对立,完全无法对他们的学说进行统一。然而,在使他们成为伟人的贡献方面,他们不相上下。人们无需采用模棱两可的趣味标准,就会热情赞美每位诗人的诗;人们无需抛弃自己思想的倾向,就可接受每位诗人的基本哲学…… -
文坛五十年
《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为《文坛五十年》(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4年初版)及其《续集》(香港世界出版社1955年初版)的合集。作者自己说,这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书”,“和梅兰芳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相仿佛”。所不同的是,作者“以四围师友生活为中心”,“以史人的地位,在文坛一角上作一孤立的看客”。这种既身历其间,又抽身旁观的双重身份,使得《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兼具回忆录与文学史的定位和特性。《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描叙了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段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貌。依时间脉络先后为顺序,以五十七个专题,追述了五十年间的文学社团、流派、思潮、报刊载体、重要作家和深具影响的作品。由于作者身在文坛、学界和新闻圈三界游走,与《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中谈论到的梁启超、章太炎、李叔同、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朱自清、陈望道、夏丐尊等,多有过直接交往,《新青年》、五四运动、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也是他身历或熟悉的,所以,他的追述不乏第一手的信史资料,对作家,作品的评论,也独具只眼,既不仰视,也非俯瞰,而取当事人之平视。这些可说都是《文坛五十年(正编 续编)》优长。娓娓道来如述掌故的随笔风格以及个性化的臧否人物,读来亲切随和且感性有趣。 -
诗经别意
本书为钱红丽新近生活读书随笔集。以个人生命体验重新解读经典作品《诗经》,新颖别致;将《诗经》的古意化为当下的今意,昭示了经典永恒的魅力和超越时空的延续性。古典韵味融入现代气息,细节处理上生动有弹性,语言富有张力,别具一格,是近年来文坛少有的文化感悟类佳作。作者的文字坚硬而华丽,在《散文》杂志开设“诗经别意”专栏,连续五年,反响强烈。 -
二十世纪的诗心
《20世纪的诗心:中国新诗论集》作者把诗歌研究理解为对“文学性”的探索、对诗人精神的怀想以及对千载“诗心”的领悟,在对诗歌艺术佳构的精细阅读以及诗人心灵世界的深入解析中,力求捕捉和传达内在的诗性,并试图展示中国新诗百年历程中的诗学轨迹与精神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