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张及其他
本书是一册精致的读书随笔小集。作者陈子善先生,是三十年来大陆研究、发掘张爱玲其人其作的第一人。他的文字,善于在史料的钩沉中生发读书之趣,一向得读者喜爱。本书中,他把最大的篇幅给了张爱玲,涉及这位深受海内外推崇的民国才女作家的生平、创作及佚作的发掘考订等。另外,亦有多篇关于叶灵凤、陈从周、周作人、金性尧、彭燕郊、谷林、季羡林等前辈学人、作家的文字,寄以深情,感慨在焉。 -
现代性的追求
《现代性的追求》内容简介:二十世纪欧美汉学界对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史的研究蔚为风潮,李欧梵教授的成就堪称最受瞩目。在关于现代文学的一片写实声中,他提醒我们另有一群作家曾以其激越的声音、独特的行止,为中国的现代经验另作诠释,其中的很多题目已经成为目前学界的抢手话题。相对于传统海外学人作家的游子逐客姿态,李欧梵力倡游离的边缘批判立场,与许多当代文化理论不谋而合;而他那种时时处处用功、无所计较的治学态度,又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李欧梵教授的重要著作,多半以英文发表,有缘一读的读者毕竟太少,《现代性的追求》精选他多年来所写的论文,重新翻译编排。其中,谈论清末以迄现代文学中浪漫主义潮起潮落的篇章,最能见出他个人性情的发挥:应《剑桥中国史》大系之邀而作“中国文学现代化之路”的长论,则在在可见他精辟允当的批评功夫。 -
“故”事如何“新”编——论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重写型小说”是对文学中恒常性的重写现象考察之后定义的小说类型,指以“前文本”为原型,在其基础上加工变型的小说。本书作者创造性地提出这一概念,并按照先秦诸子、中国神话、史乘、希腊神话等不同的前文本类型考察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如鲁迅《故事新编》等,探讨在认知模式转变、学术转型的背景下前文本怎样被重写。 作者虽为刚毕业的年轻学者,全书思路清晰,论述精到,显示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研究潜质。 章节目录: 导论 一、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 二、"前文本" 三、认知模式的转变 四、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镜中的先贤:诸子的重写 一、"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 二、郭沫若的"凸凹镜"式重写 三、鲁迅的文化"校雠"式重写 第二章 "祛魅"抑或"迷信可存":中国神话的重写 一、祛魅 二、"迷信可存" 三、"苏古掇新"的"演义" 第三章 "解释"与"讽喻":史乘的重写 一、历史小说理论与重写问题 二、"解释" 三、"讽喻" 四、解释与讽喻之间的张力 第四章 启蒙叙事与本土化叙事:异域文本的重写 一、重写与希腊神话的译介及研究 二、"摩罗"式的盗火神 三、"本色化"耶稣 第五章 "稳定反讽":一种张力结构 一、现代重写型小说的文体特色 二、《故事新编》的"稳定反讽" 三、《月下小景》集的多重叙事 四、一种张力结构 结语 一、小说与学术 二、观念的力量 三、"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现代重写型小说出版与发表情况 -
小说的艺术
“人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昆德拉说,在这个格言的启发下,他喜欢想象:弗朗索瓦?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了上帝的笑声,欧洲第一部伟大的小说因此诞生了。小说艺术来到世界正是上帝笑声的回响。小说的智能不同于哲学的智能,它不是从理论蕴含,而是从幽默精神中产生的。这本作品是昆德拉对小说艺术思考的总结,藉由此书,我们可以了解这位作家的艺术观点、风格、技巧,和他对写作的态度、对文学传统的理解,以及在这个态度背后对人和世界的想法。 -
普鲁斯特和小说
书名原文:Proust et le roman:据Callimard 1971年版译出:本书论述了《追忆逝水年华》的形式与技巧问题。分为:角度与视野、人物描写、语言世界、时间与事件、叙述技巧等14章。 -
典型文案
这是一部描述1949年以后的三十年中中国当代文学史著名案例的研究著作。具有非常扎实的案头功夫和探幽索微、引人入胜的写作风格。 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紧紧捆绑,制度力量非常强大,写什么和怎样写都取决于文艺政策和部署。当代文艺面对的往往不是人而是物:体制、政策、形势、运动等等。过去研究作家作品的成败,一般从其自身找原因,而在当代,必须从社会总体找原因,其自身原因退居次要乃至微不足道。因此当代文学史不是一部缘创作而延续的历史,而是一部随时被它外部的强大社会现实因素所牵制、影响和操纵的历史。从特殊性言,当代文学史不是作家史,不是作品史;是事件史、现象史和问题史。因此,《典型文案》和以往对文艺和文艺史的研究都强调主体性,把作家艺术家的才能、性情、修养视为原动力不同;《典型文案》一书对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关系”的发微、辨析和阐释上。当代文学史上存在一些集中反映了当时文学境状的典型人物,还有桩桩件件交织着错综关系的文学史案例。分析它们,品味它们的诸多细节,成了《典型文案》主要的内容。这本书,是关于新中国六十年当代文学的一份“档案”。其中,无论对人、事、史,均致力于考辨梳拢,抉微索隐,陈其概要。是一部理路谨严、具有思辨光芒和智慧含量然而又文采斐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