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精神
德里达的解构在其产生之初,就被指责为是非政治的。而由于它与海德格尔的遗产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共谋”关系,他的思想更被指责为有法西斯的倾向。特别是1987年维克多·法里亚斯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一书的出版,似乎更加重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并不是哲学家的一次偶然的失足,相反,纳粹思想已铭刻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深处。《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表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当然可以视为是对法里亚斯一书的回应。然而,该书的意义首先并不在此,毋宁说,它首先是对纳粹主义本身的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对纳粹主义与整个西方思想的关系、尤其是与西方两千多年来所追求的各种不同的精神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而所有这些又都是通过解构海德格尔不同时期对于“精神”的不同态度和关于精神的不同思考来完成。 该书是德里达从早期到后期关于海德格尔的一系列文本中的巅峰之作,也可以视为他对于海德格尔的一个总结性的思考。 -
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
本书是后现代性是六十年代以来由福柯和德里达等人推动的思想潮流。它对西方的形而上学、本质主义、总体性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态度,同时也动摇了主体、理性、真理、语言、历史等概念的稳固的现代性内涵。最终,后现代性表现为一种祛伪式的哲学形式和知识形式。本书收录的是后现代理论中堪称经典的文献,正是这些理论家及其著述,刻写了后现代进程中无法抹擦的痕迹。 -
论精神
德里达的解构在其产生之初,就被指责为是非政治的。而由于它与海德格尔的遗产之间的某种程度上的“共谋”关系,他的思想更被指责为有法西斯的倾向。特别是1987年维克多·法里亚斯的《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一书的出版,似乎更加重了人们的这样一种印象:海德格尔的纳粹事件并不是哲学家的一次偶然的失足,相反,纳粹思想已铭刻在海德格尔思想的最深处。《论精神——海德格尔与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发表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当然可以视为是对法里亚斯一书的回应。 -
无赖
雅克•德里达被称为“解构主义大师”,于2004年去世,他的离世被法国媒体视为自1980年让•保罗•萨特逝世以来法国学术界最大的损失。本书是他最后一本重要的政治哲学著作。在书中,他论及“9•11”后世界正面临的新的政治前景,以及全球化进程下正在到来的世界未来民主。 本书从评述来自美国政要、哈佛大学著名政治学家、教授和主导媒体对于“无赖国家”一词的话语分析出发,深入探讨了民族国家之外的新主权问题。它既讨论了西方民主的自我期许的失落,其未来政治民主的虚空,也批判了伊斯兰文化政治的局限及其面对正在到来的世界民主时的消极态度。 作者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数字平等和比例民主原则出发,展望正在到来的世界民主的前景,把西方、第三世界和作为各种顽固的他者,比如恐怖主义者和美国强权,放进一个非常开阔的政治视野内来透视,这或许是当今最深邃的一种政治哲学眼光。正是这一独特而深刻的角度,使得本书成为了一本不可忽略的政治哲学著作。 -
德里达传
本书讲述了德里达的故事: 阿尔及尔那个12岁便被逐出学校的犹太孩子,后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法国哲学家;一个脆弱而饱受折磨的、直到生命最后仍自认为不受法国大学的青睐的人。 他与最重要的作家和哲学家们非同寻常的友情,从路易•阿尔都塞到莫里斯•布朗肖,从让•热内到埃莱娜•西克苏,还有埃玛纽埃尔•列维纳斯和让-吕克•南希。 他同许多思想家一系列激烈而意味无穷的论战,无论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约翰•塞尔还是尤尔根•哈贝马斯。 那个与他融为一体的概念——解构——及其奇特的命运,它远远超出了哲学界,对文学研究、建筑、法律、神学、女性主义、酷儿研究和后殖民研究都影响深远。 为撰写这部传记,作者访问了数以百计的当事人,并参考了雅克•德里达终其一生积累的庞大的个人档案及大量通信。资料丰富全面。这部作品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这位20世纪下半期重要哲学家的看法。 -
精神的分裂
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创立了“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认为,自柏拉图以来“形而上学”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定势:万物背后都有个根本原则,这种终极的东西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其就意味着走向谬误。解构主义就是打破这种霸道的秩序,是对“结构主义”或传统哲学的反叛。德里达的理论动摇了整个传统人文科学的基础,也是整个后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本书作者以一种与晚年德里达进行虚拟对话的形式,深入解析了德里达的解我主义思想,深入解析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从哲学到文学,从语言学到法学,可谓一本分析解德里达思想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