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像与时间
-
電影II:時間-影像
時間-影像如何產生?無疑地,就是戰後隨著電影的轉變,因為感官機能情境讓位給(新寫實主義的)純聲光情境而產生。但這樣的轉變以各種不同的模式已醞釀多時(如小津、還有曼奇維茲,甚至於歌舞片)。時間-影像不會消弭運動-影像,而是反轉之間的從屬關係。時間不再是運動的一個數值或量測,即某種間接再現,同時運動也只是時間直接呈現的結果:即使是造假運動、錯接。錯接是「無理斷裂」的例子,況且當運動的電影利用有理斷裂進行影像串聯時,時間的電影則致力於無理斷裂上的再串聯(特別是聲效影像與視效影像之間)。 認為電影影像確實就是當刻是錯誤的。直接的時間-影像並非屬於當刻,也不單純就是回憶。它與經驗性的接續時間以及心理記憶決裂,而得以呈現為某種時間的次序或系列(如奧森•威爾斯、雷奈、高達……)。這些時間的符徵跟思維符徵和話語符徵之間密不可分。但思維又如何在電影中自顯?而什麼才是專屬電影的話語行動呢? -
電影I:運動-影像
這項研究並不是一套電影史,而是嘗試對屬於電影的影像與符徵進行分類。我們在此對第一類型的影像──即運動-影像,還有它的主要變化──感知-影像、動情-影像與動作-影像,以及構成上述影像特徵的各種(非語言學)符徵等等進行思考,有時是光與陰影的抗爭,有時又是光與白色的關係。這些質性與力量有時表現在容貌上,有時又展示在「任意空間」裡;有時揭示出原創世界,又有時實現於假定為真的地點裡。電影裡的偉大作者各有所長地發明並構成了這些影像與符徵,他們不只得以媲美畫家、建築師與音樂家,甚至可與思想家並駕齊驅。光是經由視聽效果而批判或讚揚是不夠的,而是應該說明思想如何用運動-影像,以及最深刻的時間-影像的聲光符徵來進行,以求偶爾能生產出偉大的作品。 -
时间―影像
几乎可以这样说,德勒兹谈电影的两卷本著作也许是你这辈子所能读到的最深刻的电影论著了。为何如此绝对?因为跟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未必有希望超越德勒兹。 德勒兹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跟他不相上下的哲学家尚有几位,可惜他们都没有写过电影方面的论著。《电影2:时间-影像》是两卷本著作的第二卷,第一卷的题目是《电影1:运动-影像》。现在我们不必追问为什么中译本先推出第二卷,而不是先推出第一卷,或者同时推出。热爱电影的读者,你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去书店把它抢购到手,因为该书只印了3000册,而中国有多少热爱电影的人会跟你竞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