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斯威辛之后
高速运转的电影工业正给我们生产着记忆,它的产品可以按照集成块的方式任意组合我们的过去,记忆的时间性被抽离了。我们有的只是影像化的、超现实的、不可置疑的空间化的过去。人们不必再费神追忆似水年华,也不必再争论历史的真相与再现的可能,更不必思考自己的身份与家族和民族史的关系,超大的银幕“供应”给我们所需的一切,它告诉你是谁,应该如何思考,该如何回忆。 银幕不是一扇透明的窗户,但光影会让我们产生“窥视”历史的幻觉。好莱坞电影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文化消费的中心话题,大量的历史影片以冲击力很强的史诗性叙事塑造着观众的历史意识。特别是“二战”屠犹题材,这个当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中的核心话语,已成为美国学院体系中发展成熟的庞大学科,而影像再现“大屠杀”更隐含着复杂的价值判断。本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分析“历史见证”影片银幕背后的意识形态。 -
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好莱坞镜像与历史记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好莱坞的电影作品,但没有采取逐一分析电影文本的方式,而是以问题为切入点,让文化研究与电影解读相互融贯、相映成趣。同时,为了把电影分析与个人经验勾连起来,《美国往事》把不同的主题分析,统统放入作者一次赴美讲学的经历框架内,以期产生文化的“临场感”和形式上的整体观。全书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西线无战事”,针对好莱坞电影如何演绎20世纪没有硝烟的战场——两大阵营的对立与冷战,以及冷战意识形态在电影中的微妙变化。第二部分在“往日情怀”项下,通过细读不同的影片文本和文化现象,讨论美国公众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昔日美好时光的集体记忆,对消费文化喧嚣浮躁的无奈。“第三部分称作“异国幻象”,以萨义德的后殖民视角,观察美国大众传播中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