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秒速五千公里
致那些无法消退的爱情与乡愁
安古兰、卢卡漫画节获奖作品
跨越三个国家、贯穿三个人生阶段的情感纠葛
爱情如此让人欲罢不能,却不料自始至终都是三人游戏
几何图形化构图,省略分镜黑框,用色彩修饰情绪
编辑推荐
我是特吕弗的超级粉丝,必然会受到某些影响。这个爱情故事,因空间距离及时间流逝而变得遮遮掩掩、面目全非,并被高度理想化。面对现实时,其中的人物原先的想法逐渐有了改变。另外,科技的进步给人一种假象,以为可以借此弥补时空差距,任何情境下都能沟通,即使已成为陌生人……
——曼努埃尔·菲欧
图形、虚实距离、情感的本质——菲欧漫画里的具体艺术与概念艺术。
菲欧的艺术是几何图形化的——三角形的鼻子、半圆形的耳朵和时常省略掉的轮廓线——果断的落笔和简洁明快的构图充分展现了具体艺术所特有的纯粹。他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意大利、挪威、埃及三个国家,也将角色做出了相应的对标:留下的人、离开的人和回来的人。故事中,人物间的物理距离会因情感波动而产生变化,可当物理距离被拉回到最初位置时,情感却并未随之归位。当大多数爱情故事还在靠跌宕起伏的剧情去吸引读者时,菲欧笔下的故事却已将人们引入更接近概念艺术范畴的思考:如果文字、影像、对话、思绪、距离等都能用来诠释爱情,那么哪一种形式才能反映出爱情的本质?
电话里的停顿,是通讯信号故障,还是对通话双方而言无比漫长的沉默?
当年轻的皮耶罗拨开百叶窗望向对面新住户时,他深知自己已经坠入爱河,可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如此想要接近的人,却在未来的某一天,身处在与他相隔5000公里的地方。漫画家菲欧以电话作为媒介,让两个人在彼此相距最远的时候“重逢”了,他们心中一直未能释怀的情感也藏在电波中若隐若现。
✨当浪漫主义故事遇见自然主义创作风格,看曼努埃尔·菲欧如何打破传统漫画形式,用更加动人、新颖的方式诠释爱情。
主修建筑专业的菲欧在尝试创作漫画时,发现建筑学帮他免于束缚在漫画世界的条条框框,而在其之上寻到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也因此开拓出自己独特的漫画风格。他打破传统分镜模式,省略掉黑色线框,带有留白的分镜会与间隔处的白色相融,白色的部分像在无限延伸,留下意味深长的余味,其他颜色又会因明确的边界而让奔放的笔触得以停歇。菲欧还根据剧情走向来制定不同章节的色调,几乎每一章用色都不超过三种主色,当你快速翻阅此书,在获得色调浓淡变幻的奇妙观感的同时,还能看到人们在不同年龄遭逢爱情时的颜色。
内容简介
“亲爱的皮耶罗,我写信给你,是为了让你放心,我想告诉你,无论你在电话里对我说了多么恶毒的话,我都无所谓。我其实是想说,是时候把话说清楚了。我不爱你了。”
当皮耶罗再次接通露西的来电时,已是相隔两地。两个人的通话因距离而产生了一秒的延迟——每秒5000公里。一秒的空白足以让往事历历在目:尼古拉、皮耶罗、露西,三个年轻人相识于意大利的烈日下,暧昧,冲动和不解充斥着整个青春……爱情如此让人欲罢不能,却不料自始至终都是三人游戏。
媒体推荐
在相互层叠、交融的水彩风格中,拥有建筑师背景的菲欧也将具体艺术和概念艺术很好地运用在里面……这本出版同年就获奖的作品,无疑是图像小说狂热读者的必读书籍。
——安妮·博斯特罗姆,《书单》杂志副主编
菲欧对“爱”的表达是如此成熟,这本书就像一个人长大后所要经历的某些时刻,人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自己年轻时对“爱”的所知甚少。
——动漫资讯网站Comics Beat
菲欧选择水彩作为绘制媒介堪称完美,它赋予角色一种优美且自然的灵动之美,同时运用颜色巧妙地绘制出贯穿整个故事的情绪波动。
——音乐和流行文化在线杂志《沉睡者》
曼努埃尔·菲欧将故事节奏及走向把握得十分出色。阅读前请做好心碎的准备,结局可能也有悖于你的预期,但终将获得一次不虚此行的情感之旅。
——图像小说评论网站Grovel
获奖记录
2010年卢卡国际漫画节大奖
201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创作金兽奖”
-
听懂另一半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8个月、被译为31种语言、拯救了无数读者婚姻的两性研究经典。两性各有一套惯用语言,误解常始于不对等的沟通。
◎ 编辑推荐
☆ 你以为你说的话就等于TA听到的吗?每天有多少争执是本可以避免的?有多少真挚的情感表达在对话中流失?
☆ 英国神经学家奥利弗·萨克斯倾情推荐,8个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被译为31种语言的两性语言学代表作。
☆ 他迷路时,为什么宁可自己找也不愿开口问?她诉苦时,为什么比起建议更希望得到安慰?两性不同的社群文化,塑造了不同的“性别方言”。当女性看重的关系性对上男性要求的独立性,常常让一方传达出的不等于另一方接收到的,误解和争执因此发生。
☆ 随语言学者深入社会的肌理,探寻沟通的逻辑。于人,明白他/她怎么想,为什么这么说,期待你如何答;于己,发觉性别方言的烙印,有效调整心态,懂别人,更懂自己。
☆ 无论你是与异性沟通还是与同性相处,无论你的沟通对象性格如何,本书都能从一个全新角度给你启发,帮你察言观色,知己知彼,提升情商,和睦关系。
◎ 内容简介
黛博拉·泰南在本书中分析了两性沟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男性和女性的沟通方式本质上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并非天生,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建构的。女性使用的是建立联系的语言,更注重亲密性;男性使用的是确立地位的语言,更追求独立性。因此,在两性间的对话中,双方的首要目标并不一致。这种差异与感情深浅无关,却造成了不少误解,经常让双方都感到委屈。泰南会告诉你,了解了这种差异的起因和表现,你会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另一性的所思所感。
泰南整合语言学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提供了大量来自现实生活会话的实例,你会在其中看到自身经历的影子。除了对两种沟通风格的基本解读以外,你还会读到两性对话中的打断现象、公开与私下沟通的差异、说教与聆听以及八卦行为的意义等引人深思的内容。
-
爱情发明家
- 编辑推荐 -
★“非俄狄浦斯”概念的提出者和抒写者,吉尔·德勒兹眼中“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罗马尼亚超现实主义团体核心成员,保罗·策兰在巴黎命途同轨的密友。
★一部爱情与死亡的超现实主义交响曲,一个用爱情来实现彻底解放的理论与实践计划的纲领。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出发,突破与生俱来的俄狄浦斯情结,实现真正自由的爱情—生命。
★兰波:“爱情必须被重新发明。”卢卡:“爱情在1945年被发明。”
- 内容简介 -
1947年,卢卡写道:“《爱情发明家》是一个用爱情来实现彻底解放的理论与实践计划的纲领……在这里,爱情第一次自由地遭遇了革命……爱情在1945年被发明……二律背反的世界在非俄狄浦斯的层面上荡然无存……自由与其对立面之间的神话斗争如今发生在俄狄浦斯和非俄狄浦斯之间。必须迈出一大步,克服形形色色的体系残酷但又精确地描述的无法忍受的俄狄浦斯生命,迈向语言系统难以描述、难以还原、难以察觉的一种生命中的生命、爱情中的爱情。我说的是非俄狄浦斯的生命与死亡,也就是对长久以来令我们纠结又不幸的那条退化的乡愁脐带的绝对否定。”
-
午夜阳光
★每一颗心都曾经午夜,也都渴望阳光。
★全球销量1.6亿册,“暮光之城”新作震撼面世
★因手稿泄露,作家用12年时间重新创作
★著名翻译家、《哈利·波特》译者马爱农精心审订
★导演、编剧、《青年电影手册》主编、金扫帚奖创办人程青松推荐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NBC新闻、每日电讯、卫报、普利策奖得主Kiran Millwood Hargrave联袂推荐
【关于本书】
遇见贝拉前,爱德华已不记得一百多年来自己是第几次上高中,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自己永远17岁,永远能听见他 人 心声,永远百无聊赖……这时,少女贝拉阳光一般出现,午夜的冷寂开始回暖,升温。
对贝拉的爱,爱德华不可抗拒、无法回避。但如果真像爱丽丝预言的那样,贝拉最终会因自己而死,或变成和自己同样的异类。爱德华又想放手。
每次牵手都纠结,每次拥抱都挣扎,每次亲吻都既甜蜜,又痛苦……面对贝拉的热烈、清澈和天真,爱德华的孤僻、忧惧和沧桑同时加剧。越甜蜜,越痛苦;越温暖,越危险;越痴迷,越忧惧。每一颗年轻之心都曾午夜,也都渴望阳光。
与《暮色》的“贝拉视角”相反,本书作品完全是“爱德华视角”,让既有的爱恨纠葛全然有了新解:男人眼中的爱情和女人眼中的爱情永远都不一样,这也许就是爱情本身永恒的魔力和魅力。
【媒体评论】
每个故事都有两面性,我们早就拥有了贝拉视角的《暮色》故事,多亏《午夜阳光》,我们才得以看清爱情的全貌,终于可以从爱德华的角度来了解他和贝拉的故事了。
——西拉·威尔逊,美国亚马逊书评
《午夜阳光》和《暮色》相比,少了天真,多了丰满和深刻。表面上是贝拉的故事引领了十多年来青春小说的创作方向,但事实上,爱德华身上才蕴藏着故事的叙事力量和引人入胜的内在戏剧性。人们不只是想当梅尔作品的看客,更想爬进去,活在里面。
——《时代》周刊
“暮光之城”系列是一个文学现象。对于爱德华和贝拉的忠实粉丝来说,《午夜阳光》提供了更丰富的故事细节。
——《纽约时报》
-
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
当爱变成“我爱你,但没有在爱里的感觉”
七步重燃爱火,回归幸福旅程
◎ 内容简介
其实,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了解亲密关系的发展时序,更不知道如何在各个阶段正确经营自己的婚姻。
婚恋治疗师安德鲁·马歇尔认为失去相爱的感觉,并不意味着亲密关系的结束。他提出了重燃爱恋的七个步骤,帮助我们破除相爱不相恋的心理羁绊,重建婚恋中的情感纽带,最终收获亲密关系对此生最丰厚的回赠。
◎ 编辑推荐
在婚恋关系中,我们梦寐以求的是甜蜜幸福、恩爱一生的相知相伴。然而,当激情褪去,我们爱彼此,却不再深爱。渐行渐远的关系,让婚姻出现裂痕与危机,甚至导致终生的不幸。
太多的伴侣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越容易陷入我爱你,但没有在爱里的“爱无感”。
感情越稳定,激情却越少;
在一起越久,沟通越困难;
相爱容易相处难,爱输给日常的琐碎。
◎ 名人推荐
爱情,或许是怦然的心动;相守,却需要长久的经营。如何表达爱,经营爱,修复爱,是我们一生的课题。《幸福关系的7段旅程》条分缕析的拆解了爱与亲密中的常见问题,并极具针对性地提供了行动指南,它将帮助你站在更高的视角来审视亲密关系,阅读它,相信你将会因此走上幸福的旅程!
——幸知在线女性心理成长平台创始人&CEO 潘幸知
过去,人们离婚往往是因为恨。现在,离婚往往是因为不够爱了。为什么婚姻中我们会出现热情不再的感觉,怎么样才能重燃爱恋?相信这本书可以帮助很多家庭,让婚姻回归爱的旅途。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樊登
-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是发表于天涯论坛的自传,作者是南康白起。讲述了作者自己在得知相恋7年男友结婚后所发生的故事。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是南康白起与男友分手后,表示愿意等男友到三十五岁而写。相恋7年的男友结婚了,南康也选择了自杀这个方式,为这段感情划上一个句号。
从朝夕到阴阳,从相爱的那一刻开始就应该猜到了结局。世俗赞美爱情但世俗却从来不承认爱情,何为对何为错?南康,三十五岁太久,湘江的水太凉,只怕你只身在遥远的天堂,而他,和一个女人或许还有个孩子,在家的天堂。南康,你等的可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