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交易
★中譯首本人體交易秘辛紀實 ★媒體雜誌書評一致推薦 ★讓人震驚的人體與人體器官販售真相 ★收錄超過20張作者在訪探時所拍攝的真實照片 這份深入的報告書引領讀者踏上驚異之旅, 進入毛骨悚然的全球化黑社會, 一探器官、人骨、活人買賣的人體市場。 不要再說什麼叢林深處的食人族了, 當今的人類對人肉的欲望程度才是史上最高的。 我們需要大量的人體原料,提供屍體給醫學院,讓那些未來的準醫生們能夠充分認識人體解剖學;領養機構把第三世界的數千名兒童送到第一世界,填補美國家庭單位裡的斷裂;製藥公司需要活人來測試下一代的超級藥物;美容產業每年要處理數百萬磅的人類頭髮,以因應消費者對新髮型永不休止的渴望。 這是一本作者闡述自己走訪最黑暗的全球人體市場的旅程,揭露市場上每樁血淋淋交易的殘忍真相。在這裡,你可以兜售自己身體的每個器官,也可以買到任何一個你需要的身體部位。穿梭在此市集的往來者,不是器官掮客、人骨竊盜者、血牛、販賣孩子的人口販子,就是身體有殘缺或是年邁老者的賣家。他們在吵雜市集上叫賣一顆腎臟的價錢,甚至也租賃一個女人的子宮。 調查記者史考特.卡尼耗時五年,現場追蹤獲利高且祕而不宣的人體以及人體部位貿易,此一龐大又隱密的經濟體稱為「人體市場」。他揭露出各種人體交易,有駭人聽聞的,也有荒謬至極的,例如:人稱「腎臟村」的印度村莊,之所以有此一稱號,是因為多數村民都為了錢賣掉自己的腎臟;肆無忌憚的盜墓人從墓園、太平間、火葬用的木柴堆裡偷竊人骨,製成西方醫學院與實驗室的解剖示範用骨骸;某座古老的寺廟將虔誠信徒的頭髮賣給美國的假髮製造商,年收入高達六百萬美元。 《人體交易》揭露了此一產值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地下貿易在歷史上的興衰和復興,並描繪早期的醫療研究和現代大學,赤貧的歐亞村落和高科技的西方實驗室,盜屍人和代理孕母,人骨販子和賣身體部位維生的窮人。雖然地方上和國際上的執法人員均嚴格取締人體交易,但是科學的進步卻造成市場上對人體組織--韌帶、腎臟,甚至是租賃子宮--的需求日益增長,讓人少有餘裕去思量血肉貿易固有的道德難題。 本書共分為十個章節,分別探討:人骨交易、腎臟買賣、販嬰、卵子販售、子宮租賃、賣血、人體臨床實驗、長生不老解藥幹細胞、人髮捐贈。 《人體交易》使讀者得以窺見種種不忍卒睹卻發人深省的景況,令人大開眼界的離奇怪誕現象,並了解此一鮮為人知的全球人體產業,及其對人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
朝鮮聞見錄
作者將自己在朝鮮數天的行程與見聞以豐富的圖文展現,讓人得以窺見自詡「打開強盛大國之門」的朝鮮,這個「表演」給世人看的所謂「全世界人民都羨慕的天堂般的美麗國家」背後,其底層民眾真實的生活狀況:封閉、貧困、饑餓……。 不同於市面上其他有關北韓的書籍,《朝鮮聞見錄》的特別之處是: 第一,作者的身份。書名用了“朝鮮”而非“北韓”,因為作者來自中國大陸,對於朝鮮的政治制度和朝鮮人的所思所想,很能感同身受,畢竟,朝鮮的現在,跟我們過去有太多相像。很多人可能會誤以為中國人對朝鮮都是同情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讀這本書,除獵奇之外,更多的是要看到當下中國人對朝鮮的認知:這兩個形影不離的國家,究竟是“同志加兄弟”,還是貌合神離?也許只有中國人心裏最清楚。 第二,作者是專業攝影師。其他書上能見到的有關朝鮮的圖片,大多是擺拍的,很大成份是遊客照片性質。可這本書不一樣,很多是抓拍甚至偷拍的。我們都明白,朝鮮官方不希望一些不好的東西被人見到,但偏偏這些又才是最真實的,所以本書更顯難得。 第三,作者去朝鮮時,剛好在監管最為鬆曠的一個旅行團裏,所以有更多“夾縫”可以去接近普通朝鮮百姓。 最後,平等的視角。我們談論朝鮮,絕不只是站在道德或道理的高處俯視或一味指責,書中有反諷,也有自嘲,中朝乃至第三方,都應當是平等的。朝方希望我們看到國家意志上光鮮激昂的一面,而現實民眾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一切全憑讀者自去評判。 -
我想活得像個人
在這令人無法置信的現實中,連掉淚都顯得奢侈, 距離我們最近的痛,卻不為人知…… 他們的夢很簡單。 他們想和父母、兄弟姊妹住在一起, 想要不挨餓,想要讀書, 想要和所愛的人廝守並生兒育女, 身為人,希望能活得像個人…… 穿越國界的兩萬公里路,讓全世界感動落淚的真實故事。 我們穿越兩萬公里路…… 可能爬行十八到二十小時的山路, 避免攔檢,十天之內換乘無數次不同的車, 等待深夜,躲在破舊的旅店, 恐懼,驚嚇度過兩天一夜,又兩天一夜, 只要說開始跑,我們要頭也不回往前衝…… 孩子笑了,他們並不知道這是逃亡,以為是好玩的旅行。 大人流著淚,渡過這片海,越過這座山,跨過這條國界…… 大家都說,這樣就自由了。 但,如果是個騙局呢…… 無法取得國籍的幽靈兒童、把自己用兩萬元賣掉的女子、 為了相愛一起逃離北韓的夫妻、被迫注射毒針流產的母親、 一絲不掛渡過冰冷圖們江的人、像魚乾一樣被串起來拖行的人…… 他們,匿名逃亡,因為只想活得更像個人…… 脫北者問,我的決定對嗎? 協助脫北者的牧師問,我們有錯嗎? 作者自己問,拍攝對嗎?訪問對嗎?寫下這本書對嗎? 二OO七年三月到二O一一年十月,超過四年半對脫北者的漫長採訪, 跨越韓國、俄羅斯、烏茲別克、中國、寮國、柬埔寨、泰國、日本、美國等十五個國家, 第一次由南韓記者紀錄脫北者同胞的乖舛命運,用熱淚寫下直逼人心,挑戰人性的事實, 撼動我們的人權視野,心之國界。 得獎紀錄 2008 暗房電影節大獎 2009 蒙地卡羅國際電視節最佳紀錄片 2010 奧斯本艾略特言論獎 2010 艾美獎調查紀錄片類提名 -
剩食
「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 . 「好些國家禁止廚餘送入堆填區,這些廚餘可以捐贈、堆肥、用作飼料、發電……但在香港,無不困難重重。」 . 全港三個堆填區,即將飽和,裡頭超過三分一都是廚餘。 . 我們可以做什麼? . 每一位香港人,都不得不面對。 . 本書講解什麼是「廚餘」,如第一部份探討工商界產生廚餘的成因,第二部份探討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目前如何處理廚餘。第三部份關注的是家居廚餘。 -
天水圍12師奶
在天水圍, 職工盟遇上最奇特的香港人. 有一次, 剛受過理髮訓練的學員到天水圍"義剪", 看到不少頭髮長得像女孩的男童, 我們大惑不解. 母親解釋, 原來是在香港剪髮太貴, 捨不得, 一家人要等到回大陸才剪髮. 與一般香港人看法不一樣, 我們接觸到的天水圍人十分努力. 職工盟在天水圍北有一間培訓中心. 英語班甫招生, 就有百多人排隊; 出席率之高, 是各區同類課程之冠. 居民找工作, 專挑工時長的來做, 因為只有工時長, 才抵得上昂貴的交通費. 失業綜緩個案數字, 天水圍全港第二. 中年低技術男人受失業困擾, 一厥不振, 女人卻無暇嗟嘆, 獨挑生活大樑, 承受男人不願領的低工資, 做男人不屑做的苦工. 這些頑強的天水圍女人, 不斷觸動我們的神經, 萌生出版一部天水圍女人故事的念頭. 社會今天大呼扶貧, 官員, 政客忙著到天水圍作秀. 到底天水圍人真正的需要是什麼? 最好還是由他們來說. -
代价论
本书从社会学角度立论,通过大量日常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社会行动后果评估中的代价问题。立意新颖,主题鲜明,问题意识明确。书中理论铨释和经验分析结合得紧密,许多见解发人深省,一反时下社会学著述中只有现象描述不见观点的流弊。评估社会行动的代价,这是一个需要结合客观效果和主观动机、价值进行综合思考,权衡得失利弊,做出理性选择的过程。其中客观因素可谓纷繁复杂,主观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变动不居的,因而对某些方案的看法也会见仁见智。作者敢于面对现实生活中某些有争议的问题,从社会多维视角直抒胸臆,这种学风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