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明路上
这旅程大多是在黑夜里走过的, 但是当我站在新一天的破晓时分, 我充满了盼望。 我为读这本日志的人祈祷, 愿你们在自己的属灵旅途上得鼓励, 并找到同样的盼望。 ——卢云 初读卢云的著作,便因他的真诚而感动。读他的日记,却被他的坦率所震撼。怎可以这样“透明”的呢?显然,他虽然是位学养高深的神父,却仍然有普通人的情感生活;他虽然是知名的神职人员,却重视天主的荣耀多于自己的声望。 卢云不惜把自己的经历原原本本的向人披露,因为如此“我就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献于他人,从而为生命的道作见证”。 卢云从哈佛到方舟到黎明,从营营役役地追求成就,转而与贫穷人一起生活再深化至成为贫穷人,他认为自己是从黑夜过度至破晓。我们在“后记”里可以看出他仍在跟从耶稣的路程上努力。 《黎明路上》是卢云一段未完的心路历程,给认真渴望紧密地跟随耶稣的基督徒提供了一条途径——反璞归真。这本书于二十世纪末,在香港这大都会出版中译本,想必有它要待完成的使命。 一九九五年五月三十日 -
浪子回头
半瞎、面露慈憐的父親,伸出手,堅定溫柔地擁著滄桑、衣衫襤褸的小兒子;一旁站著的是雙手拘緊交叉胸前、神色懷疑不悅的大兒子。畫家林布蘭讓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鮮明生動地躍上畫布。經過一百年,作家盧雲與畫偶然相遇,開啟了漫漫的心靈之旅。 到底誰是真正的浪子?是揮霍浪蕩的小兒子?是懷怨生氣的大兒子?是你﹝妳﹞?抑是我?到底人心靈深處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人如何能歸回真正的屬靈天家,與天父同享歡喜快樂?在本書中,盧雲說不論大兒子或小兒子,回到屬靈天家的惟一途徑,也是天父對我們每個人的期許:「成為父親﹝或成為母親﹞:擁有天父的慈愛心腸,像祂一樣完全」。就讓我們進入「浪子」的世界,一起尋回歸家的路。 -
爱的漩涡Circles of Love
在圣母大学他和许多人都很亲近。在美国六十年代那个易变的气氛里,密切注视和理解学生的情况,在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不过,他也对其他的事物——戏剧、艺术、好电影有高度兴趣。他的兴趣倒不是为趋时而培养出来的,他要了解时代的思潮,对现时的关注,反过来也使他能对古老的基督徒传统,有崭新的了解。对于认识卢云的人,他忽然到贫穷的拉丁美洲去,在那里生活写作,去结识解放神学家。或者到隐修院去潜修,写有关沙漠教父和修女的修道,写东正教的圣像有助于祈祷。凡此种种,都不会使他们觉得难以置信。卢云最重要的贡献是看到:古代的传统和现代东方的基督信仰,对我们都有直接和实际的帮助,而且和福音本身一样新颖。卢云的书一直以来对许多人都很有帮助,如果这本小册子——我希望它本身也一样对读者有帮助——能引领读者去阅读卢云其他的著作,并去研究作者本人,因为他才是这些书内容丰富的主角,那么,我这份编辑的工作,就已达成目标了。 嘉伟(John Garvery) -
罗马城的小丑戏
在我们生活中,独处,独身、祷告及默观是否已像穿插在大场景之间的小丑一样,仅仅成为学业、工作、人际沟通以外的调剂?或以为这些只属于那(少数被拣选的) 神职人士?以致我们已把这些属灵生命的操练,置于日常生活角落里,而不是藉祷告和独处操练,倒空自己,使周围的人得着安慰、盼望和欢乐。 作者由罗马的小丑所得的灵感,提供对上述属灵操练的崭新洞见,使你重新领略独处和群体的关系,独身对每个人的意义,何谓不住的祷告,及操练属灵洞察力的途径。作者呼吁我们更应活出这些小丑的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