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行车设计200年
◎ 编辑推荐
200多年前,人类发明了第一辆自行车。
至今,全球自行车产量已超10亿辆。
☆人类为何会发明出自行车这种两轮机器?
☆历史上为何许多国家纷纷禁止人们骑自行车?
☆人类曾发明过哪些样式的自行车,今天都有哪些新颖的自行车?
☆如何利用材料学、人体工程学、车辆物理学,让自行车不断革新?
☆车架、车轮、轮胎、悬挂、传动装置、刹车、车座、踏板、车把、车灯、载具等自行车部件是如何一步步演变的?
☆意大利人说达·芬奇绘制了链式自行车,是谎言,还是历史事实?
两位权威自行车历史学家,结合30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对自行车进行全景式解读。让读者在自行车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探究自行车的神奇魅力。
◎ 内容简介
人类发明自行车距今已有200多年,但它的历史却一直被忽视。从滑冰、诸葛亮的“木牛”、日本陆地船,再到四轮人力车,在自行车被发明之前,人们就已采用多种代步方式。从早期的粗糙简单到今天的精致复杂,自行车历经多个关键发展阶段。发明家及厂商利用材料学、人体工程学和车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使自行车的各个部件不断革新。除了对自行车及其部件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还探讨了自行车历史上存在的一些谎言或悬案,例如自行车是否由达·芬奇发明、鲍登缆绳是否是罗利公司的弗兰克·鲍登设计。
全书配以300多张历史珍贵照片和设计图,这本权威的自行车历史书将成为自行车未来持续演进的新起点。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自行车历史的权威性参考书,怎么推荐都不过分。
—— 卡尔顿·里德(Carlton Reid),BikeBiz
这本书注定会成为我们对美妙车轮的权威记录。
—— 迈克·伯罗斯(Mike Burrows),Cycle
一次成功的自行车设计之旅。
——《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视觉上充满了吸引力。
——《洛杉矶时报》 (The Los Angeles Times)
关于自行车设计及历史主题的权威书籍。
——《伦敦书评》(London Review of Books)
两位世界领先的自行车技术史专家偶然结对,产生了这本关于自行车设计的权威书籍。这本书非常完整地描述了过去两个世纪中遇到的众多技术问题,以及不同年代的机械师和建造者选择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
—— 格伦·诺克利夫(Glen Norcliffe),约克大学名誉教授和高级学者, 《通往现代的旅程:自行车在加拿大,1869-1900》(The Ride to Modernity: The Bicycle in Canada, 1869-1900)的作者
两位作者描绘了一部更全面、更权威的自行车历史。他们还平息了历史中滋生的许多争论。这本书比过去四十年中产生的几部优秀的自行车历史著作更全面、更准确。
—— 戴维·戈登·威尔逊(David Gordon Wilson),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名誉教授, 《自行车科学》 (Bicycling Science)的作者
这是一部独特的、全面的、经过仔细研究的自行车设计史,从国际角度撰写,并配有丰富的插图。它从自行车的起源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创新,涵盖了从刹车到儿童座椅等一系列部件功能。自行车看似简单,其实是漫长而复杂的历史的结果,并一直延续到今天。自行车——在本书中被称为19世纪的高科技——现在正朝着成为环保时代的先锋交通工具的方向发展。在《自行车设计200年》中,这种小型人力机器的发展正在成为大历史。
—— 约阿希姆·拉德考(Joachim Radkau),比勒费尔德大学现代史教授
从简单而巧妙的设计出发,自行车是一种完全轻盈而稳定、单一而多样的机器。通过这部专业的、详尽的作品,自行车被巧妙地介绍给读者。握紧车把,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次穿越时间之轮的旅程。
—— 安德烈·吉耶尔姆(André Guillerme),法国国立工艺学院技术史教授
-
全民基本收入
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推荐,法国经济协会2020最佳经济著作奖,“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重磅之作,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经济学著作,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基本收入的一切。 大学问出品
一笔无差别发放给所有人的、覆盖终身的钱,一个看似乌托邦的构想,一种帮助实现更广泛和真实的平等的方案。全民基本收入告诉你,这是可以实现的。
【图书简介】
“全民基本收入”这个名字或许陌生,但请你畅想,如果你可以每月固定获得一笔由政府发放的钱,它不会因为你不去工作或工资变高而取消,不会因为你单身或结婚而取消,不会因为你是女人或你是男人而有所不同……未来是不是突然充满希望!
《全民基本收入》是“基本收入理论之父”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写给大众的基本收入读物。随着传统福利国家在重压之下举步维艰,“全民基本收入”已然成为一项当今世界争论最多的社会政策提议。这本书不仅讲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的介绍,让读者脑中产生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也有对各方担忧的全面回应,兼顾政治、经济、伦理、哲学多领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图书看点】
1. 诺奖得主阿玛蒂亚•森、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耶鲁大学教授阿克曼、埃尔斯托特倾情推荐;
2.“基本收入理论之父”菲利普•范•帕里斯重磅之作,本书荣获法国经济协会2020最佳经济著作奖;
3.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基本收入的一切。本书不仅讲明了“基本收入”是什么,更有对历史上存在过的救济和福利政策源流的介绍,让读者脑中完全形成基本收入概念形成的思维导图;也有对各方担忧的全面回应,兼顾政治、经济、伦理多领域,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4.“后疫情时代”基本收入全球讨论火热,国内的相关书籍却少之又少,本书可谓开拓一片蓝海,在关心基本收入议题的同时,也对当下关于基本收入的激烈争议做出了回应;
5.适合大众阅读的经济学著作。一本没有经济学公式的经济类书籍,不用因为担心读不懂、不会算数而头疼。所有关注平等、关注自由、关注贫穷、关注幸福感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书。
【名家推荐】
基本收入作为一种未来经济方案,可能对现代经济和社会产生根本性影响。即使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也仍未摆脱匮乏和不自由的困扰。所有关心这些问题的人,都应该阅读此书。范•帕里斯和范德波特呈现给读者的解决之道及其理由,既充满力量,又引人入胜,这是一本精彩的书。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哈佛大学教授
为了在二十一世纪实现社会正义,设计切实可行的计划,本书做出了重大贡献。
——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耶鲁大学教授
如今,西方国家充斥着民粹主义运动,暂时掩盖了压迫和不平等的议程。在这个动荡的年代,无条件基本收入像一座灯塔,是促进所有人自由与平等的可行方案。
——安妮•埃尔斯托特(Anne Alstott),耶鲁大学教授
两位作者体现了哲学家对道德辩护的关心,历史学家对先例的关注,经济学家对激励的关怀,经验主义者对证据的尊重,以及实践者对可行性的关切。
——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哈佛大学教授
不平等和贫困是困扰现代社会的真问题、大问题、难问题。《全民基本收入》一书汉译本的出版对中国读者也必将吹来一阵清风!
——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全民基本收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似乎有点乌托邦。如果,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恩格斯语);那么,科学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不能没有乌托邦。
——余文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
【编辑推荐】
1.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菲利普•范•帕里斯,请翻看Prospect杂志的“新冠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思想家排名,你会发现他位列第八。在疫情带来全球范围内的冲击、传统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听听帕里斯和范德波特所主张的基本收入说了些什么。
2.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已经存续了几个世纪,为什么还要开辟新的福利模式?当疫情促使我们反思当下的福利制度,基本收入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如避开就业陷阱和失业陷阱,降低工作边际税率,避免污名化歧视等。
3.诚然,忧患者会担心基本收入会使“懒人更懒”。这本书妙就妙在不仅局限于基本收入的一家之言,也对各方担忧作出了全面回应,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跨学科全范围大讨论。
4.不是经济学出身,害怕有门槛?别担心,这是一本没有公式和模型的书,只要你具备语言逻辑,就能跟随作者的步伐进入基本收入的世界。
5.所有关注自由平等、关注贫穷、关注幸福感、关注共同富裕的人都应该阅读的书。
-
1931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而德国还要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1931年夏,德国的金融崩溃成为现代史上最大的经济灾难之一。它引发了全球性恐慌,拖垮了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全球经济迅速衰退并陷入了长期的萧条。
虽然英法美等国试图通过“杨格计划”“胡佛计划”减轻德国的还债负担,但利益纠缠之下的各国心怀鬼胎,两个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德国以及世界经济进一步滑向深渊。
希特勒设法成功地从危机中获利,因为他一直是对赔偿制度最直言不讳的批判者。随着金融体系的崩溃,他对外国债权人和德国政府的沆瀣一气进行无情地批判和攻击,这项举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引起选民的共鸣。希特勒就此通向权力之路。
作者托比亚斯·施特劳曼揭露了这场致命危机的根源,展示了一个债务陷阱是如何导致一个欧洲国家的金融和政治最终迅速崩溃,以及纳粹党和希特勒如何崛起的故事。
-
现代英国的社会流动与阶级结构(第二版)
本书利用从英格兰和威尔士收集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基于严格的社会学量化研究方法,考察了现代英国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地位继承与交换。作者指出,现代英国社会中向上流动机会的数量确有增加,但也须关注不同阶级间相对流动机会的不平等。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第二版增加了社会流动的跨国比较与女性的社会流动特征,分析了现代英国社会代际流动的新特点,讨论了现代英国社会有关社会流动议题的主要观点。
原书出版后,影响巨大。相关书评见于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以及英国社会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Sociology)等权威期刊,亦成为研究社会分层与流动议题学者的必备书目。
-
数字劳动
本书告诉你,为什么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浏览、发布、转发、点赞、评论,都是在为资本“劳动”。
在传播新科技的突飞猛进将劳动数字化、数字技术使用者“劳工化”的趋势下,数字劳工作为新的分析范畴,逐渐成为传播劳动研究领域的前沿。本书通过对数字劳动研究理论前沿与在地经验两个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与探讨,希冀建构经典与实践、理论与现实的对话场域。一方面启发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劳动问题,充分发挥经典理论的思想潜能,以此来穿透实践与现实,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打开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本书具有更强的否思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让读者切身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二元张力,以实践引导对理论的理解,更为深刻地洞察资本、技术与劳动三者之间多重复杂的勾连关系。
-
山水天地间
《山水天地间》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分“物象与心观”“近质与远势”“天高与地远”“人迹与神居”“笔墨与品格”五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在现代世界里,不能只有政治、社会和经济构成的总体史,而必须还要有一种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的自然王国,以作平衡和矫正。对于中国文明,恰恰就这一点来说,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中古以降的山水系统的发育,构造了独特的文明基因。
古人所谓“胸中丘壑”“胸中气味”“胸中磊落”,讲的都是人的境界。把自己挥洒在整个世界里,浸没在整个世界里,山林中的那份自然,是士人全心的构造,是超越性的,是精神性的。中国人没有了这种内生性的心意心境,我们的文明便早就覆灭了
重新构建完整的山水,重新构建中国人的宇宙观,重新构建中国人整全的超越世界,才是中国艺术的真正出路。艺术的未来,不是跟在资本屁股后面,搞一个小想法,抓住一个小意念,换一种新材料,而是要真正逼近西方和中国的整个传统,对历史和现实有整全的理解。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山水,永远是我们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