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髦的空话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图书
☆《波士顿环球报》《旧金山纪事报》年度畅销书
☆“索卡尔事件”核心文本
1996年,索卡尔模仿时下流行于后现代主义学者之中的写作方式,使用大量高深的科学词语讨论社会问题写成了一篇文章,并将之发表在当时作为思想界之一流行标志的《社会文本》期刊上。后续,索卡尔自己揭露了这种故作高深但实际语焉不详的荒谬手法,随即引爆了思想界,也即“索卡尔事件”。“索卡尔事件”引发了学术界广泛而强烈的争论,其影响深远,更延伸到了普通读者处。原本苦于无法理解这种讳莫如深的写作方式的读者/学者,或者因此而对这些作者持仰慕之情的读者/学者,他们的各种评论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山呼海啸般涌来。此次事件,可称得上是后现代主义与科学派的“世纪之战”,得到了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本书也成为各大媒体一时无二的谈资。
《时髦的空话》一书作为“索卡尔事件”的引爆者索卡尔本人在此次事件后的直接回应性作品,可堪这次影响深刻而持久之事件中的核心文本之一。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直观而全面地了解此次事件。同时,索卡尔与布里克蒙本身即是物理学、数学教授,有极强的科学专业性,他们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具有其独特的科学视角和思考,能带给读者独特的阅读体验。
◎内容简介
1996年,《社会文本》(Social Text)刊登了艾伦•索卡尔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索卡尔以荒诞的笔法,模仿当代理论家,胡乱引用与科学有关却晦涩难懂的术语。这一恶作剧迅速得到广泛关注,并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之后,索卡尔又与布里克蒙合作,揭露了时下广为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著作中存在的对科学概念的滥用情况。从雅克•拉康、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到露西•伊利格瑞和让•鲍德里亚,作者列举出一系列后现代主义者在利用科学以支持自身的论点时所犯的明显错误。《时髦的空话》一书逻辑严密又不失诙谐幽默,对“科学理论仅仅是一种叙事或社会建构”的观点加以充分驳斥,探索了科学在描述生存条件时的能力与限度。
◎名人推荐
现代科学是人类杰出的成就和文化瑰宝,我们应当对其报以充分的尊重并审慎地介入其中。索卡尔和布里克蒙向我们表明,人们是多么轻易地便忽略了这些自明之理,而其后果又会对知性生活和人类事务造成多么巨大的伤害。同时,他们还针对实证研究中的许多基本议题提出了深思熟虑且极具建设性的批判分析。这是一项恰逢其时且意义巨大的贡献。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在《时髦的空话》中,索卡尔与布里克蒙向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背景信息,通过这些信息,任何一个拥有理性能力的人都会认为,索卡尔的恶作剧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也是完全正当的。一部佳作。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自私的基因》作者
◎媒体推荐
索卡尔与布里克蒙的这本书应该对之后至少一代的学生产生影响。虽然他们两位在书中关注的重点是十余位法国知识分子对科学的曲解与滥用,但这本书仍然提出了一个更为重大的主题——在当代文化中,科学那令人忧虑的地位以及对科学理性的理解。
——托马斯•内格尔,《新共和》周刊(Thomas Nagel,The New Republic)
一次对真相的大胆揭露……两位作者的热情以及他们作品的严谨准确带给读者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
做研究是有趣的
如何入手成为一个研究者?为什么要有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做研究是有趣的工作?作为学术新人,我们该如何高效地读文献、做文献笔记、训练学术思维?如何看懂一篇实证研究?如何为自己的论文选题、如何正确地引用文献、如何合理地使用理论?国际期刊投稿的一般流程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参加国际会议和做学术报告?在美国读博士是怎样的体验?……
本书基于作者在美国读博士、做研究、从事教学的多年经验,以轻松、实用、近似于与朋友聊天的方式向读者阐述社会研究的底层逻辑、核心价值、操作方法,为学术新人提供入门社科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行动指南。
本书所探讨的如何读文献、写论文、设计研究等话题既适合于有志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阅读,也适合于对世界和人类充满普遍好奇心、对社会科学拥有广泛兴趣的读者。书中展现了社科学者的日常、智识思考的乐趣、自我进阶的思索,非科研类读者将能通过了解社科研究的思路来升级个人思考世界的方法。
-
看不见的孩子
探究美国儿童贫困的真相,一部美国贫困儿童的生存实录
美国有1300万儿童生活在贫困中,每6个儿童中就有1个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为什么30年来美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没有帮助到最需要的人?
生产力降低、阶层固化、健康开支大增、打击犯罪成本上升,
美国正在为儿童贫困付出代价……
这是一个历来对贫困持偏见态度的国家。
贫困已经在美国的几乎每一个角落落地生根,贫困的孩子们被隔绝在正常的美国生活之外。他们在人生最初的阶段未被给予足够的帮助,无法过上正常的生活,也被剥夺了成长为可用之才而必须打下的基础。
美国不曾缺乏与儿童相关的社会福利项目,令人担忧的贫困率是多种政策失灵的结果,而这些失败又是美国人自己做出的选择。遗憾的是,美国当下真正缺乏的,是政治意愿。
通过追溯美国历史意识形态对贫困的忽视、美国长期以来对贫困的怀疑、根深蒂固且仍在持续的种族主义、反移民的态度、依赖资助流于表面的学术研究等原因,作者杰夫·马德里克提请大家注意美国官方对贫困人口数据的故意低估。
美国官方的贫困衡量标准是政府提供的最不负责任的统计数据之一。马德里克对美国所面临的最紧迫、最有害、最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美国儿童的普遍贫困,进行了根本而又不容忽视的考察。作者在本书中仔细研究了贫困儿童所遭受的伤害,并描述了这些儿童的实际生活。生活在贫困中,即使是暂时的,也不利于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和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美国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
祛魅
在漫长的传统中国,国家礼制和日常生活中都不乏对天、天道以及无数人格神、鬼魂等神圣存在的信仰和敬畏。但从民国初年起,这些神圣存在基本上从中上层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了,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不再自称受命于天,知识分子的公开言论多半也不再竭力证明天是值得敬畏和信仰的神圣存在,对人格神的信仰、对建基于阴阳五行法则之上的各种信仰形式,在公共言说中变得面目可疑。这一根本性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本书从思想史层面入手,考察晚清基督教自然神学及其中包含的近代科学知识对传统宇宙观的挑战,并考察本土知识分子如何利用以生物进化论为基础的天演论来回应挑战,进而解释传统宇宙观的祛魅和信仰传统的正当性衰弱。
-
成为母亲的选择
“如果能带着现在所拥有的认知和经验重返过去,你还会让自己成为母亲吗?”
历时五年、横跨三代母亲的权威调查 重新言说一份被视为“禁忌”的情感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 在德国、以色列等多国引起热烈讨论
“我们女性需要把世界掌握在我们手中,而不是随波逐流。我们女性需要主宰自己的身体和人生;也需要主宰自己的思想、感受和想象力。”
——————
编辑推荐
1.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话题之作,被翻译为近十种语言,在以色列、德国等地引发热议。
2.“我爱孩子,但后悔当妈妈。”首度聚焦“后悔生育”的话题,采访二十三位后悔生育的母亲,倾听她们的真实心声,展现女性生育前后的情感历程。
3.后悔并非不存在,只是不被允许言说。探究“禁忌”情感背后的社会成因,为更多的女性创造出选择的余地。
4.将“母亲”身份拉入到公共领域的探讨之中,剖析“母亲”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正视“母亲”面对的社会压力。
_________
“你绝对会后悔没有生孩子!”2008年,当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娜·多纳特开始进行一项名为“后悔当妈妈”的社会调查时,这句警告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母性是天生的吗?成为母亲是女性的天职吗?在其后的五年,这些问题始终伴随着多纳特和她的调查,并最终发展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
在本书中,多纳特采访了二十三位以色列女性,无论其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已为人母。通过长期的跟踪采访,多纳特追溯了这些女性成为母亲的历程,分析她们在孩子诞生前后的情感世界,调查她们如何认知和化解生养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成为母亲的选择》用女性自己的声音,展现了立体、复杂的母亲形象。
-
崩溃
本书所说的“崩溃”,是指某一人类社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口急剧减少,政治、经济、社会复杂程度骤降,终至瓦解。这在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许多壮丽的文明遗址引发幽古之思,人们在抚今追昔时,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有些社会得以繁荣延续,有些社会却走向衰亡,最终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本书中,戴蒙德延续其思考框架,聚焦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在比较历史研究的视野下,戴蒙德以自己熟悉的美国蒙大拿州作为引子,纵向比较了复活节岛、玛雅文明、格陵兰岛的维京社会、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等过去社会的兴衰存亡,又横向分析了卢旺达、海地与多米尼加、中国、澳大利亚等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困境。这些文明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危机——在污染、瘟疫、战争、饥荒的背后,千疮百孔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走向败亡的大前奏,而不同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选择决定了它们迥异的结局。基于此,生态环境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一议题,从一个宏大模糊的背景角色走到前台的聚焦点下,一些从前历史研究所忽略的关键信息被提取出来,重塑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知。
今天,现代社会同样面临危机——前所未有的人口压力、全球性的环境破坏,地区性的崩溃可能会迅速向全世界蔓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不可兼得?戴蒙德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与抉择将决定当今社会的兴盛或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