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思维的误区
你想掌握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决胜的法宝吗? 你想跳出喧嚣的人群之外,独具慧眼地看穿真相吗? 你想不再任人欺骗和摆布,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吗? 本书能为你指引方向。 在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狂轰滥炸的信息时代 让你大幅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工作学习事半功倍! 在人人各执一词,口沫横飞的微博时代 教你学会真正的批判,独立思考,理性决策。 ..............................................................................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喧嚣迷茫的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被各种观点欺骗、洗脑、裹挟、操纵的风险,我们的意识频频陷入一众专家、政客、媒体、意见领袖的围攻之中,个体思想的独立性岌岌可危。如果你不想总是头脑空空、任人摆布,如果你不想带着混沌的大脑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如果你想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决策,就赶快用批判性思维武装你的大脑吧。 本书是资深学者写给大众的批判性思维入门书,它不像很多学术读物那样充满了拖沓冗长的概念和定义,而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一套实用性极强的批判性提问技巧。在争论中,你只需提出这10个极具代表性的批判性问题,就能让诸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争论立见分晓,让一众道貌岸然、煞有介事的说谎者原形毕露。也许这本小书并不能让你拥有像爱因斯坦、乔布斯那样非凡的大脑,但它绝对能够让你成为一个头脑清醒、不易上当受骗的聪明人,一个有着独立精神、不轻信、不盲从的理性思考者。 ................................................................................................ “批判性思维” 可以是一种思想的技巧,也可以是一种思想的习性,意思是你非得到太阳背后看太阳,到山背后看山。它甚至暗含着某种思想的野心:你不仅想理解太阳,也想理解阴影,你想理解世间乃至世外升降明灭的一切。 ——甘琦(出版人,《走出思维的误区》中文首版策划人) 微博时代,全民开讲,上至国计民生下到八卦娱乐,任何主题都有可能引发一场舌尖上的血案。每当看到板砖横飞、鸡同鸭讲的混乱场面,我就忍不住想要改写克林顿当年那个竞选口号:“笨蛋!重要的是逻辑!”今天的公共空间,大批判的气氛日益浓烈,而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却付之阙如。就此而言,我甚至认为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从这本书中学习如何正确提问,理性分辨以及有条理地论证,须知这是民主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 ——周濂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 独立思考是可贵的。而与之相对,那些不会思考的人很可悲:因为不会思考,所以甚至不知道自己不会思考。 这本薄薄的册子不知道让多少人“睁”开了眼睛,“打”开了思路。 ——李笑来(畅销书《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新东方名师) -
科学方法实践
《科学方法实践》将科学方法的实践与哲学综合到一起,对科学方法的基础做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内容包括:科学视界、科学大战、科学预设、演绎逻辑、概率、归纳逻辑和统计学等。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
-
牛津剑桥的59道思考题
《牛津剑桥的59道思考题》内容简介:你为什么不能在宇宙飞船里点蜡烛?历史能够阻止下一次战争吗?自然界自然吗?蜗牛有意识吗?女权运动消亡了吗?……每年,牛津和剑桥大学学识渊博的教授们都会向考生们提出这样稀奇古怪的问题来区分良莠,找出他们当中真正的聪明人。 这些问题最大的用处其实在于,启动你早已被常识和成见禁锢的僵化思维,让你的脑子真正动起来!从哲学到物理,从文学到数学,《牛津剑桥的59道思考题》将带领你展开一次穿行在抽象思维巅峰的火花?溅的智慧之旅。《牛津剑桥的59道思考题》作者用诙谐生动的文字、独特迷人的视角为每一道问题注上自己的参考答案,并尽可能兼具全面性、严谨性和启发性。他才华横溢的回答会为你扫荡自己思想的死角,照亮一片全新的思维天空。 请准备好,给你的脑细胞来点不一样的东西吧。 -
为什么?(中文修订版)
本版为译者精修版。变动处为:将首版被压缩的《译后记》增补、重写为数万字《代译序》。修订初版因出版匆忙、人手不足造成的错讹不当。 《为什么?》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蒂利考察了人们所给出的大量不同类型的原 因。例如,他描述了一个空中交通管制员如何根据说话对象的转换,以不同方式解释两架飞机的几近失踪:对于在鸡尾酒会上碰到的熟人,他可能以一种无所谓的口吻说“这种事三天两头都会发生”,或对已曝光的事件天马行空、侃侃而谈;对于工作中的同事,他会试着做出一番、更专业的解释;而在给部门领导的正式报告中,他会提供一套细针密缕、字斟句酌的解释。 蒂利指出,理由可以分为四种: 惯例:“不好意思,我把咖啡打翻了;我真是一个傻蛋。” 故事:“我的朋友背叛了我,因为她妒忌我的姐姐。” 专业表述:“点火装置的短路造成了发动机转子的失灵。” 准则:“按照第369条法规,我们不能交出档案。” 为了阐明这一论题,蒂利描述了不同的人如何对九一一袭击给出不同的理由。他还考察了那些给出一种原因的人如何经常将其转换为另一种原因。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一种病症,但在对生物化学一无所知的病人面前,他会求助于惯例和故事。 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为什么?》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译者是蒂利正式指导过的最后一位学生。接触虽短,见到为蒂利作品的引进,耗费心血,译文谨严,行事谦退。实可敬重。书稿由前辈编辑编校,老成律则,受益良多。 —————————————————————————— 郭于华、沈原、唐世平、汪晖、郑也夫、周濂推荐 本书辨析了一个重要却鲜为研究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理由的给定。更为重要的是,它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微观社会互动如何促成宏观社会结构。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本书作者蒂利,以研究宏观历史变迁闻名于世,本书却显示出他洞悉微观的功力。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蒂利是过去20-30年间最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人是行动常常需要理由的动物——作者不仅提出了这一精彩的命题,并且做了出色的解答。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本好的社会学著作,不仅应该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在琐屑的生活细节中见微知著,而且应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借助作者的方法去检验生活和理解社会,产生“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感,乃至“何必当初”的痛彻心扉感。显然,蒂利的这本小书完美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周濂,《上海书评》 各个阶层的人,也许需要把蒂利的书好好读一读,不管是谁,在自己问“为什么”或者回答别人“为什么”的时候,时时带有对社会效果的体察。或许这样一来,“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过程,也是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能相互理解、更加融洽的过程。 ——刘淄川,《经济观察报》 初版有幸被百道年度好书榜,豆瓣年度最受关注榜采纳。 -
知识的骗局
知識的騙局》(Impostures Intellectuelles)的作者索可(Alan Sokal)可而頗富盛名,當年他以荒謬而任意的筆法,引用物理、數學的理論,寫了一篇文章投到美國的文化研究雜誌<社會文本>(Social Text)。然後索可自己跳出來說他全都是胡說八道,恰恰證明了這些文化研究學者在睜眼說瞎話,有如國王新衣的翻版。這件事引起學術界軒然大波。一年之後,索可在法國出版了這本《知識的騙局》,點名批判的這些人都是當代思想的大人物,包括拉崗、克莉斯提娃、伊莉嘉萊、布希亞、德勒茲等人,索可認為他們濫用科學的觀念與術語,將科學的理念完抽離其脈絡,絲毫無法提出正當的辯護理由,在非從事科學研究的讀者面前濫用科學術語,卻毫不考慮它的相關性與意義。這本書在某些知識圈引發了不小的風暴,被批評為「毫無幽默感的科學學究,喜歡修改情書中的文法錯誤。」但是,索可認為這些當代大學者有把風牛馬這些不相干的東西扯在一起的嫌疑,而受到大師光環迷感的讀者,竟也像國王新衣的旁觀者,盡管滿腹懷疑,卻也嘖嘖稱讚起國王的新衣是如何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