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观天下
本书专门选录作者关于国际问题、中外关系问题的著述。写于80年代初到2010年,大体可以看作是作者近30年在上述领域中较为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
不尽之思
所本书所收文章写于1995—2009年间。本书所收文章,大都数写于2000年之后,少部分写于2000年之前。内容包括回忆与作者相关的人物,以及有关上个世纪作者个人经历的杂忆。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冀朝鼎、杨朔、廖承志、宗璞、雷海宗、袁同礼等,自己的恩师刘金定、相濡以沫的丈夫陈乐民,以及自己在印度、越南等国的一些经历,特殊年代的记忆和在清华园读书的回忆等。 -
感时忧世
本书所收内容涉及中国发展道路、新闻媒体自由、公民教育、高等教育科研、文化建设方向等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作者直接针对社会生活情况展开讨论,最大的特点是,从深层次的历史、思想观念、文化心理诸因素展开分析,结合理论谈现实,或挖掘历史渊源,或作中外对比。 -
罗素自选文集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同时又是著名的数学家、散文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与通常的隐居书斋脱离世事的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物、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向的著作。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罗素自选文集有选自《神秘主义与逻辑》、《人类为何战斗》和《自由之路》等最能体现他风格的作品。值得每一位善良、正义、向往美好人生的青年去阅读,去品味。 -
情人的血特别红
余光中的诗颇具情韵,是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他说,“诗是我的初恋,也是老而不懈的至情”。海峡两岸许多人称余氏为“乡愁诗人”,其实,在乡愁之外,余光中诗作的主题涉及面极为宽泛,包括亲情、爱情、友情、自述、咏史、题画、赏艺、运动、环保、谐趣、天象、四时等等,不一而足。本书收集了余光中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诗篇,全面展现了作家诗作的艺术风貌。余光中还说:“我的诗不全在诗集里,因为诗意不尽,有些已经洋溢到散文里去了。”数十年来,余光中创作的散文,产量之丰,题材之富以及所进达之艺术境界,毫不逊色于诗歌。他的散文里确实洋溢诗意,无论短长,无不字字珠玑。这本自选集中所收散文作品题材多样,为作家一生散文创作的精华。余光中又说:“我的散文也不全在文集里,因为文情不断,有些已经过渡到评论中去了。”他的文艺评论,文采斐然,颇有以情感人的艺术魅力,读者会在本书中真切地领略到这种别具一格的评论。 -
槽边往事
在数字时代里印刷出版一本纸质书是为了什么? 十一年前,我出版了人生里第一本书。在这十一年间,我并没有停止过写作。在网上,我的文字散落在各处都有。有些文章让人传唱不已,有些文章只是过眼烟云。而我自己非常清楚,所有这些文字随着自己的情绪、心力和创造欲望起伏不定,能够把其中我满意的部分集结出版,是对自己也是对读者的尊重。对于读者而言,我持续在网上更新是一种陪伴;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则是一种告白。陪伴那么久,也应该告白了。 我在网上经历过BBS时代、博客时代,以及正在经历的微博时代。从个人电脑到智能手机,在极短的时间里我见证了极为快速的变化。相比之下,写作是一件漫长而缓慢的事情。当进入写作状态之后,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以快进的方式疯狂向前,唯有键盘前的方寸之地时光停驻,可以让人慢下来。我相信,当人们拿着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感到相同的时光流速。我不想去挤占手机软件里快速流动的时间线,如果可能,我希望它能拥有一杯茶的时间。 这本书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于手机、电脑或者阅读器里有问题么?没有。事实上,其中的很多文字迄今为止都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但我还是迷恋纸质书的感觉,就像是很多年前的夏日午后,我和父亲顶着烈日步行五公里去书店,趴在柜台上极力望里看的时候,那种心头跳跃沸腾的渴望。记得我的头刚好高过柜台一点点,我贪婪地看着那些封面,心里明白每次只能买一本走。难以下定决心时,我就用门牙轻轻地啃柜台边缘,“咔嚓”一声,牙齿穿过漆皮,直入木头。我想,如果想把这种感觉完整无缺地传递给读者,也许一本可以握在手中的纸质书是必须的。如同古老的召唤仪轨,需要合适的法器。 我从事的工作和文字没有任何关系,那是和写作完全不同的一种表达方式。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就和做菜一样。也因为这个原因,多年来没有太长足的长进。和十一年前张扬桀骜的文字相比,现在我写得少了,也写得慢了,更加节制和内敛。在阅读不同篇目的时候,可能会明显地感觉到这种节奏上的变化,很难说我自己更喜欢那一种。我只知道,在任何一个阶段,我都努力尝试到了自己笔力的边缘,希望你能喜欢。 最后,这本书的出版需要感谢罗辑思维的小伙伴们,尤其是李倩同学的帮助。如果不是她用家常红烧牛肉诱惑,如果不是她不辞辛劳翻阅上百万字的博文,这本书就不会得以付印。 谨以此书献给自己人。 和菜头2015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