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莉莉的信
莉莉是本书作者艾伦·麦克法兰教授的外孙女,17岁,对世界之道充满好奇,经常向他提问:“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于是,教授写下这部专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问题。身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教师,作者运用自己的丰富学识和经验,对莉莉的诘问给出了深入浅出、极富创造性的回答。 这30封信纵观人类历史,综览世界文明,笔锋的指向,从个人层面,直达哲学、宗教、政治等更宏观的畛域。莉莉的问题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考者——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样,教授的回答也没有时间性,它们是每一个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书面世后,立即在英国引起巨大轰动,评论界一致认为它即将或已经跻身经典宝库,成为英国为世界贡献的又一部杰作。目前本书正被多国翻译,被认为是了解世界的必读书。 -
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是一部塑造美国气质的书,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几乎影响了整个世界。 本书提供实用主义信仰,可能缺乏正义感和人道感。给暴徒提供武器可能是不道德的,不过对于思想,这一比喻似平也不太合适,充满中世纪的知识禁锢与审判味道。如果我们不能以极权指责柏拉图、以纳粹指责海德格尔的话,那我们也就不能以道德反动指责本书作者詹姆斯。实用主义哲学对商业行为赋予的正义,对受益或受损的来说,都是一针内心的安定剂。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最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实用主义造就了西方社会物质主义的全盛时代。 实用主义是商人、企业家和现实人生的哲学。一个人完全可以不接受实用主义,但他仍旧是一个实用主义者。 实用主义反对二无分立的近代形而上学,断然弃绝了哲学的帛象与不适当之处,避开了字面上解决问题的不良态度。它趋向于具体与恰当。 实用主义把实证主义功能化,强调生活、行动、事实和效果;把知识视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效用”或“行动的成功”。 实用主义只关心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利益和报酬,不管这行动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合符原则。在实用主义者眼中,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就是谬误。 实用主义极大地影响了美国人的思想和行动,它造就了美国气质,同进影响了整个世界。 -
智慧和信仰
《智慧和信仰:周国平哲理散文》作者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在当代散文界占有重要一席,其精神价值和文学水准是那些急功近利、好为人师、胡乱解读和“感悟”生活的作坊匠们无法企及的。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 我喜欢想人生的问题。所谓喜欢想,并不是刻意去想,而是问题自己找上来,躲也躲不掉。我对人生有太多的困惑,归结起来,无非两大类,借用佛家的话说,便是色与空。色代表情感的困惑,包括爱与孤独、男人与女人、欲与情、爱情与婚姻这一类问题。空代表生命意义的困惑,包括生与死、幸福与苦难、肉体与灵魂、世俗与神圣这一类问题这两类问题,想来想去,到头来还是困惑,想不出一个清楚的结论。不过,想的好处是,在困惑中仿佛有了方向,困惑中的寻求形成了人的精神生活。因为色的诱惑,男人走向女人,女人走向男人,走进彼此的心灵,由色入情,于是有了爱。因为爱的疑惑,人类呼史世界之本相,呼唤神,由空入悟,于是有了哲学和宗教。人的精神生活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展开的:一是情感生活,它指向人,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在尘世扎下根来;另一是沉思生活或信仰生活,它指向宇宙,其实质是人与宇宙之间的精神联系,使我们有了超越的追求。 成功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最高标准,比成轼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拥有内在的丰富,有自己的真性情和真兴趣,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你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感到充实和踏实。 发誓者竭力揣摩对方的心思,他发誓要做的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是他以为对方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如果他揣摩的是天上的神的心思,那就是亵渎了。 -
新闻业的怀乡病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身为《经济观察报》主笔的作者许知远,从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视角, 以新闻写实的手法,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这些全球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回顾、总结和展望,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精英们的媒体精神。 新闻从业者、传媒行业相关人士、媒体研究人员,以及对传媒业感兴趣的业外人士。 -
一根稻草的革命
今天,地球的沙漠化,绿色的减少,变得日趋严重。同时,风光明媚的日本列岛上的绿色也迅速消失。 对此,有人忧虑,却无人去探究导致这绿色减少的原因。倘若我们只是忧虑它所造成的结果,只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呼吁人民制定一些保护绿色的对策,那么地球上的绿色是难以从根本上恢复。 从实质上看,地球的沙漠化产生于人类的自负。人类认为自己可以摆脱神圣的自然,单独地生存、发展。地球的沙漠化同时也在证实,人类自身点燃的罪恶之火正在焚烧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所谓生命,是宇宙森罗万象、大自然本身的合成品。对于它的意义(过去)与意志(未来)人们虽毫无了解,却站在了自然的对立面上,试图以自己的手,利用自然生产维持生命的粮食和食物,以此生存下去。由此,人类走上了一条反叛、破坏大地母亲的邪路。 起源于刀耕火种的农业的发展史、满足人类欲求的农作法的变迁史以及文明进步的历史,其本身就是一部对自然破坏的历史。 自然虽有流转之变化,却无前进之发展。自然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也不会自然消亡。但是,愚蠢的人智却会使自然轻易地毁灭。 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是结为一体的,对于自然的破坏,就等于人类生命的自杀,也意味着人类对于诸神的破坏,意味着死亡。 神不会对人弃之不顾,但人却很容易抛弃神,走向毁灭。 虚假的人类文明大肆宣扬“无明”之邪恶智慧,建筑在失去绿色的大都市之上。它如沙漠上空浮现的海市蜃楼,距其消失隐去的日子已经很近了。现在,人类需要作出抉择,或是沦落为无处可归的宇宙之孤儿,或是重新归返神的乐园。 这将是人类从悲惨结局中拯救出来的唯一途径。 但是,它又取决于率先破坏自然的傲慢的人和农民能否彻底转变,成为森林的守护人,能否恢复自然的绿色。然而,自然原本是不容人类置喙的。 神未能创造天地万物,更何况人。 大自然的万物之心合为一体,造就了生命、创造了神。神与自然都是超越人类而存在的。 神绝不会保护愚蠢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所谓的自然农作法,是一种充分反映自然的意志、祈盼可使生命永存的伊甸园重现的农作法。 然而,我为探索自然农作法而走过的45年,与其说是一条祈盼神使人类得以复活的路程,莫如说是一个从自然中沦落下去的愚钝之人的彷徨过程。这本书所记录的不过是为寻求回归自然而苦恼的一个农民内心的痴语而已。 这本书是一名可谈百事却一事无成、无任何东西遗留于世的人的忏悔录。 -
第二本書
作者黃俊郎繼『這本書』之後第二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