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书生谈语文教学
本书是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先生多年教育改革成果和执教经验的全面展示和系统总结。本书是对主体教学高屋建瓴的的阐释和创造性的实践的分析,指出了教师所应该具备的人生观、育人观和教学观。书中展现了魏先生对教育改革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一片赤诚之心,以及他对基础教育改革所表出的超凡气质和睿智,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著作。 -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本书是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理想的激情描述和对当下教育问题的深刻剖析。不管是微观的教育细节探究,还是宏观的教育发展思考,朱永新教授的思想都建基于这样的教育理想:让所有的师生都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探究的场所
本书是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一书的续编。克拉克教授在德、英、法、美、日五国专家集体创作的五国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以德国洪堡的名字命名的19世纪德国大学改革所建立的科研、教学和学习统一的理念,在20世纪末知识经济来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从实际出发,以新的视角,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并论证在大学建立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主张。 全书分两篇。第一编五章,克拉克教授依次分析德、英、法、美、日五国大学实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的实际情况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提出了五种类型的大学的构想。它们是德国的“研究所型大学”,英国的“学院型大学”,法国的“研究院型大学”,美国的“研究生院型大学”和日本的“应用型大学”。 本书第二编,克拉克教授集中研究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在本书第六章,他认为,对五个主要国家的研究表明,在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内容,科研、教学和学习的关系,在很多方面和地方越来越紧张。不管科研、教学和学习统一的原则在教授们的圣殿如何神圣,它似乎越来越不那么适用了。 -
跨学科教育文集
《跨学科教育文集》内容包括:这本书是百年来中国社会在“物竞天择”及“弱肉强食”法则冲击下“救亡一启蒙”交替演化至2l世纪,由当代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关于跨学科教育之书,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当代人类的教育由知道(学习知识)而“知”“道”的跨学科教育之书。作为当代中国主张跨学科教育的第一人,作为以讲究道德著名的经济学家,作者以《文字的代价》一文振聋发聩地指出当今人类教育最严重同时也是最被忽略的问题:智慧被知识取代,人格被物欲置换。在给中国第一家试图践行跨学科教育理念的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校领导的信中,作者说明:跨学科教育,其实就是早期儒家与当代西方的教育的和合,只不过为凸显当代大学的分科制度对人类心性自由的极大限制与摧残,我们将教育之道特别表述为“跨学科”的教育。跨学科教育,开宗明义,以“道德情操”为首要问题,以“社会问题”为首要问题。这两大问题,前者涉及个性修养,后者涉及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及公共政策,相辅相成,互为激励,不舍众生,不蔽良知,诚所谓“修道之谓教”。 -
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上下)
这是一本指导培训者进行参与式方法培训的指南书。参与式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和培训方法,强调调动学习者的已有经验,与同伴平等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批判反思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 本书对参与式方法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操作要求等进行了深讨,并介绍了210个参与式游戏和练习。本书的特点式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明了,活动可操作性强,既可为各类学校、企业、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指导,也可为其他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生动的培训实例和阅读资料。 -
简明中国教育史
《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的编写,基本原则依旧是保持原有的“简明”特点,根据不同情况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在修订版的基础上,重新组织章、节、目的内容,突出教育思想、制度的历史沿革,并借鉴新的研究成果、新的历史认识修正了部分历史评价,以更为客观、公允的历史评价作为理想诉求。古代部分作了局部的修改、补充、调整,近现代部分无论是章节结构,还是内容都作了较大的改动,特别是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部分,以两章的篇幅,勾勒出建国后50年的教育发展的主要轨迹。 近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教育价值观念也在发生转变,教育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我们开始感觉到1992年修订版的内容已有些不能适应和满足21世纪的新形势和广大读者的新需求。为此,在广泛收集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再一次对《简明中国教育史(第4版)》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根据章节内容需要,增加了很多图片,以期图文并茂;每章前面增加了导言,以言简意赅的文字对本章内容作提要式的描述,给读者一个提纲挈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