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思考到思考之上
一达到目标就立刻追逐下一个目标,而不懂得暂停下来慢慢享受,其愚蠢就像辛苦做好了菜肴便立刻倒掉一样。智者善于摄取别人智慧;能摄取天下人的智慧,就已经是大智慧。 追求不需要的东西,是谓贪婪。 如何思考得确当灵锐?如何生存得愉快而有意义?如何可以面对死亡而不失宁定安然?此乃“思、生、死”三题——人生最根本、最切实、最重大的三个思想性问题。本书正是对此三题的奠基探讨。 原初哲学最主要的形式是谈话。本书前导篇即以机智幽默兼坦诚直爽的对话抛砖引玉,然后由主体篇、总览篇依次铺开。思考三式,招简功深;三大盲潮,一一剖驳。李天命博士面对曲解,“不动如山”;面对名关,“开心不变态”:面对生死,“神秘乐观”。 读前“忙、盲、茫”,读后“静、劲、净”。 -
哲学入门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成复杂,让人生畏。哲学真正的内涵是“爱智”,运用智慧探究本源,找出解悟人生之道。哲学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哲学家,无论在西方或中国,说话常能一针见血。他们的佳言所对应的并非特定时空里的特殊事件,而是直接提升到普遍的层次。唯其深入,所以普遍。正因为看穿了表面的遮蔽,才能直探源头本体,一语中的。 并非人人都得成为哲学家,但每个人都应具备基本的哲学修养,应该努力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本书通俗易懂,文字耐人寻味,若能依序而行,可获得完整的认识。这是一项挑战,但是它的回馈,值得一切辛劳。 《哲学入门》(台湾版)初版时只有前面二十篇文章,对于爱好智慧的人必定会有意犹未尽之感。再版时,增录了傅佩荣先生关于西方哲学领域和中国哲学领域的文章,另外还新增了有关“真、善、美、圣”四篇文章。如此一来,将更能响应读者的爱智之情。 -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的哲学问题》主要内容简介:哲学思考其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因为答案埋在很深的地方,中间又容易受到大块土石的阻挡。只有那些富于独立思考的热情和勇气、不探得究竟决不罢休的人,才能将问题一层层拨开,最终觅得答案。 这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哲学入门读本。它没有介绍哲学史上那些睿智人物的生平与思想,也没有对他们那些通常是深奥难懂的著作进行解读,而是教给读者如何“做哲学”,就是如何思考哲学问题,明确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并为自己的观点提出充分的理由、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 作者罗列了31个关于如何认识我们自身及这个世界的重要哲学问题,比如“上帝存在吗?…社会是基于一种契约吗?”“道德是相对的吗?”“我们是自由的吗?”“我们总是自私的吗?”,等等,对每个问题设置了肯定与否定的回答,并用文章来为回答进行辩护。这些文章都是作者自己创作的,不是从哲学家作品中进行的摘要。每篇文章都明确阐述了一个观点,并在两个对立的观点之间进行比较,给予每个抽象理论一种更私人化、更可信的“声援”。这些文章虽然大多采纳的是伟大哲学家的传统观点,但是作者运用了生动的案例和当代语言进行阐述。简洁的文风和彼此冲突的答案可以吸引读者认真审视观点间的不同,仔细思考哪个观点更可信,或发展出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希望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哲学思想,更重要的是批判性阅读和思考的能力,以及明确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反驳的技巧。这样的哲学训练对从事法律、政治、商业或几乎任何一门职业的人都会大有裨益。 -
尼采与柏拉图主义
尼采是一位极富争议性的西方哲学家。尽管他的哲学对当代西方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但是有关他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大抵而言,这些争论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来展开:尼采的哲学究竟有没有某种统一性?假如有的话,那么它应该是什么?本书作者认为,尼采一生的哲学思考,都是为彻底颠覆两千多年的西方柏拉图主义或行而上学传统,并且克服它所导致的现代虚无主义后果:正是这一基本意图,构成了尼采哲学的内在统一性。为此本书一方面通过以尼采经典文本的诠释勾勒其哲学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也把尼采放到二十世纪的争论语境中最大程度地凸显其哲学思想的复杂性。 -
林中路
本书几乎包含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所有方面,收集了作者在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六篇重要著作。作者的“存在之真理”和“存在历史观”最为引人注目,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西方哲学文化传统的批判和当代技术世界的分析,充分显示出一位思想家应有的稳重、冷静和深度。 -
别忘记生活
“精神修炼”源自古代哲学,通过这种日常的实践,个体可以努力改变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从而改变自身。皮埃尔•阿多熟读歌德的著作,在《别忘记生活》中,他分析了这位德国大师在“精神修炼”这一历史悠久的西方传统中的地位。 “别忘记生活”是歌德针对“勿忘死亡”、“思考死亡”提出来的。对歌德来说,生活就是保持积极的状态,就是在当下采取行动。歌德以古人为典范,认为应该活在当下,捕捉每一刻的幸福,而不是迷失在对过去或者未来的浪漫感伤中。超越“部分和偏狭的自我”,专注于当下,用“俯视的目光”、“宇宙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歌德的思想中经常出现。这也是皮埃尔•阿多在“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的视野里非常关注的主题之一。